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亮
(辽宁师范大学 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9)
“阅读推广”一词的原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提出“全民阅读”(Reading for All)倡议中的“Reading Promotion”,然而,其一直未进入学术词汇范畴[1]。这个非学术词汇在中国被译为“阅读推广”,并赋予其“推广阅读”的真谛:社会组织或个人为促进人们阅读而开展的相关活动,也就是将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阅读活动推而广之[2]。这显然低估了“阅读推广”的内涵和外延,因此,笔者给“阅读推广”下的定义为:“阅读推广”就是基于阅读行为而给个人、团体、社会、国家、人类带来知识再创造和升华,从而形成新的知识和知识流[3]的推广和提升的行为活动。其中,主旨目的是知识再创造,途径是阅读。从这个定义来看,其实“阅读推广”活动是需要确立相应推广、提升的主体和形式的[4]。此为笔者在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率先提出并实践 “阅读推广+”模式的初衷,即通过阅读,从而推广+的文化形式,从而达到图书馆育人的社会职能,这里的文化形式可以涵盖不同国别、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政治背景下的广域文化,其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为契合,包含曲艺、国画、书法、插花与茶艺、中华武术、诗词曲、古籍、棋道等等。
“阅读推广+ ”是阅读推广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不但具备了阅读推广的社会公益、公民参与、发散定位、介入影响、效果滞后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文化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文化内在融合。 中华文明发展的精髓就在于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阅读推广+”的模式本身就是运用现代阅读推广的方法去促使文化的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这些新的文化形式更好地反哺阅读推广,才能实现文化更好地被认知、接纳和传承。
1.2.2 文化外在关联。 内在融合讲究内修,外在关联讲究外输文化自信。在充分酝酿自身文化产业及其产业链的基础上,以“阅读推广+ ”带动人才培养、教育输出、科学研究、传承创新等外输扩容,文化辐射,使文化传承内部和外部能够形成有机联系,突显文化自信。
1.2.3 文化传承全覆盖化。 阅读推广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全民阅读,文化自信,让每一名国人具有文化幸福感。文化传承的主体亦应为全体公民,这里就不可回避地包括“特殊人群”——“不能使用常规图书馆资源的人群”(国际图联关于特殊人群的解释)[5]。“阅读推广+ ”可以很好地帮助“特殊人群”有效地体验阅读和文化的魅力。在文化传承之路上不断演绎作为传承主体应具有的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文化传承全覆盖化。
1.2.4 文化多维突破。 传统意义的“阅读推广”往往受到时间、空间、资源等多维因素的限制。从而制约从阅读升华到文化的传承创新自信。我们不妨利用“阅读推广+”模式来突破多维因素的限制,让阅读行为、推广行为、兴趣行为、传承行为彼此契合,满足其需求和期望。
1.2.5 文化个性导向。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魅力因人而异,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推广+”的文化传承属性,为不同的读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文化导向。
2.1.1 教育优势。 斯普朗格理论提出“教育是文化的过程”,高校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己任,通过在知识教育过程中,将文化价值逐渐内化与升华,从而“文而化之”[6]。高校的教育是有别于之前的教育形式的,其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之上,更注重社会教育,因为毕竟学生是要面向社会的。图书馆在高校一直被誉为“心脏”,不单单因为其文献信息中心的地位和其拥有的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料,更重要的是其是蕴藏着当今世界的先进文化的第二课堂,是收集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文化育人,图书馆已拥有的资源和空间是基础,阅读和活动是载体,文化本身是高范畴概念,而真正要实现它,这需要阅读推广人通过“阅读推广+”行为去激发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驰骋文化的海洋,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文化进行拓展。
