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要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经济全面改革,需要系统考虑、整体谋划、综合施策。
发展绿色产业,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产业设定了清晰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即必须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提高能源效率。此举将倒逼钢铁、水泥、石化、有色等高碳排放行业改造装备、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电池、风电、光电、氢能、电网传输、智能电网、储能等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形成绿色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产业低碳化、绿色化发展。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等将面临深刻的低碳转型,也将给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全新的发展机遇。
“双碳”目标下绿色产业发展,首先需要构建清洁、高效、低碳能源体系。开发清洁能源,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提高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比重和电源的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电网系统的灵活性,加大可再生电力的消纳份额。构建能源互联网,完善特高压输电技术,搭建电力输送“桥梁”。加快研发、储备和应用储能技术、氢能等替代能源技术在内的重大战略技术。
其次,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发挥科学技术对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化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提高节能环保的装备制造和产业活动水平。推广生产全过程的清洁生产改造,深入推进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协同减排,不断构建园区与园区之间、园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链条,实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再次,应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生态环境产业。加大我国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着重加强生态农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等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等领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强“蓝色海湾”整治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优化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固碳能力。开展生态系统长期动态监测,建立健全生态系统碳排放监测、报告、核算体系。
最后,金融、监测等绿色服务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开发更多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交易市场等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支撑绿色化转型,建立有利于低碳技术发展的投融资机制。环境服务行业应积极应对新形势把降碳作为长期发展方向,在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环保设施的低碳运行、碳排放监测计算、非化石能源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能力,把低碳全面融入环境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