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福岛时代我国公众对核电发展支持度的研究

2021-12-31 02:28张志刚
核安全 2021年6期
关键词:核事故福岛核电

张 萌,张志刚

(1.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衡阳 421001;2.生态环境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北京 100082)

2011年发生的福岛核事故让世界各国核电的发展受到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和领域的质疑。以核电大国法国为例,在2014年6月颁布的《能源政策议案》中,法国政府决定放缓核电发展步伐,到2025年将核电份额由75%降至50%以下[1]。此外,德国政府也对核电策略进行了调整,计划于21世纪20年代停运全部核电厂。美国则由核能监管会全体投票决定,有关新核能反应堆的申请原则上不允许通过[2]。在后福岛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公众对于核电的安全性顾虑增加,我国以核电为代表的核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1 后福岛时代背景下核电发展的特殊性

福岛核事故相比于美国三里岛核事故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具有其时代特殊性。三里岛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核能应用尚未普及,公众核安全意识尚不够高,因而其造成的舆论波动相对有限。

而福岛核事故发生在一个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2011年核事故发生后,国内部分媒体邀请的非核专业评论员,未能对核事故进行专业的解读。邀请的核电领域专家虽然能客观分析事故原因,但公众囿于其与行业间存在的利益关系,对其解读抱有怀疑态度,一时间核电安全在我国风声鹤唳,公众“谈核色变”,我国国内展现出了一股较强的反核舆论导向。2013年7月广东江门鹤山和2016年8月连云港两起核燃料循环项目因公众强烈反对而暂停。此外,我国内陆核电厂公众接受度与支持度较低,公众对国家核安全监管法规标准的适用性存在质疑[3]。可以看出由于公众的支持和理解不足,对我国核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提升公众对涉核项目的支持度已经成为促进我国核电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

2 我国公众对核电态度现状的特点

2.1 公众对涉核事件敏感性较高

以“日本福岛核泄漏”为例,2020年10月,有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政府最早可能将在10月27日的阁僚会议上正式敲定海洋排放核污水的处置方案[4]。尽管日本当局曾经多次表示将在排放前对核污水进行二次去污处理和稀释,确保污水的排放符合现行的国际和国家安全标准,但是在多家日本媒体报道了日本政府这一尚未通过的议案之后,依然在我国国内的社交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依据百度指数平台提供的搜索指数(该指数以网民在百度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以关键词为统计对象,科学分析并计算出各个关键词在百度网页搜索中搜索频次的加权和),在网络媒体报道有关日本政府的决策的消息之后,短期内(10月15日后)以“日本福岛核泄漏”为搜索词的搜索指数整体环比增加了91%,移动端搜索指数整体环比增长了172%。

表1 以“日本福岛核泄漏”为关键词的搜索指数短期趋势Table 1 Short-term trends in search indices for Fukushima nuclear disaster in Japan

图1 以“日本福岛核泄漏”为关键词的搜索指数短期趋势Fig.1 Short-term trends in search indices for Fukushima nuclear disaster in Japan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与该核事故相关的集中新闻报道多次在我国的新闻舆论平台上造成大范围的敏感波动。依据百度指数平台提供的数据,2017年2月5日有关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安全壳内部测算出超高辐射值的新闻被国内新闻媒体集中报道,在互联网上造成了自福岛核事故发生以来最强的舆论波动,搜索指数峰值一度高达1009,同样地,在2017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产自核污染地区的日本食品流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之后,2017年3月16日上述搜索指数达到520,产生了核事故后的次高峰。

图2 以“日本福岛核泄漏”为关键词的搜索指数整体趋势图Fig.2 The overall trend chart of search index for the keyword Fukushima Nuclear Leaks in Japan

相关数据极好地反映出了后福岛时代我国公众对于涉核事件的高度敏感性,各类社交媒体与新闻机构的报道对公众舆论有较大影响。而普通公众由于存在核电认识上的盲区,难以鉴别核电信息的真实性。故而对于核电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媒体渠道总体舆论风向的影响。

