浅谈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应用

2021-12-31 11:43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2期
关键词:农技农户玉米

黄 现

(合浦县廉州镇农业和扶贫服务中心,广西 北海 536100)

当前我国玉米种植范围广,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了高覆盖,玉米成为许多农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与农民增产增收紧密相连。在农村实现全面脱贫的时代,为了不让农村返贫,必须保障主要农业作物的稳定生产。从新农村建设到后续的乡村振兴,国家日益重视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将助力农村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玉米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三大粮食作物,还是饲料的重要来源,农业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总结,并将实践中的优秀经验加以推广,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效率。

1.当前我国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1.1 优良品种的筛选与培育

在玉米种植前,农技人员需要对当地种植环境考察,并掌握当地农民的种植技术能力,筛选适合当地生长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玉米品种。只有玉米品种优良,才能从源头保障后续农业生产质量。在对当地情况了解时要全面细致,包含光照、降雨、土质等多种元素,切实提高环境分析的科学精准度,保证因地制宜策略的有效开展。为了提高玉米成活率,对种子筛选要综合考量饱满程度、抗病害能力以及抗旱性等,满足农民群众对玉米种子选育工作的高期待严要求,使得农户玉米种植经济效益提升有良好开端。

1.2 土壤的翻耕与种植密度把控

玉米植株体积较大,根系粗壮且分布发达,如果想要玉米植株顶层都充分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对养分的需求量大,对土质具有一定要求。为了能最大化利用土壤中营养元素为玉米生长供能,必须对土壤进行有效翻耕。

除了土壤的翻耕,还需要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把控。如果不对密度测量随意种植,种植过于密集时将不能保证玉米生长发育有充足的空间,互相间争抢营养,养分不能合理均匀配置,部分玉米粒会干瘪品相较差。种植不能过于密集,也不能过于稀疏。太过稀疏是对土地及空间资源的浪费,虽然每株玉米的养分得到保障,但总量不够,种植玉米产量会受到限制,农户的经济效益将大打折扣。因而种植密度需要维护在一个合理的均衡点,既能确保玉米养分充足品相质量优良,又要保证玉米产量最大化提升农户的收益。当土壤肥沃时通过合理密植提高利用率,土壤较贫瘠时就需稀植了,否则适得其反,短时间内吸干土壤养分。种植密度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具体品种制定不一样的标准。如果是紧凑型玉米品种,将种植密度控制在3900株/亩至4500株/亩为宜;如果是非紧凑型玉米品种,就不可盲目滥用此标准,需要增大玉米间隔,将每亩地的种植密度降低为3400株~4000株之间。

在翻耕播种时,可以根据当地地质条件采用合理的种植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不仅提升耕作精度和种植效率,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还减少对土壤破坏。在玉米收获时同样可以合理运用机械化收割机,收割时将秸秆粉碎还田,保持土壤肥力,使得来年耕作产量不受影响。

1.3 保障施肥和灌溉

施肥是玉米种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光靠玉米自身吸收土壤中元素远远不够,还需要补充适宜的肥料,使得玉米含有更丰富的微量元素,增强玉米体质,更好地抵御外部病虫害侵袭等风险冲击,但在施肥前要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底肥。氮肥是至关重要的肥料,必须保证按时定量供给,同时绿肥也是经常使用的辅助性肥料。在不同的生长期玉米所需养分会有所差异,农技人员需要根据玉米生长条件和特点,有针对性选择各种有机肥助力于玉米的优质生长。在玉米生长情况不好的时候,需要频繁地施肥,但不能一次性量太多,否则营养过剩,玉米植株一时难以充分吸收反而会坏死。在玉米长穗阶段对养分需求大,种植者要定期除草和追肥,保证不间断为玉米供养,同时也排除了杂草对养分的争夺,肥料的养分不流失最大化被玉米吸收。

除了肥料,水分也是举足轻重的玉米生长必需品,因而灌溉工作必须得到落实。玉米虽然具有一定抗旱性,但随着玉米的生长其抗旱性会一定程度减弱,此时需要人工更多关注。灌溉工作不是盲目的,需要提前科学规划。水分过少玉米会干瘪,产量和质量都较为低下,甚至干旱而死;水分过多时;玉米根部缺氧窒息不利于玉米健康成长,甚至加速玉米死亡,尤其是冬季灌溉过多极易造成土壤冻结,冻伤甚至冻死玉米植株。农技人员要分析玉米生长情况、当地降水量、气候因素等确定合理的灌溉量。如果当地当期自然降水少,要人工适度多次灌溉,以及时的浇灌减少旱苗的出现。反之如果当地当期自然降水多,人工就不可盲目仍按照原标准多次灌溉,需要减少每次灌溉量或者降低灌溉频率。

