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征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与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仍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是,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生产经营仍然面临极大困难,抗风险能力弱,流动性枯竭、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更加突出。2007年《物权法》颁布实施以来,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发展前景广阔。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余额为17.40万亿元,同比增长4.5%。据普华永道测算,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部分学者对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风险及其原因进行了相关研究。江伟等(2016)认为《物权法》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行为有所增强,但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更愿意为国有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在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慕晓丰(2010)通过对应收账款质押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提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风险主要包括应收账款风险评级实现困难、欺诈风险、应收账款基础合同履约瑕疵风险、应收账款债权可转让风险、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功能有限等。姚金楼等(2011)从诚信视角出发,认为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面临的风险主要由应收账款出质人和债务人可能存在欺诈行为、次债务人可能存在抗辩或违约行为引发。
科技进步能够改进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能够引发颠覆式的创新,部分学者尝试引入区块链技术解决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痛点问题。李菲雅等(2017)认为产业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的升级模式,区块链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产业链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区块链+产业链”将是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陆岷峰(2019)认为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手段可以解决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区块链的可追溯和不可篡改性能够化解供应链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结构可以防止小微企业供应链信息造假,可追溯性以及智能合约可以提高小微企业供应链业务效率,共识机制以及智能合约可以降低供应链业务成本。张路(2019)以博弈视角分别对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和区块链激励机制进行分析,针对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的融合提出了“技术驱动+法律监管+标准构建+通证生态”的对策建议。郑君宇(2019)认为当前网络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存在局限性,区块链在发展网络供应链金融中具备降低成本、降低风险、优化服务等优势,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供应链金融发展思路。王鑫等(2020)认为区块链技术对于多层供应链金融场景下核心企业信用无损传递具有独特技术优势,有助于提高供应链信息透明度、保证价值转移和信用多层穿透、实现风险完整监控和穿透式监管。谢泗薪等(2020)对“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匹配性分析,并对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中对企业融资业务的作用机理进行剖析,据此构建“区块链+供应链”融资平台。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侧重于从业务、法律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的问题与不足,从技术角度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金融这一较宽泛的领域,对区块链技术改进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缺乏详细讨论。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新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经济社会效益评价,进一步讨论该模式的实现路径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制造业产业链通常是由原材料加工、零部件生产、产品加工组装、运输仓储和销售等环节组成,数量众多的原材料加工商、零部件生产商、产品生产企业、物流运输企业、产品销售商等市场主体是产业链条上的节点。大型产品生产企业通常是产业链核心企业,控制着上游各类原材料的加工、零部件的生产,并对下游的物流、销售企业拥有话语权优势。以小微企业为主的原材料加工商、零部件生产商在产业链条上处于弱势地位,通常以赊销的形式向核心企业及下级供应商提供中间产品,从而产生大量应收账款债权,造成流动性紧张。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作为一种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以核心企业信用为基础、以真实交易为背景,是基于未来现金流的自偿性融资,主要适用于产业链核心企业上游的小微企业融资。小微企业(出质人)、商业银行(质权人)、核心企业(次债务人)三方签订协议,出质人将应收账款债权质押给质权人获取一定比例的授信,并约定将次债务人未来支付的应收账款直接用于归还质权人主债务。在现有模式下,多方参与、互不信任且信息不对称的场景难以避免道德风险,如核心企业隐瞒自身经营问题、核心企业与小微企业合谋伪造交易信息骗贷、小微企业挪用贷款、银行内部人员与企业合谋伪造文件骗贷等,而且为规避风险而加强监测会提高运营成本,并引发新的操作风险。