笔者面向全社会各个行业进行了“公众对我国核事业的理解与看法”调查,参与调查的512名公众中,有66.99%的人表示知晓日本准备倾倒福岛核废水入海一事,其中有65.99%的人表示出了担忧。与此同时,在表示反对核电发展的公众群体中,71.1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不支持核电进一步发展是由于受到了当年福岛核事故报道的影响。因此及时、正确做好涉核舆论引导,积极处理好公众对于涉核事件的高度敏感性,进一步强化相关理论研究,减少不当舆论对我国核事业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2.2 公众对核安全文化的了解程度总体不深

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更深层面、更持久的影响人的因素,对人的行为实践有一定影响,培育核安全文化有助于极大地提升核电的安全水平。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之后,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首次提及并且阐发“核安全文化”这一概念,在其后发布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果的总结报告》中(No.75-INSAG-3、No.75-IN-SAG-4),国际原子能机构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5],INPO将其定义为:“组织领导者设定并内化于各层级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由之确定了核安全至高无上的优先地位。”[5]美国在IAEA提出的核安全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将核安全文化理念拓展到了核监管领域,并逐步扩大到所有的涉核利益相关者。在我国,核安全文化的定义为:“各有关组织和个人以‘安全第一’为根本方针,以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最终目标,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特性的总和。”[6]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家核安全局及时推进了核电厂的后福岛改进行动,并多次强调核安全文化建设对确保核电厂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各核电厂营运单位对核电厂的防洪、应急补水、移动电源、氢气检测、应急控制中心建设、周围辐射环境的监测,以及对外部灾害应对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7],进一步提高了核电机组的安全水平。此外,通过积极推进提高核电企业工作人员的核安全文化水平,使“核电厂后福岛改进行动”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虽然工作人员核安全文化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公众对涉核知识的了解并没有显著增加,同时对核安全文化的意识与了解程度依然不够深入,了解并且可以接受核安全文化的公众在群体中的占比依然相对较少。

在社会调查中设置了以“您对我国核安全文化了解程度”为题的自评分题目。以1~10分的给分区间依次代表对核安全文化了解程度的从低到高,由受访者依据自身情况并结合问卷内容引导做出评分。通过对512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自评6分以上的受访公众仅占受访总人数的32.23%,可以看出我国公众对于核安全文化的了解程度确实不佳。而与之相对应的,通过对“核安全文化了解程度”和“是否支持核工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两个调查项目的交叉分析(表2)发现,随着公众对核安全文化了解程度的增加,其对国家核工业事业发展的支持程度也有相应的增加。例如对核安全文化了解程度为1分的群体对核工业事业的支持度仅为36.14%,而对核安全文化了解程度为10分的群体对核工业事业的支持程度则高达78.13%。

表2 公众对核安全文化了解程度与对核事业支持程度的交叉分析Table 2 A cross analysis of the public’sunderstanding of nuclear safety culture and its support for nuclear undertakings

图3 公众对核安全文化了解程度与对核事业支持程度的交叉分析Fig.3 A cross analysis of the public’s understanding of nuclear safety culture and its support for nuclear undertakings

可见,随着公众对核安全文化了解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其对于核事业发展的信心及支持度进一步提高。相反,支持度不高而受到阻碍的原因之一是尽管我国在后福岛时代开展了一系列的核安全文化教育,但当今公众对于核安全文化的了解程度依然总体不深。

公众反对核电,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对于安全的忧虑,而其中的部分忧虑源于对核电不科学的认识。有学者进行的相关调研结果表明,公众对核电的态度与安全忧虑显著相关[7]。公众忧虑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核电的支持程度下降0.3个百分点。而在引起忧虑的原因分析中,有超过1/5的人担心核电站会像原子弹一样爆炸。在江门反核事件中有许多公众都将有安全保障的核燃料元件厂与原子弹混为一谈,核爆炸的蘑菇云图片在江门反核事件的网络话题中反复出现。对核电缺乏科学的认知使得公众的反核动机及其行为具有很大的盲动性[7]。