2.1.2 职能优势。“国际图联”1975年在法国里昂的图书馆职能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职能作为现代图书馆的首要职能”[7]。2009年第75届国际图联大会的主题更是被诠释为“图书馆创造未来:筑就于文化遗产之上”[8]。图书馆所藏的文献资料,从物理形式上它是没有生命的,但它却承载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记忆、悠久的文化,它是人类孕育出源源不绝创造力和永不熄灭生命力的根源。既然拥有文化传承的职能优势,图书馆就应该义不容辞地让文化在图书馆传承延续下去。阅读推广应肩负起文化育人的神圣使命。
2.1.3 发展优势。 人类文化的源远流长,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升华属性。图书馆的工作,从短期目标上来看是对已有文化的传承,而如果放眼长期目标,应着眼于时代特征、全球视野、汲取国内外一切文化之精华,不断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从而为国家引导时代文化、先进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9]。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0]。高校作为高等学府,其社会属性决定其使命之一就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图书馆如果没有真正理解文化育人的真谛,将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和生命力。图书馆如果没有去实践文化育人,那么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是缺失的人才,其不会具有心界、眼界,其不会成为祖国的栋梁,其不会让中华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可见,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育人十分重要,且具有反哺性。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部成立于2016年年底,三年来,图书馆文化育人的实践与探索一直遵循“阅读推广+”模式,在不同的年份确立不同的主题,在不同的主题下推出不同的阅读推广与文化育人活动。
2017年的春季读书活动的主题是“阅读涵养人生,原创行知天下”,“涵”——海纳百川,文化多元,知识无穷,思想兼容。“养”——以德养心,以智养行,以书养身,以思养悟,正气与品行兼修。“行知”——付诸行动,求知思辨。因行而知,载学载识;因知而行,才思丰盈。知行合一,方不负大学的青春韶华[11]。
在2017年的春季读书活动中,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首次以“阅读推广+”的理念进行阅读推广,着重打造“原创”品牌,分别用诗歌、舞蹈、音乐的形式推出“立体书单”,在全校师生面前,汇集文化人、学者、阅读推广人、媒体人等展现出一场文化书单盛宴,用流行的受众接受方式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唱书单、荐好书”这一新阅读体验创新推广模式,为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018年的春季读书活动,在“阅读推广+音乐”的模式基础上,升级“唱念做打、吹拉弹画”等多种阅读推广形式,将数字化阅读推广手段融入其中,形成了本次阅读活动的三大理念,即:终身阅读、实时阅读和交互阅读。活动分为4个篇章,即:晴耕雨读、涵养人生、书香校园和只要有你。形成9项亮点,即:囊括从幼儿园小朋友到退休教师的全民阅读;兄弟院校共同阅读推广;融入书香城市建设并现场授牌“全民悦读高校阅读会基地(大连)”;开启“数字阅读推广”新模式;留美钢琴博士杨耀坤老师和爱乐乐团副首席小提琴刘晓晨老师化身最美真人书单同台献艺,并邀请了央视获奖琵琶演奏家段妍老师用琴声唤起跨界阅读推广风采;舞台演绎《简·爱》电影经典段落,用音乐和声音艺术唤起多元化经典阅读;集朗诵、乐队、舞蹈、汉服、原创歌曲、书法、对联、华阴老腔、美民通三栖唱法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书香之美;经典传唱人、校友推广人、教师传承人,体现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活力。
在2019年的春季读书活动中,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继续以“阅读推广+”的理念,着重打造诗词文学中的中华文化,相继推出《唐宋诗词中的玉兰香——兼论季题诗的鉴赏与创作》《诗在红楼第几层——〈红楼梦〉中诗社吟咏的奥妙》《稗海导游——中国古典小说漫谈》《诗与当代生活漫谈》《我见过和我翻译的村上春树——从〈挪威的森林〉谈起》《王小波、史铁生与村上春树:为了灵魂的自由》《君子之学:〈论语〉中的学习之道》《西方艺术史与当代文化自信》《Reading & Music:乐读创造美好生活》《〈流浪地球〉的视效制作与欣赏》等主题讲座。
从古典诗词之美,到红楼艺术之妙;从古典小说的家国情怀,到当代诗歌的生命意识;从科幻电影的探索宇宙,到东亚文学的人性刻画;从修齐治平的儒学之道,到文艺复兴的思想崛起;阅读与诗歌,阅读与音乐,阅读与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紧密相连。可以说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每一场讲座就是一场对真理的探求和对生命的思索,古今中外,审美哲思,涵养人生,行知天下。每场讲座的背后,都是主讲人对经典与现实的探求,都是对圣哲先人精华思想的吸收。让终身学习成为相伴我们一生的知己,让中华文化成为永陪我们终老的挚友。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经过3年的实践与探索,摸索出独创的“阅读推广+”的文化育人模式,在此基础上,2019年底,图书馆开始着手建设基于“阅读推广+”模式的“回归经典阅读,溯源华夏文明”文化育人平台。