1.4 落实有序的田间管理,做好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

农技人员要平时多在田间常态化巡查加强田间管理,将玉米生长周期情况详细记录在案以备查,或运用智能化信息技术对玉米生产进行三百六十度无死角二十四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地监控。在持续的科学监测中能及时有效地捕捉到突发性状况并加以合理处置,最大化降低环境中不可控因素的负面影响,对玉米质量和产量进行双保障。在极端天气影响下,尤其是受到非预见性因子影响,如罕见高温、低温、干旱、洪涝等情况,玉米出现灾害次生问题会更加频繁,如果疏于田间管理种植者会变得束手无策,难以灵活快速地处理问题,防止灾害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有效止损变成空谈。

玉米种植最怕遇见病虫害,种植人员要稳步推进病虫害防治工作,将工作落实于日常点点滴滴的细节中,将预防置于后期治理之前,增强玉米种植的可控制性。尤其是在降雨较多、气温较高时,各种病虫害会集中暴发,如玉米根部的纹枯病传播速度较快,扩散和蔓延范围较广,农技人员要多加关注提前做准备。

在前期选种时,就要选育抗虫型抗倒伏型玉米品种,让玉米自身的抗逆力去对抗灾害侵袭,大大减少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任务量。对病虫害的防治要从玉米幼苗期抓起,否则在幼苗期玉米根部就腐烂或者坏死,难以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在玉米生长的全周期,化学杀虫和物理杀虫要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大部分害虫都具备趋光性,农技人员可以巧妙利用害虫这一特性,利用光源将害虫引诱至陷阱击杀点对害虫实施大规模精准打击,此举操作较为简便且对环境破坏影响小,几乎不存在环境污染。在使用化学药物防治时必须要严格控制用量和品种,选择低毒性农药和杀虫剂,禁用高毒性高污染农药和杀虫剂,对自然环境实施有效地保护。

2.当前我国玉米种植技术推广难点

2.1 传统种植理念较为落后,经济效益不高

我国农业现状是不到10%的土地养活超过20%的人口,农业生产压力较大,因而玉米种植需要不断革新技术和管理模式。虽然土地种植收入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当前部分玉米种植农民受限于文化认知和信息搜集获取水平,对先进玉米种植技术不熟悉,仍然固守着传统的种植思想观念。部分农民虽然了解了一些现代化的玉米种植技术,但经济条件有限,无法将技术规模化落实到生产实践中,玉米亩产不高,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难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传统的生产种植方式下玉米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一旦遇到一些极端恶劣天气和灾害,农民损失惨重,原本就脆弱的生计模式雪上加霜,收入的可持续性没有稳定保障甚至难以为继。所以一方面要通过推广新技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另一方面要通过新技术保障玉米质量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防范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风险,即使出现风险也能有效地被吸收和转化。

2.2 基层技术推广人员专业度和服务意识不足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一大批熟知技术要领和实践情况的科技人才助力,对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要求较高。但当前我国基层农村种植技术推广工作较为艰苦,缺乏高素质能力的优秀人才,许多技术推广工作就由农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兼职完成。由于我国当前还未出台较为完善的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应用规章制度,在人员数量有限的现实问题面前,一些专业能力较低的农业部门相关人员也不得不充当起技术推广人员。这些推广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掌握的专业玉米种植技术内容相对有限,自身对新技术一知半解没有理解透彻,在服务农民时自然不能有效满足农民的需求,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的疑难问题。因而,要想提升我国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成效,必须建立技术人才储备库。