2.3 核安全文化了解与普及程度存在较大群体差异

在我国,对核安全文化的宣教与培育主要集中于核电运营企业、核安全监管部门与涉核专业学生。通过对接受调查的公众群体展开的交叉分析,以1~10分的给分区间分别代表对核安全文化了解程度的从低到高,以自评分的平均值代表一个群体的整体了解水平,职业为“涉核工作”和“涉核专业大学生(含硕博)”的群体其对核安全文化了解程度的自评分平均值分别高达8.07和5.82,职业选择为“非涉核工作”与“非涉核专业大学生(含硕博)”的群体的对核安全文化了解程度的自评分平均值分别为3.76和4.02,远低于从事涉核工作与学习的群体对核安全文化了解程度的自评分平均值(表3)。

表3 受访者职业与核安全文化了解程度的交叉分析Table 3 A Cross-analysis of respondents’understanding of occup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culture

可见,涉核企业与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核安全文化的了解程度较高,涉核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学习背景同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总体上我国公众核安全文化了解与普及程度存在较大群体差异,不同的群体对核安全文化的接受程度受职业、教育程度、研究领域等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大。

图4 受访者职业与核安全文化了解程度的交叉分析Fig.4 A Cross-analysis of respondents’understanding of occup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culture

2.4 不同公众群体的核电知识需求倾向不同

从公众的职业与研习领域的角度来看,不同的职业与群体所希望得到的核安全文化知识普及的内容倾向也不尽相同。

对调查中“受访者职业”与“希望得到哪方面的核安全文化知识”两项的交叉分析发现,涉核群体(包括学生和工作人员)的主要需求集中在与其工作内容与研究领域相关性更高的“核能方面的专业知识”“国家对于核能更多的政策信息”两个层面上,需求度分别高达82.11%和72.73%。而对于非涉核群体,“国家的核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即关于核安全的保障性措施依旧是其关注的重中之重,关于该方面的需求程度分别高达76.44%和68.18%。

不同群体的核安全文化接受程度有着极大的不同,其对核安全知识大众化的需求倾向也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一点应当引起核安全文化科普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表4 不同职业公众对于专业核安全文化知识的需求情况Table 4 The demand of people of different occupations for professional nuclear safety culture knowledge

2.5 对核电价值认知不足导致核电支持度不足

公众之所以支持核电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对核电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价值、经济价值、能源价值的认同。依据由肖新建等人进行的一项调查,越能正确理解核电的重要性、客观认识其经济价值、科学认识其环境价值的公众,越支持进一步发展核电。三者与核电接受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1、0.302和0.481[7]。

核电能源价值主要体现核电对我国在现阶段能源结构调整的贡献度。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8年,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核电生产电力量逐年增加。在2018年已经高达2943.6亿千瓦时(表5),接近于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电力消费总量,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消费总量与农、林、牧、渔、水利业电力消费总量的和(表6)[9]。在调查中,通过对“认为我国能源是否充沛”和“是否应该继续发展核电”这两个问题的交叉分析可以发现,认为“我国能源不够充沛”的受访者在回答“是否应该继续发展核电”这个问题时,有多达69.17%的受访者选择了“继续发展核电”,而认为我国能源足够充沛的受访者则仅有58.13%的人选择了“继续发展核电”。可见,对我国非核电能源相对不足的现状更为了解的公众,对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与了解更为清晰,从而在核电的支持度方面表现得更为积极,其对我国核电的认可度与支持度也相对更高。

表5 核电生产电力量数据(2010~2018)Table 5 Data of power generated by nuclear power(2010~2018)

图5 核电生产电力量数据(2010~2018)Fig.5 Dataof power generatedbynuclear power(2010~2018)

表6 2018年核电电力生产量与其他电力消费总量对比Table 6 Nuclear power production compared to tot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other sources in 2018

图6 2018年核电电力生产量与其他电力消费总量的对比Fig.6 Nuclear power production compared to tot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other sources in 2018

除了能源价值之外,公众对于环境价值的认知作为影响核电支持度的因素之一应当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化石燃料使用带来的“重污染天气”等环境问题对我国公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与冲击。核电作为一种清洁、低碳能源能够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害气体的排放,截至2020年9月我国大陆在役核电机额定装机容量达51027.16 MWe,2020年1-9月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2700.14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相比减少燃烧标准煤7755.21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0318.65万吨、二氧化硫65.92万吨、氮氧化物57.39万吨[10],相比于天然气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的核电可以在大范围替代煤炭资源的同时,有效缓解如重污染天气等环境问题对我国公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其环境效益可谓相当显著。