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通过块链式数据结构验证与存储数据,通过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形成与更新数据,通过密码学原理保证数据传输与访问的安全,通过自动化脚本代码生成的智能合约完成数据的编程与操作。区块链技术具备如下优势与特点:去中心化、去信任化、集体维护、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表现在区块链是一种点对点的自组织网络,使所有参与的用户权利与义务相同,不会存在因为单个节点失效而导致系统故障的情况;去信任化表现在区块链架构保证所有参与系统的用户不需要建立信任就能够实现数据的传输、更新,而且结果一定是可信的;集体维护是指每个参与系统的用户通过分布式记账、分布式传播、分布式存储共同维护系统的机制;不可篡改性是指区块链架构能够使系统中的所有节点都是最新、最完整的,共识机制使只对某个节点数据进行的修改无效化,任何人无法控制整个系统,篡改数据库几乎不可实现(袁勇等,2016)。区块链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多方参与的复杂场景下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一系列风险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具有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是区块链分布式架构与存储方式、信用自证机制、具备时间戳属性的嵌入式存证功能,能够解决交易真实性问题。
交易真实性是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契约的根本依据,是交易信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债项信用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交易行为的真实性、单证的真实性、已确认并记录交易单证不可篡改性。交易行为的真实性体现在交易从签约、执行、支付到清算全过程的真实性,并且不可逆地按时间序列不断发生,是交易真实性的首要特征。在传统模式下,商业银行通过查验交易双方当前及历史交易台账、销售基础合同、物流信息、相关单证来判断交易行为的真实性,并由核心企业信用做背书。随着交易规模、交易频次、参与者数量及层级的不断增多,数据膨胀导致人工处理成本上升、效率降低、错误增加,进而可靠性降低,风险不断累积。区块链的分布式架构、集体维护、共识机制公开平等地建立互信,参与节点的增加反而能够提高互信水平,形成系统内的信用自证机制。具体地,区块链上每个节点持续平等地参与记账,即每一次数据交换都会向所有节点广播,并在所有节点之间达成共识后写入每个节点的数据库,形成分布式总账。因而每笔交易都由所有节点共同背书,从机制上自行证明每笔写入区块的交易真实性,不再需要第三方增信。
单证是交易参与各方证明交易行为以及支付、债权成立、资产转移的单据、文件、证书,如汇票、发票、仓单、运单、保险单等,是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物质载体,是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质押物,单证真实性是质押融资能否成功的关键。单证在开具、签章、流转、审核、保存的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道德风险问题,基础交易合同容易伪造,签章的真实性难以鉴定,假票据、克隆票据、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伪造发票、废票重用、陈票新用层出不穷,串通核心企业虚构交易开立票据时有发生,而人工审查单证的效率低、成本高、失误多,存在重复核对问题。区块链每个区块上的时间戳使数据在生成时已具有证明时间的属性,这是确保区块链存证真实性的技术基础。区块链嵌入式存证将区块链作为系统底层,在区块链分布式架构全局互信机制下,按业务逻辑编写代码设置取证点,采用加密、身份认证、在线签署、共同确认等机制连续不断地将基于真实交易的凭证信息写入区块并附加时间戳,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地实现单证的自动生成,以系统确权替代人工确权,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因素,确保单证生成即真实。
对于已经确认并记录的交易,其单证信息不应被篡改,这是确保交易真实性的最后一步。在传统的中心架构中,各参与方自行生产并保管单证数据,节点之间数据无法实时共享,易形成数据孤岛并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加以强化,为企业、黑客私自篡改数据获利提供了可乘之机,且不法行为的发生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区块链分布式架构与存储方式使得每个节点存储的数据都是经过共同确认的总账,这从根本上打通了各节点的数据连接,彻底消除了数据孤岛形成的可能。嵌入式存证通过附加时间戳、密码学非对称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共识机制保证单证在网络传输、本地存储、查询下载等环节难以被篡改,即便对单一或部分节点的数据进行篡改,也需要得到所有节点的一致认可才能写入总账,并且附加时间戳的篡改记录会被永久记录下来便于追查。另外,参与节点的数量越多,单一节点篡改数据的成本越高,信用自证机制发挥创建良好交易环境的作用越显著。在传统模式下,央行征信中心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仅支持登记、查询功能,不对质权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监督证实,难以发挥应有的平台监管作用。如果将该平台作为一个节点,利用区块链的集体维护、共识机制参与每一条交易相关数据的生产、记录、更新,不仅能够保证质权的合法真实有效性、提高产业链生态的信用水平,而且实现了对全产业链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全天候、全流程穿透式监管。
二是嵌入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能够根据预先定制的条件自动强制执行相应条款,以计算机指令替代融资过程中大量的人工操作,实现融资业务的高效率、安全性、个性化。
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使区块链具备了可编程的特点,智能合约第一步需要封装预定义的若干状态、转换规则、触发条件以及对应操作等,在经过各节点确认签署后,以程序代码的形式附着在区块链数据上,经过区块链网络的传播和验证后被记入各个节点的分布式账本中,区块链可以实时监控整个智能合约的状态,当满足预先约定的条件时,指令就会自动被系统强制执行。