3.当前我国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策略

3.1 加强种植补助和宣传并行,树立农民对新技术的信心

农业种植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但如果不能用于农民的生产实践将不能发挥任何效用,因此必须破除农民对技术应用效果的质疑,树立农民对新技术的信心,加快新技术的传播应用速度。首先需要切实的补贴制度支持,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使用新技术种植带来的经济收益。根据当前推广情况确定对新品种和新种植技术的补贴力度。建立起全国性和省级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补贴制度,以物质利益刺激农民自主积极选种新技术培育的新品种。要重点奖励典型示范案例形成榜样效应,如将经济和技术补贴等政策扶持向优先播种新品种,并大面积在种植基地应用先进种植技术的村组和农户倾斜,用更多的资金、物力、人力等支持打破农户的后顾之忧,用给予升级补贴的保障举措让农户有更充足的底气更安心地使用新技术。同时,为了刺激市场对新品种的需求,需要赋予新品种一定价格优势。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入市场调研了解掌握普通玉米种子价格,将拥有专利的新型玉米种子的价格与市场上普通种子价格相统一,让农民选取性价比更高的新型品种。

除了要给予物质刺激外,推广人员还要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打破传统玉米种植理念在广大农户心中根深蒂固的情况,从思想源头帮助农户建立正确的认知。农技人员要亲自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发放图文宣传手册、村公示栏宣传等,多举措并行。不仅要利用农民熟悉的方式宣传新技术优势,还要借助大众传媒工具,如村广播站和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型媒体,丰富传播内容形式,扩大传播覆盖面和触及范围。

主动宣传的同时还需要增强农户的亲身体验感,如农技专家可以和当地玉米种植大户合作,建立玉米种植技术试验田,定期邀请相关专家现场讲授玉米种植要点和新技术应用方式使得农民真正深入了解新技术的概念、内涵和价值,带领农民亲自参观玉米种植展示成果,在和旧技术明显的差异对比下,激励农户的内生能动性,向先行示范户学习参与新技术的应用,在自身种植实践中树立更强的创新意识。

3.2 建立专业的农技和良种推广站,加强人员培训

在建立专业化良种和技术推广站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对相关农技人员的定期培训,统筹兼顾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在培训前先要对农技人员的技能摸底考核,对人员进行分层次分批次的专项教学。培训中应注重技术实操和实验示范,让技术和管理人员掌握重要的关于选种培育的专业化知识,训练人员种子管理、质量监督管理等实用性较高的岗位技能。农业相关部门可以和科研机构、高校和农技企业开展长期的合作,邀请专家或一线生产人员现场指导教学,向推广人员介绍生产实践情况和前沿的科技资讯,打开受训人员的眼界,充实其学识。如今信息网络发达,当现场亲临条件不允许时,可以通过视频远程教学等方式进行指导,更加灵活简便,能邀请到更多相关领域专家,不但突破了地域时空的限制,还能打破沟通交流的距离感,通过网络媒介更高效的提问和及时回复。对推广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成效要定期考核,强化公示制度规范,增强工作透明度,让广大的农民群众参与监督考核,对服务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通过分明的奖惩制度,激发工作人员内生服务意识。

3.3 引导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

技术的推广不但需要基层政府发挥主观能动性,还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资源的整合,通过多方的有效配合形成协同效应。农业部门可以主动联系各地区的玉米良种生产企业与经营机构,让市场需求刺激企业对农业技术创新,再让企业的技术应用到农民生产实践中。农民通过企业能更快捷或者市场讯息,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模式。在玉米种植的实践中农民出现任何问题能及时反馈,并对技术提出进一步的建议要求,企业能进一步针对问题和意见改进玉米品种,让技术创新成果更快更好地在实践中转化输出,企业和农户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实现双向的有机沟通,以政府农业部门作为良好的沟通桥梁,能提高农户和企业相互学习和促进的效率。在鼓励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同时,必须要防止一些不法企业和人员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的行为,农业部门要对农技企业和种子经营机构市场准入进行有效的资质审核,把控好准入门槛条件,履行好守门员的职责。在基层工作的农技推广人员也要和农户一起严格监督相关企业行为,定期巡视检查,既要与企业紧密配合服务于农户,又要对企业进行正向引导,保障农户利用新种植技术的权益。

玉米种植是系统化流程,包括优良品种选育、播种、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田间管理需要专业化种植技术支持。为了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农技人员需要加强自身培训学习,农业管理部门需要种植补助和宣传并行,树立农民对新技术的信心,并整合社会和市场的多元力量。

猜你喜欢
农技农户玉米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收玉米啦!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我的玉米送给你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