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梅
(重庆市巫山初级中学 重庆巫山 404700)
教育行业的职责就是对人进行全面教育,其中就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如何面向初中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初中生的年龄处在13-16岁之间,本就处于青春叛逆期,再加上他们此阶段受到的学校、学业、家庭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很容易让初中生形成一些心理问题,会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较多困扰,甚至会对其终身的发展产生影响。作为初中英语教育者,应该主动肩负起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职责,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一份力量。
初中生的心理脆弱、易受挫、心理波动大、情绪反复无常,这些因素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心理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能够借助多元化的手段和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和校园教学氛围,这将能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基础保障。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英语教育者,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加强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以提升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1]。
首先,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家长、学校和学生个人,都十分重视考试成绩,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生活十分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心理,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在网络时代下,初中生接触网络的时间比较多,在网络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初中生很容易浏览到一些不良信息,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其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
最后,随着我国离婚率的增长,部分初中生处于离异家庭中,还有部分学生长期未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家庭原因,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影响,使其缺乏健康的性格。在学生生活一团糟的情况下,他们便会出现厌学、放弃学等情况,甚至还会出现校园霸凌的现象。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和思考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因此,老师要转变传统的师尊生卑的教学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并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师生才可以平等相处,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2]。
比如在教学“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一课时,本节课是关于聚会主题的教学,在完成本节课的基本内容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设计一个关于“参加聚会,结交新朋友”的情景剧,由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而学生们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就能够打开心扉,结交更多朋友,有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实践应用,又能够帮助学生在活动建立一个乐观、愉快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离不开鼓励和赞美。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激励式教学引入教学中,让学生随时可以受到鼓励和赞美,这样学生就能够长期处于一个身心放松的教学环境中,能逐渐达成对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What’s the matter?”一课时,在学生完成该节课的基本学习任务之后,在对新学知识的内化过程中,老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最近遇到的烦心事”的英语交流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说烦心事的机会,如果没有烦心事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做了哪些后悔的事情等,一方面老师能够根据学生所说的烦心事进行疏解,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学生说出的后悔事情的原因和下一步该如何做进行分析,但无论是在对学生哪方面内容的指导过程中,老师都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与赞美,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更加主动接受老师给出的建议,感受老师的关心,从而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除了理论层面的支持外,实践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必不可少,这就要求老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心理健康的意识。
比如英语老师要在班级网络平台中,专门开辟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专栏,在专栏中上传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包括“青春期怎么做”“青春叛逆心理现象以及疏解”“家长如何应对孩子青春叛逆期”等,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来观看学习,同时还要加强家校联系,及时让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这样就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学生在家校的共育下,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重大,初中英语老师要明确心理问题给学生带来的困扰,要从自己所教学科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引导和帮助,同时与家长合作,让学生具有心理健康的意识和心理问题的调节能力,真正让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