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 李新旭 王书娟 郭仰东 祝宁 雷喜红* 王艳芳何秉青
(1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2 北京市延庆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2100;3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北京 100193;4 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2200)
北京市延庆区利用当地海拔高、夏季凉爽的优势,开展塑料大棚水果甜椒越夏无土栽培生产,可在7月初至10月中旬采收,解决北京水果甜椒夏季供应的难题。与传统土壤栽培相比,甜椒产量提高3.2%,节水36.7%,化学农药用量降低53.5%。
北京市延庆区平均海拔500 m 以上,7月平均气温23.5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夏季凉爽的气候为发展设施蔬菜越夏长季节生产提供了条件。近年来,延庆大棚甜(辣)椒长季节栽培面积逐步增加,当地引进基质无土栽培新模式,解决了土壤连作障碍及土壤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等问题,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果实安全品质,产品远销河北、广东、香港、台湾等地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者对甜椒口感、色泽、果形、VC 含量等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水果型甜椒近年来受到消费者青睐,相对于普通甜椒,其外形迷你,色泽美观,口感甜脆,营养价值高,更适宜生食及做快餐食品,亦蔬亦果,故被消费者称为水果甜椒。北京市自2017 年开始进行甜椒工厂化栽培研究并获成功,连栋温室无土栽培技术也因此相继辐射至普通设施。延庆地区水果甜椒无土栽培越夏长季节生产,通过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合理的水肥、环控及植株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采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在7月初至10月中旬采收上市,解决了北京市水果甜椒夏季供应难题。
塑料大棚南北走向,顶部配备遮阳网(3 针,遮阳率50%~80%),四面通风口处均设有60 目防虫网。采用PVC 槽式栽培模式,栽培槽高18 cm,宽24 cm,长40 m,南北畦向,北高南低,坡度3‰,畦距1.2 m。选择椰糠作基质,灌溉首部采用比例施肥泵,每个栽培槽内平行铺设2 条滴灌带,滴灌带直径为15 mm,出水孔间距30 cm。
选择外形美观、口感良好的水果型迷你甜椒品种,如荷兰瑞克斯旺种苗集团公司选育的红瑞祥、橙瑞祥、黄瑞祥(图1)。3 个品种果实均为短圆锥形,口味甜美,外表光亮,单果质量60~90 g,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其中红瑞祥颜色鲜红,橙瑞祥颜色亮橙,黄瑞祥颜色亮黄。根据延庆区气候条件,2月下旬播种育苗,4月中旬棚内气温稳定通过15℃、日历苗龄55~60 d(天)时定植,7月初采收,10月中旬拉秧。
3.1 播种 一般2月下旬在日光温室内播种育苗,采用72 孔穴盘,基质可选用草炭、珍珠岩体积比为3∶1 的复合基质。可干籽直播,也可以浸种催芽后再播,每穴1 粒。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入55~60 ℃的热水中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28 ℃时停止搅拌,继续浸种6 h(小时)左右。浸种结束后用纱布包裹种子,在28 ℃条件下恒温催芽,60%以上的种子露白时播种。播种前将穴盘浇透,种子平放,并覆盖厚0.8~1.0 cm 的盖料(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2∶1),然后覆盖地膜,搭建小拱棚提温。
3.2 苗期温度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间应尽可能提高温度,平均温度以23~24 ℃为宜,白天保持在25~30 ℃,夜间18~20 ℃;60%以上的种子出苗后揭去地膜,苗齐后要适当降低温度,揭开小拱棚棚膜,白天温度保持在25 ℃左右,夜间15~17 ℃,维持7 d(天);炼苗前,白天适宜温度为25~27℃,夜间15~20 ℃;定植前7 d(天)进行炼苗,白天适宜温度为18~20 ℃,夜间8~10 ℃。
3.3 苗期水肥管理 育苗前期温度较低,可根据基质干湿情况每隔2~3 d(天)喷1 次水,育苗中后期蒸腾作用加快,可一天内进行多次补水,每次以喷透基质为宜,保持基质见干见湿。每隔3(d天)随水喷淋1 次2‰高氮型水溶肥(N-P-K 为30-10-10+TE),促进幼苗生长。
3.4 壮苗标准日历苗龄55~60 d(天),植株健壮,根系发达,茎基部粗0.5~0.6 cm,节间较短,叶片浓绿且舒展有光泽,8~10 片真叶带花蕾,株高15~18 cm,无病虫害。
选择椰糠基质,粗椰糠与细椰糠体积比为5∶5,可保证良好的通透性和保水性。定植前先用清水淋洗椰糠基质,再用营养液(EC 值为2.0 mS·cm-1,pH 5.5)灌溉,使基质完全湿润。幼苗单行定植于2 条滴灌带中间,株距30 cm,每667 m2种植2 000 株。水果型甜椒定植后至开花坐果期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是夜间温度,宜保持在17~18 ℃,故定植后7~14 d(天)内夜间采用小拱棚(跨度1.2 m,高1 m)+二道幕+大棚膜多层覆盖的方式保温。
5.1 水肥管理
5.1.1 营养液配方 根据水果型甜椒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情况,以及灌溉水源的水质情况制定营养液配方。分别配制母液A 和母液B 备用,同时用C 罐盛放稀释后的磷酸以调节营养液的pH 值,3 种母液罐容积均为500 L。母液A 的化合物用量:KNO32.5 kg,5Ca(NO3)2·NH4NO3·10H2O 75 kg,EDTA-Fe 1.5 kg;母液B 的化合物用量:MgSO4·7H2O 32.5 kg,KNO335 kg,KH2PO410 kg,H3BO3112.5 g,MnSO4·4H2O 112.5 g,ZnSO4·7H2O 82 g,CuSO4·5H2O 11 g,(NH4)6Mo7O24·4H2O 7.5 g。采用比例施肥泵+时序开关可实现自动控制灌溉。
