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家和人民对民航安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腾飞,我国民航业取得了巨大进步,民航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安全文化建设对于个人、企业、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价值与意义,但一些民航不安全事件仍然存在,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建设。为改善此种情况,本文对民航安全文化进行概述,并分析了加强民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最后给出了新形势下民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民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要性;路径
随着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民航出行这一“旧时王谢堂前燕”,也如汽车、火车、轮船等大众出行方式一般,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现代社会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出行方式。航空出行方便快捷、服务周到、温馨舒适,是人们长距离出行的理想方案。但是,与汽车、火车等普通交通方式相比,民航出行伴随着更大的危险性与不安全因素,其极易受到外界自然环境、机械设备故障、人为恶意操作等因素影响,这对人们的生命财产与健康将造成直接威脅。鉴于此,为保障航空安全,尽可能预防和减少民航安全事故发生,民航企业一定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斩断民航不安全事件滋生的根源。
1 民航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1.1 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隶属“文化”范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分支。由于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加之安全文化应用的范围不同,于是,关于安全文化的概念界定,世界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在1991年首次给出安全文化的定义,其认为安全文化是一种介于单位和个人之间的,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核安全问题提出的[1]。我国学者曹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对比、综合分析调查,认为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与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2]。此外,1994年,《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系列丛书》也给出了关于安全文化的定义。丛书指出,人类在生产与发展中为保障身心安全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并基于安全活动所建立的安全体系,获得的安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由上可知,安全文化是一个大概念,这里所研究的是基于企业安全生产、运营与发展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2 民航安全文化
民航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亚文化,它是将安全文化放在民航这一特定行业领域内来说的。民航业是我国所有行业中最能彰显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一个行业,该行业属于资金密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运营风险大、安全标准高的特性。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中国民航业形成了独具特色、体系完整的民航安全文化。所谓“民航安全文化”,主要是指民航企业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凝练出的符合航空企业发展特点,且被全体民航企业员工所认同、支持与遵守的民航工作准则、价值观念、行为作风、法规规章等的总和[3]。从内容上来看,民航安全文化包括安全物态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观念文化几个层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民航安全文化体系。
2 加强民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民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民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其建设效果直接关乎民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加强民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和谐美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刺激身处和谐文化氛围中的民航员工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再接再厉,这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了民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
其次,民航安全文化建设助力良好航企形象的塑造。作为服务型企业,民航企业在发展中尤其应注重良好市场形象的塑造,而安全文化建设是衡量民航企业形象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准。安全文化建设能促使民航企业不同部门、全体员工恪守“安全第一底线”,尽最大努力减少民航企业在航空中出现的不安全事件,为旅客提供难忘的民航服务,这增强了该民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辨识度,有利于良好民航企业形象的塑造。
3 民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3.1 多途径完善民航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3.1.1 巩固安全物态文化建设
安全物态文化建设就是将民航安全置于可靠的物质保障基础之上,确保航空飞行各项软硬件基础设备,包括飞机机械设备、飞行品质智能监控系统、航班动态展示系统、飞机维修管理系统、飞行总控室等无安全隐患[5]。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民航企业安全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发展与进步,但部分民航企业由于资金缺乏、观念陈旧,无法迎合科技发展更新配套的航空设施设备,这加大了民航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为巩固安全物态文化建设,民航企业应运用辩证的观念与安全创新的思维看待航空设施设备的更新问题。在安全设备引入前,要先做好飞行安全论证,并进行飞行安全风险分析,在确保飞行安全保障水平不会降低的前提下引入或更新设备。正式引入设施设备时,应秉承全套购置的思想。如在引进飞机时不仅要引进与其相配套的设备设施,还应将配套设施的相关学科知识与操作技能共同引入,以确保后期航空的安全性。
3.1.2 促进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民航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可从安全法制体系、安全监察体系以及安全文化建设监督考核体系建设着手。首先,健全安全法制体系。安全法制体系是民航企业实施安全生产、运营与管理的制度保障,只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安全法制体系构建可通过完善专业性安全规章制度和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两个层面落实。民航空管是民航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航安全制度文化建设中,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必不可缺。民航空管部门应基于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需要制定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民航空管安全工作的流程、空管安全应急制度、安全保障制度以及空管安全责任制度等。特别是,要重点完善民航空管安全责任制度,对部门领导、主管以及普通员工的空管安全职责进行明确。此外,企业的飞行部、安技部、维修部等应制定各自的安全工作制度,必要时还可针对各部门的一些关键人员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
其次,健全监察体系。民航企业应建立企业内部的安全监察审计机构,通过内审机构进行自我监督审计,确保生产经营的规范、安全、有序运行。同时,我国民航企业还应不断健全“公司级、二级单位、生产一线”等三级安全监察网络,让安全监察更全面、更有力[6]。另外,还要形成“安全监察、发现问题、制定举措、跟踪落实、效果评价”的闭环管理,做到以安全监察领头,确保后续各个环节有效进行的民航安全管理机制。
最后,健全安全文化建设的考核监督机制。安全文化建设不是短暂的努力,而是需要长久贯穿于民航企业可持续发展各个环节的重要任务,民航企业应将其纳入企业长远发展规划中,摆上战略高位。而要实现这一点,健全安全文化建设的考核监督机制尤为重要。企业在制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运作方法时,应逐步完善量化指标评价体系,并将指标评价运用于对安全文化建设方法运作过程与成效的监督上,运用监督考核来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的可靠性与高效性[7]。