4.1.1 一部华夏文明史引领经典阅读回归。 从历史的角度品读经典,引导读者深入了解经典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刻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吟诵、抄经等方式,引领以传统的方式回归经典阅读,让传统文化绽放新的生命力。
4.1.2 “玉兰轩”“珣玗琪”两大讲堂同展阅读热。 为了进一步构建文化育人的阅读氛围,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在两个校区分别设立了“玉兰轩”“珣玗琪”两大经典讲堂,通过空间建设,打造文化育人的空间基础,让氛围感染热情,让热情促进阅读,让阅读传播文化,让文化育人成才。
4.1.3 “桐月”“梅月”“蒲月”时跨三月缤纷读书季。 从最初的“世界读书日”,到后来的“春季读书月”,再到后来的时跨“桐月”“梅月”“蒲月”三月的缤纷读书季,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用时间和称谓不断诠释着图书馆对于文化育人工作的高度重视,随之诞生的还有“留影毕业季”“一书、一校、一城——迎新季”“未来——考研季”,这样的读书陪伴,这样的文化育人,伴随着春夏秋冬,伴随着寒来暑往,相信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人的不懈努力下,文化的种子必将在中华大地上发芽。
4.1.4 经、史、子、集四大主题活动竞相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的传统文化离不开浓缩着的“经史子集”,我们的平台搭建一直秉承这四大主题开展活动,不但活动内容围绕四大主题展开,还孕育了分别以经、史、子、集为题的常态化活动:
(经)时·空经典阅读空间(Space -time Classic Reading Space)
(史)溯·源中华技艺展馆(Chinese Artifice Exhibition Hall)
(子)思·享者真人图书馆(Thinking & Sharing Living Library)
(集)志·道读书分享沙龙(Like-minded Reading Sharing Salon)
时·空经典阅读空间为我们提供了吟诵和交流的空间,溯·源中华技艺展馆为我们提供了传承中华传统技艺的场所,思·享者真人图书馆为所有有思想并愿意分享给大家的真人书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志·道读书分享沙龙真正成为好读书者的天堂。
4.1.5 “五校联动”——大连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联盟共筑书香大连、书香校园。 发挥高校联动效应,成立大连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联盟,整合联盟内的资源,共同为校园、为城市书香建设贡献力量。
4.2.1 (天时)“中华二十四节气”阅读宣传推广活动启幕式。 二十四节气为中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无论在农耕社会还是在现代文明,都发挥重要作用并占有一席之地,文化育人活动将用一年的时间,追踪二十四节气的脚步,从时间上与古人对话,诠释节气之美,文化之精。
4.2.2 (地利)“阅读足迹,品书大连”用足迹深阅读爱阅读。大连承载着中国半部近代史,我们将带领文化传承人用足迹探访历史,用足迹探访城市,用足迹诠释别样阅读,诠释文化的精髓,用实际行动表达坚守文化的决心。
4.2.3 (人和)“文化传承与阅读推广人”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培育计划。 文化传承与阅读推广人是文化育人的灵魂,我们希望培育出更多的愿意为文化穷其一生,坚守一生,奋斗一生的文化传承与阅读推广人,这将是未来文化传承的基石。
在此基础上,我们细化了12个月的十二文化主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任重道远(1月)、儒家思想与“十三经”(2月)、中华传统美德与道德(3月)、中国传统节日与节气(4月)、从中国古代器物看中华传统文化(5月)、书法之美(6月)、国画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7月)、中华古文与诗词曲赋(8月)、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国际影响(9月)、先秦文学与中华民族精神(10月)、四大名著与中华传统文化(11月)、从中华古代典籍看中华传统文化(12月)。
笔者在介绍“阅读推广+”模式的涵义和特点、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优势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了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近三年在“阅读推广+”模式下的文化育人的实践与探索,重点对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文化育人平台建设与工作展望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