在经济价值方面,受邻避效应影响,普通公众更加注意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对核电带来的经济价值关心度不足。通过对江门核燃料事件与厦门PX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公众的权益保障预期发生了提升。虽然两者都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但是综合两次涉核群体事件都发生在筹备或在建阶段的特征来看,公众的反核情绪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由于实际损失引起的,而是对未来的经济等权益的预期无法被满足而产生的担忧[7]。因此在普通公众的经济价值的普及与认知提升层面应当引起更多维度的重视。

综上,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现阶段普通公众对核电的能源、环境、经济等价值认知不足导致核电支持度不足。

3 对策与建议

3.1 扩大多层次的核安全知识普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为主的一次能源已经不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清洁、高效的核电与核能应用符合建设清洁低碳能源结构的需求。

然而我国面向全体公众的核安全基本知识与核能基本知识的普及力度依然不足,导致了一些公众群体由于不了解而产生了“谈核色变”的恐核畏核心理,进而造成了核电“污名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11]。因此应当拓宽涉核宣教的群体与维度,在更加注重对于涉核人员的核安全文化教育的同时开展面向广大公众的核能专业知识的科普工作。

3.2 有侧重性的进行科普宣教

适应不同公众群体的实际需求。可以从年龄、性别、知识水平、职业等层面进行分类科普宣传。首先从年龄上可以依据公众是否为学生群体分别进行科普教育。对于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学生群体,要利用好其身份优势与学龄优势,及时开展科普教育,利用学术科普的方法根据其所处年纪与学段进行适龄的核安全相关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安全与核能认识,并且通过学生群体带动其家庭其他成员的核安全文化水平与意识的提高。对于已经进入工作阶段的公众群体,应当依照其知识水平的高低进行区别性的科普宣教:对知识水平较高者,应当通过在社交与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相关数据与政策,采取潜移默化式的说服教育;针对一般的公众群体要更多的通过政府而非涉核单位的渠道进行沟通,其知识水平较低,需要更为权威的指导与更加客观的沟通。

3.3 注重客观正确的舆论引导

客观、理性的舆论导向,是坚定公众核电信心的外部支撑。在核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在加强核安全文化科普的同时注重建立健全涉核大事件的公众沟通与宣传机制。当国际国内发生相关涉核事件时,联合包括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全国各核科普教育基地、涉核企事业科研单位宣传部门在内的权威专业机构对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进行规范,尽最大可能加强媒体舆论报道的客观、公正、科学性。

3.4 关注并妥善处理涉核项目利益相关人员的诉求

涉核项目利益相关人涉及核电企业、地方政府部门、涉核项目周边企业、公众,在开展项目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各利益相关人员利益诉求,统筹各方利益,积极通过沟通协商或提供有关补偿等多种方式使各方利益统一,不断探索利益平衡点,提高各方支持度,降低邻避效应的影响,确保总收益最大化,促进核电项目安全高效发展。

3.5 通过拓宽核安全文化内涵寻求更高核电支持度

进一步巩固营造核电行业“安全至上”的氛围,持续提高核安全管理部门、监管部门能力,积极向公众展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完善与公众的沟通机制,降低公众对核电安全性的忧虑,提高公众支持度。

从提升核电低碳公众价值认同度的层面提高我国公众对于核电的价值认同感,提高支持核电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使得核电的环境、能源、经济价值成为进行核安全文化大众化、提升公众核电决策接受度的重要突破口。

4 结论

福岛核事故是原子能利用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片阴霾,为后福岛时代核电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如何通过合理的有效的方式从根本上降低公众的顾虑,提升公众对于核事业的支持程度,纠正舆论导向,对于发展核能、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以及满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需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公众对核电更加关注,应当努力促使其积极通过各类渠道主动获取相关知识,增强对核能知识、核安全知识的了解,提升对涉核信息的鉴别力,并理性表达有关诉求,共同推进我国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迈进。

猜你喜欢
核事故福岛核电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福岛:日本宣布将把污染水倾倒入海
日本福岛核事故及对内陆核电建设的启示
中国核电生长
英国温斯凯尔核事故研究
福岛核事故后日本能源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迟缓的善后 ——帕特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