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娜男
(吉林省通化市通钢一中 吉林通化 134003)
语文是一门有深度有内涵的课程,仅靠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学生无法真正学好语文课程。所以在日常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比较注重对提问“常规教学武器”的运用,以期望通过有效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但就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来看,部分老师由于缺乏对课堂提问艺术性的研究,使课堂提问中仍存在较多问题,这是需要老师高度重视以及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将根据自身多年的课堂提问经验,提出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运用建议。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教学法的运用十分重要,但只有恰到好处的提问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反之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提问的效果大打折扣。就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来看,部分老师由于意识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对提问十分重视,但由于对提问的运用技巧未把握,出现了刻意地设置连续问题的现象,使学生的思考与回答兴趣不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这就要求老师注重对创新提问方法的探索和应该,以持续保持课堂提问的效果。但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部分老师在任何教学情形中采取的都是直接提问的方式,使提问缺乏趣味性、启发性、体验性和思维性等,影响了提问教学作用的发挥[1]。
根据高中语文课堂提问中的问题,老师需要加强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对其科学、合理的提问方法和策略进行把握,在不同教学情形下利用不同的提问方法,下面笔者就对提问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行介绍[2]。
在众多的课堂提问方法中,反复式提问也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但要想真正发挥此种提问法的作用,老师不能随意对反复提问法进行运用,而是要根据学生无法理解或是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如此就能够帮助学生一点一点地理解课文内容[3]。
比如在教学《祝福》课文时,在课初环节老师就要向学生提问:“祥林嫂改嫁后人们对她的称呼发生变化了吗?”“为什么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学生没有对课文进行认真读与分析,那么就难以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就证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深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多次对“祥林嫂”的来源进行说明,让学生主动从来源处对祥林嫂改嫁后称呼未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课堂即将要结束环节,老师可以再次提出课初的问题,对学生本节课的真实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如此就能够帮助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趣味性提问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进入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并在学习中收获快乐,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在向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要注重向学生实施趣味性的提问,以更好发挥提问教学的积极作用[4]。
比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一课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据你了解,荆轲是不是英雄?荆轲这个人物呈现出来怎样的形象?鼓励学生们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接着老师要善于再利用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判断荆轲是不是英雄,如通过读课文你们会对荆轲的个性特征进行了解,荆轲个人特征为何如此鲜明?荆轲身上有爱国的影子吗?荆轲当时的做法是否契合那个年代的思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成语形容荆轲刺杀秦王这一行为?通过老师对本节课一系列提问的精心设计,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对问题的持续思考与回答之中,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准确表达,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启发式提问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和拓展思维的方法,老师通过对启发式提问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让学生主动进入深入思考中,并提高学生的思考效果。
比如在教学《拿来主义》一课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一下课文中“拿来主义”是什么意思?由于这篇课文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对课文阅读和思考之后,也不一定能够对“拿来主义”的内涵进行准确说明,此时老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你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对于某些传统文化遗传应该如何对其继承?对于当今的中外交流,你们该如何面对?鲁迅先生的文字有怎样的内涵?通过对启发式提问法的灵活应用,能够为学生搭建课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对国家发展有贡献的人,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进入深层次和全面的思考中,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运用意义重大,老师要加强对提问教学的重视度,并对提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从反复式提问、趣味性提问以及启发性等方面入手,提升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