5.1.2 营养液管理 为保证灌溉的准确性,每天监测灌溉液及排出液的EC 值和pH 值,排出液量占灌溉液量的10%左右。水果型甜椒适宜的营养液pH 值为5.5~5.8,排出液适宜的pH 值为6.0~7.0。甜椒不同生育期对灌溉液及排出液EC 值的要求不同(表1),甜椒根系较浅且木质化程度较高,因此栽培过程中应减少EC 值的大幅度波动,灌溉液EC 值一般宜低于3.0 mS·cm-1。不同季节营养液的浓度也有差别,夏季温度高,可适当降低营养液EC 值,故采收期EC 值控制在2.8 mS·cm-1左右。若EC 值需要调整,可通过设置A 桶、B 桶的注肥比例,注肥比例增加可提升EC 值,反之则降低;若pH 值需要调整,可设置C 桶的注肥比例,注肥比例增加可降低pH 值,反之则提升。
表1 水果型甜椒不同生育期对灌溉液及排出液EC 值的要求 mS·cm-1
5.1.3 灌溉策略 水果型甜椒定植前7 d(天)用清水滴灌淋洗基质进行脱盐处理,定植时基质以手抓捏实无滴水为准。定植后每天滴灌营养液2~3次,缓苗期基质相对湿度以60%~70%较佳。定植至开花前日均营养液灌溉量为80~120 mL·株-1,开花坐果期灌溉量增加至300~500 mL·株-1,第1层果实坐果至成熟期灌溉量为700~900 mL·株-1,采收期灌溉量逐渐增加至900~1 100 mL·株-1,阴天灌溉量减半。
5.2 环境管理 甜椒属于喜温作物,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不同阶段对温度的需求有所差异。进入坐果期后要逐渐降低夜间温度,维持在15~16℃为宜,以促进植株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白天最高温度控制在25~30 ℃,超过30 ℃时打开风口放风降温,24 h(小时)平均温度控制在18~24℃。一般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50%~85%。甜椒喜光但怕强光,光饱和点为30 000 lx,光补偿点为1 500 lx。在夏季生产阶段,采用覆盖遮阳网(3 针,遮阳率50%~80%)及6月初棚膜喷洒涂料利凉的方式遮阴,避免强光造成果实日灼。
5.3 植株管理 植株管理包括吊蔓、疏花疏果、打叶等操作环节,各环节尽量在晴天进行。
5.3.1 吊蔓 采用三干整枝方式,在门椒位置留3个枝作为主生长枝,分出3 个分枝之后吊蔓,防止植株倒伏,同时便于田间操作,吊蔓完成后7 d(天)左右开始绕秧,按照顺时针方向缠绕到吊绳上,每隔7 d(天)进行1 次。
5.3.2 疏花疏果 生长前期为了促进植株营养生长,门椒不留果,从对椒开始留果。主干上每节留1 个果,在每个主干留2~3 个果实后人工疏掉其上面的1~2 层果实,以平衡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采收期以后主干能够根据自身条件自然留果。为防止出现日灼果,每个主干留1 个侧枝,每个侧枝上留1 个果、2 片叶后及时摘除其余叶片和花蕾。
5.3.3 打叶 为减少营养消耗,及时摘除门椒以下的叶片。结果中后期,剪除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改善光照条件,以提高光合效率和果实外观品质。
彩椒病害主要有疮痂病,虫害主要有粉虱、蓟马、茶黄螨等。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在棚室四周设置防虫网,内部张挂黄板、蓝板监测和防治粉虱、蓟马等害虫。防治疮痂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喷雾,每隔7~10 d(天)防治1 次,共防治2 次;防治粉虱,可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 500 倍液,或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 000~3 000 倍液交替喷雾,每隔7 d(天)防治1 次,共防治2 次;防治蓟马,可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或24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500 倍液喷施叶面,每隔7~10 d(天)防治1 次,共防治2 次;防治茶黄螨,可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 倍液,或73%炔螨特(克螨特)乳油1 500~2 000 倍液,每隔7~10 d(天)防治1 次,共防治3 次。整个生产过程中除茶黄螨、病毒病等零星发生外,未出现暴发性病虫害,全生育期的化学农药用量较传统土壤栽培降低53.5%,保障了生产顺利、安全进行。
果实完全转色后及时采收,采收前期要适当提早采收,进入盛果期后可在果肉加厚时再采收,植株生长势弱时提早采收,生长势旺盛时适当延迟采收。使用采收刀从果柄膨大处切下果实,叶腋处不能留果柄,切口要光滑,防止果实受伤,注意要轻拿轻放,果实采收箱内部要清洁干爽。
大棚越夏水果型甜椒采收期为7月初至10月中旬,产量6.5 kg·m-2,较传统土壤栽培提高3.2%,通过标准化的田间管理,化学农药用量降低53.5%,商品果率提高10.5 百分点,每立方水产水果型甜椒30.8 kg,耗水较传统土壤栽培减少36.7%,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达11.0%,VC 含量达1 600 mg·kg-1。该模式每667 m2年生产成本约为16 300 元,其中种子费用2 200 元,肥料费用3 000元,人工费用8 400 元,植保等其他费用1 200 元,折旧费用1 500 元。尽管应用无土栽培模式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全年肥料及生产折旧成本比传统栽培模式每667 m2增加2 500 元,但水果甜椒每667 m2产量可增加563 kg,考虑甜椒品质提升相应售价提高等因素,每667 m2收益可增加3 130 元,并解决了北京市水果甜椒夏季供应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