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郑重宣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对中华民族而言这一挑战极为严峻。2021年,“双碳”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了我国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和行动方向。虽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尚不平衡、不充分,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紧、任务重,但“双碳”目标的提出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发掘“双碳”目标的经济价值,将开辟出我国“双碳经济”的新模式。
低碳转型将在我国工业发展中全面铺展,从而引发工业领域的革命性变化。钢铁、水泥、石化、建材等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收紧,迫使产业由过去的规模化粗放型发展快速转向精细化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价值链将全面升级。同时,数字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凭借自身突出的低碳属性和高技术禀赋,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产业发展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全球范围来看,还没有一个经济体真正实现“零碳”愿景,“碳中和”是摆在各国面前的共同课题,目前占全球碳排放总量65%、经济总量7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已经作出了“碳中和”承诺。未来,全球范围的绿色低碳转型将大幅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贸易关系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碳”将成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全球性标准,乃至跨国贸易和投资的准入门槛,并有可能形成基于“碳”规则的国际新秩序,“双碳经济”将加速工业领域低碳化转型并重塑我国经济竞合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