与传统贷款业务相比,基于产业链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由于多级供应商组成的网状结构,各级供应商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债权关系,银行需要在核准供应商资质、审批放款、监测核心企业及上级供应商还款、强制执行回款等流程中投入大量人力资源,难以进一步拓展客户、延长产业链融资。应用智能合约能够将各参与方约定好的债权关系、银行规定的各项指标规则以及预设条件被触发时需要进行的操作规程等信息以代码形式写入区块链,通过执行计算机指令进行自动放款、按时还款、强制回款、资金清算、处置质押物操作,能够在多级供应链结构中的大量中小企业供应商之间实现资金、债权等资产的自动转移、实时监测、有效管理,替代大量人工操作以提高效率,增强融资业务的安全性。同时,智能合约指令具备多样化、广泛性的特点,意味着可以根据具体场景设计更加个性化的融资方案。在理想状态下,能够以较小的成本为全产业链上每个小微企业供应商量身定制一套融资方案。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在降低成本、管控风险、增强获客竞争力、顺应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实现国家政策目标等方面独具优势。
一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有利于大幅降低融资成本。传统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成本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不同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无担保、无抵押、无信评、无报表问题需要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二是业务自身中间环节多、信息流通不畅、风险点分布广的缺点,使银行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对核心企业、各级小微企业供应商的相关资料及其互相交易产生的资金流、物流信息进行收集、加工、研判、监控,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区块链技术通过交易信用自证与核心企业信用拆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微企业信用水平,降低了风险溢价;以分布式架构、分布式广播、分布式存储方式替代集中式信息处理架构,避免各节点与中心节点间信息传输的低效率,打通了银行、核心企业、小微企业供应商之间的信息通道,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为进一步拓展业务提供可能。
二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有利于有效管控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区块链最首要的价值在于管控信用风险,通过集体维护、共识机制、分布式存储打破数据孤岛,保障产业链中每一条信息是真实且难以篡改,使得任何欺诈行为都无处藏身。区块链信用自证机制取代中心化第三方增信机制将对信息的人为干预降到最低,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计算机指令代替了各业务环节的人工操作,使得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升,有效降低了操作风险。
三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有利于扩展融资服务范围,显著提升获客竞争力。传统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受限于较高的融资成本、潜在的各类风险、核心企业信用难以拆分,业务一般只能拓展到二级供应商,无法满足广大小微企业供应商的融资需求。区块链技术在低成本、低风险条件下,对产业链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进行全天候穿透式监测,为向供应链上游寻找更多高质量目标客户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并且采用数字化的权益证明通证(Token)将核心企业信用拆分并沿产业链流转传递,增强了商业银行的获客竞争力。
四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有利于顺应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客观趋势,树立业技融合的典范。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科技水平的高低将决定未来银行的竞争力,为此各大银行均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作为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区块链技术方兴未艾,两者的有机结合将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水平,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五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有力保证完成国家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目标。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为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小微企业的发展关乎稳定就业、保障实体经济的大局。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能够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高风险、高成本的世界性难题,为产业链上游的小微企业提供高效率、个性化的融资服务,为小微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商业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改进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应着力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组织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重视大企业大客户业务,缺乏对长尾客户的金融支持。近年来,大型科技公司崛起并将触手伸向对公融资领域,尽管商业银行对公金融业务具备传统优势,但在小微企业融资领域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商业银行首先应提高思想认识,在经营理念上将大公司大客户与中小微企业并重,加快布局中小微企业融资这一蓝海领域。在此基础上,开展组织机制创新试点,设立较高规格的供应链金融管理部门来统筹全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探索系统支持、业务拓展、信用审批、风险管理等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统筹安排,合理分工,推动业技融合。同时完善行内相关规章制度,鼓励并保护组织机制的有益创新。
