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昌芹/文
丁零零……报警的电话响了。某公司被盗,保险柜中数万元人民币不翼而飞,侦察员小王赶到后眼光机警地扫视四周。这是什么?保险柜旁有两根头发!多年的侦察经验告诉小王,这是罪犯留下的。小王取出一只方形的气味分析仪,用镊子拾起头发放到盒窗上,仪器立即记下了罪犯的气味。他打开跟踪开关,按指向追击,在某小区三幢一楼,仪器发出吱吱的响声,公安人员立即包抄,盗窃犯张某落网。
这是“电子警犬”现场侦破案件的一幕。“电子警犬”能测出和区别千万分之一浓度的气味分子,已经接近警犬鼻子的嗅觉水平。它是应用紫外线被化学物质吸收的原理,模仿狗鼻子的功能制成的一种气体传感器。这种“电鼻子”现在已广泛应用在矿井、化工厂的有毒气体的报警上,成了环境安全的“监督员”。
传感器是工程技术人员模拟生物的感觉器官,用各种有特殊功能的金属、半导体、磁体和电解质等材料制成的微型分析仪器。从家用电器到机器人,从温室的恒温控制到宇宙飞船,都有传感器在为人类工作。
最早的传感器要数蛙眼电子模型了,它是由3800个光电管组成的200多千克重的笨家伙,能精确地模仿蛙眼的感觉过程。装在机场,可以帮助导航人员跟踪飞机;放在公路旁,可以监视各种车辆。当飞机可能相撞,当汽车违章超速时,它都能及时报警。随着材料和技术的进步,现在的电子蛙眼已经很小巧,性能也更好了。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是用风云4 号气象卫星探测的。卫星怎么能知道大气中的温度、云层和水汽的变化呢?原来科学家在卫星上装了由汞、镉、碲3 种元素的化合物制成的红外线传感器。云层的厚度和性质不同,辐射出的红外线强度不同,传感器把这些资料记下来,用电信号送回气象台,经过计算机的分析处理,就做出了准确的天气预报。
手机中的摄像机,镜头中部都装着影像传感器,这是一种由感光元件组成的集成电路,晶体二极管接受不同强度的光,会产生不同的电荷,再转换成精确的图像,拍出来的图片就跟真的一样了。
近几年,科学家们又设计制造了生物传感器。这种新型的传感器把生物分子识别功能和信号变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用酶、微生物作元件材料,大大提高了传感的速度和准确性。日本科学家把酶固定在高分子薄膜上,同特殊设计的电路相连,制成的酶传感器,用来测定化合物中的成分既快又准确。例如测定血液中葡萄糖的酶传感器,在几秒钟内就能报出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准确率达100%。得过麻疹的人不会再第二次犯病,因为他的血液中产生了抗体。一定的抗体只对一定的抗原(疾病)产生抵抗作用,有高度的专一性。将抗体固定在薄膜上与电板组合,就成了免疫传感器,能准确测定血液中抗原的浓度,作医疗诊断的根据。
生物传感器模拟了生物的各种特殊功能,用生物物质作元件,能十分准确快速地把要检测的物质识别出来,在临床医学、环境监测、药物毒性检查、化工生产等方面有广阔的用途。
生物传感器性能优越,但有很多技术难题还没有解决。比如生物活性物质大都由蛋白质构成,在高温和不适宜的酸碱条件下会失去活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