3.1.3 加强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首先,企业需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民航企业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防止企业人员在工作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手段[8]。在信息化的21世纪,民航技术发展迅速,民航企业安全事故中很多是由于企业员工安全技术水平低导致的,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可对此种情况予以有效改善。这里以民航空管员工培训来说明。企业应对民航空管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訓。在培训时,要重点对空管员工的资源整合能力、危机处置能力、安全技术操作能力、创新改革能力等进行培训。关于培训形式,企业应借鉴国内外优秀民航企业关于空管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结合“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空管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确保培训的有效性,还可建立民航空管安全教育培训的激励机制。例如,可推行空管安全教育培训淘汰制与待岗制,对于培训成果不达标的空管人员给予淘汰或待岗处理,以提高空管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对于培训成绩优异的人可进行奖金、福利等激励。
其次,重点加强对民航企业安全骨干队伍的建设。确保民航安全是全体民航企业员工的共同职责,但在民航企业所有的人员队伍中,飞行、机务、签派三支队伍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属于骨干队伍[9]。在进行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时,企业应着重对这些骨干队伍进行重点与专门培训。例如,在科技的推动下,很多民航企业引入了新飞机、新机型,而加强对飞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其安全飞行意识以及综合飞行技能,可更有效保障航空安全。
3.1.4 推动安全观念文化建设
民航企业应深化认识,推动安全观念文化建设。首先,明确安全文化主体的开放性,实施跨文化管理。安全文化的主体具有开放性,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对不同行业领域内安全文化建设的精髓予以借鉴吸收,以不断拓展企业现有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做到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当然,别人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民航企业应将安全文化看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现有工作的缺陷进行弥补与改善,以提升工作质效。其次,企业推动安全观念文化建设需要树立“新观点”。这里的“新观点”主要是全面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科学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即民航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应做到管理对象、管理范围、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全面性;预防为主的观点是安全管理重在预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将航空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中;科学的观点就是在现代社会中,民航企业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安全管理。
3.2 加强对民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估
要想强化民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能单单停留在安全文化理念宣传、制度制定等层面上,还要让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落到实效上。要达到这一目的,进行安全文化建设评估很有必要。民航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繁琐复杂的工程,开展对安全文化建设实际情况与效果的评估理应成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民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估可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对民航安全文化进行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是指民航企业在颁布相关的安全文化制度后,每隔一段时间,由专门负责评估的人员进行定期评估,重点明确民航安全文化理念、制度等的贯彻情况与落实成效。定期评估一般一年左右进行一次,评估的方法为看、问、查。例如,“看”企业安全生产设施是否符合相关的民航安全标准,“查”民航空管的管理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贯彻。第二,加强针对性评估。民航安全文化的定期评估是一种全面评估的方式,而针对性评估的对象更具体。通常情况下,这种评估是指发生民航空管安全事故后,民航企业针对空管事故进行安全评估,并找出解决之策。
3.3 全面提高民航企业的安全服务水平
以高空为主要运转场域的民航企业具有运营风险高的特点,而正是由于民航企业的这一特性,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才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民航安全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从民航企业的角度来加强安全理念宣传、强化安全管理以及营造安全氛围,还包括为旅客提供丰富的安全服务。管理与服务看似对立,实则并不冲突。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同时,不能以牺牲旅客的“安全、便捷、开心”为代价。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民航安全服务质量的优劣。一方面,民航企业领导应正确看待民航企业所肩负的重担,并意识到加强民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于减少民航安全事故、确保航空安全的作用,并努力平衡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另一方面,领导与管理者应在民航安全服务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方面予以支持,在保障旅客安全的同时提升民航安全服务水准[10]。
其次,民航企业不仅应建立一支既能保障旅客出行安全又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安全服务人员队伍,而且应对安全服务人员进行集中、统一培训。民航安全是民航服务产品与生俱来的特性,民航安全服务人员应能提供给旅客更加安全、贴心与暖心的服务,让旅客流连忘返。
4 结语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有了安全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了安全就意味着没了一切。全国各大民航企业减负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大幅度、全方位降低航空事故概率,加强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是民航企业当前乃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安全管理与运营发展中,民航企业应意识到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塑造良好民航企业形象的必要性,然后以“安全第一”为指导,全面加强民航安全文化建设。具体来说,民航企业可从完善安全文化体系、加强对民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估、全面提升民航企业的安全服务水平三个层面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落地实施,以最终实现我国民航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军亚,孙瑞山.比较安全学方法在民航安全管理模型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21,39(05):36-42.
[2]王淑敏.持续安全理念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06):102-103.
[3]胡帆. 勤学党史 狠抓党建 巩固安全 切实提升民营航空企业安全治理能力[N]. 中国民航报,2021-10-21(006).
[4]许艺彤.民航安全管理面临的新挑战[J].民航管理,2021(08):58-60.
[5]王清晨. 牢记安全宗旨 筑牢安全长城[N]. 中国民航报,2021-07-28(001).
[6]黄昕月.安全文化在民航签派运行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5):162-163.
[7]王宇东.民航空管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航班,2021(13):49-51.
[8]杜亚倩.基于民航不安全事件的空管安全文化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04):99-103.
[9]丁力宁. 弘扬“三个敬畏” 切实加强民航安全文化建设[N]. 中国民航报,2020-05-29(001).
[10]陆艇.民航企业必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9(01):145.
作者简介:赵武东(1976-10)男,广东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民航空管流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