二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分四个步骤建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平台。第一步是搭建系统,将系统架构设置为区块链底层与对外服务应用层,区块链底层可分为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各层封装了不同的功能模块,为对外服务应用层提供基础服务。其中,数据层封装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等技术,网络层封装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共识层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激励层封装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合约层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等。对外服务应用层则根据业务场景封装不同的功能模块,包括权限管理模块、授信管理模块、交易管理模块、溯源追踪模块等,各模块通过内部接口进行交互并与外部通信,按照业务和隐私保护的需求,选择必需的关键数据,采用不同的加密方式对数据加密后,记录在区块链上(袁勇等,2016)。第二步是组网上链,采用联盟链组网,网络层将商业银行、核心企业、物流企业、央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司法机构等可信任参与方设定为初始节点,小微企业供应商的加入由初始节点共同投票决定,权限管理模块根据业务需要对各节点设置适当的系统权限。第三步是资产数字化,小微企业供应商将产品赊销给核心企业时,交易管理模块、溯源追踪模块会提取相关企业的财务、交易、物流等数据,由网络层的数据传播协议向联盟链全网广播,在共识机制作用下各节点确认该笔交易是否真实有效,自动生成已加密并加盖时间戳的数字单证,以权益证明通证(Token)的形式保存在数据区块上,实现信用自证、系统确权功能。第四步是数字资产应用,Token作为数字资产具有便于分割、流转的优点,上级供应商持有的数字单证可根据真实交易背景由交易管理模块逐级拆分流转到下级供应商,实现信用的传递;授信管理模块对供应商的融资需求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供应商行为及其数字资产流动进行监控,自动调用智能合约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执行质押授信、按时回款操作,保障质权人的权益。
三是提高行业研究能力,以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国际供应链视角研究行业发展动态,跟踪企业融资需求变化,不断拓宽研究视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对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持续深入的研究,商业银行通过分析供应链中商流、物流、资金流的规模和方向,预测并量化企业资金缺口,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提供支持。
四是增强业务营销能力,统筹安排营销资源,合力攻关重点客户,持续深度参与供应链整合。深化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关系,提高核心企业对银行的技术信任度、数据开放水平;与小微企业供应商平等对话、倾听需求,建立长久信赖关系,增强批量获客能力,打造安全、开放、高效的产业链生态圈;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提高平台社会知名度。
五是加强人才储备、技术储备及能力储备。实行优胜劣汰、流动灵活的专业人才储备制度,以专业技能水平、价值创造能力为评判标准,通过深耕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物质与精神奖励并举的方式,努力建设一支具备区块链技术背景或思维方式,在系统架构、应用支持、数据分析、行业研究等领域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人才队伍。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市场,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不仅是技术水平与业务能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商业银行应以人才储备为根本,让各类高素质人才在业务实践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锻炼业务能力,将技术储备与能力储备落实到位。
引入区块链技术改进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渐已形成业内共识,供应链金融新模式与金融科技新技术创新融合的典范已经树立,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未来,该模式还将深度拥抱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一是区块链技术虽然能够确保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平台链上交易数据的真实性,但难以监测源自小微企业供应商、核心企业、物流企业链下生产数据的真实性。未来随着5G网络的普及,在企业生产环节构建物联网能够自动实时记录、上传生产关键数据,最大程度减少数据从线下到线上过程中受到的人为干预,有力保证生产数据的真实性。二是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无法存储海量数据,且不适用于高频交易场景,而云计算技术的突破有望解决数据存储难题。三是大数据技术可用于分析融资平台海量的生产与交易数据,为每个企业建立画像,据此设计有针对性的风险监控方案,为智能合约的编写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集体维护、不可篡改性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当前面临的问题。商业银行应抓住区块链技术革新带来的机遇,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努力为我国小微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服务,为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