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猛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维嘉学校 广东河源 517300)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众多学科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也从心理上忽视了对本学科的学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想要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导入环节下功夫。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从课程一开始就充满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由此可见,好的课堂导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效的课堂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也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一节完整的课由多个环节构成。课堂导入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课堂导入是在课堂刚刚开始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著名德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当学生对教师所讲述的知识或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时,他就自然会主动投入学习,进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因为各个知识点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和拓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所阐述的观点、理论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这就意味着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前面的知识,那么,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就很困难,就不可能学好后面的知识。课堂导入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大大减轻学生因为上节知识点没有掌握而对本节课学习产生的不利影响。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而学习氛围不是靠学生或教师个人就能够营造好的,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共同营造的。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敢于提出问题、发言。这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研究表明,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将情感投入学习的时候就是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时期。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做好课堂导入,在备课时提前做好准备,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又能突出教学重点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充满兴趣地投入学习,才能做好课堂导入,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优势。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需要积极营造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环境,在备课、课堂导入的环节都要多费心思,为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出努力。[1]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内容比较严谨,逻辑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采用背诵、默写等方式记忆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无法让学生掌握其中的道理和意义,即便能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记忆,但这种记忆是短暂的。很多教师只顾着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生也只顾着记笔记、记考点,忽略了学习的本质,成为了“收纳”知识点的工具,进而影响了学习兴趣。想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积极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将课本中的知识内容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更直观地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扩大学生的感知领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爱在人间”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张家庭合影的照片,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照片说出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可以播放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刘星”和“刘梅”闹矛盾的片段。在学生观看片断后,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讨论“刘星”和“刘梅”闹矛盾的原因,并说出自己的烦恼。这种多媒体导入的形式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程知识关联起来,使学生对“爱与亲情”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现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大多数知识内容都是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导致学生学起来常会觉得枯燥、难懂,很难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乐趣。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在课堂导入环节适当引入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并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趣味性,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2]。例如,在学习“珍视生命”这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认真思考“生命”这一话题,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如女娲造人的故事、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及人类进化的过程等,从神话和科学的角度帮助学生解决对生命的疑问,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能让他们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对生命的起源产生深刻的认知,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从而自觉投入之后的学习。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和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人们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得出的。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课堂导入环节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解析生活中的一些道德与法治案例,将一些知识难点通过生活化的实例简化,从而实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3]。比如,在讲解“网络改变世界”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教师应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生活导入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组织学生讨论网络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讨论网络给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带来的便捷,再列举一些生活中和“网络诈骗、谣言、信息泄露”有关的实例,让学生也认识到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法律知识来制定相关的措施。这样既做到了有效的课堂导入,又拉近了实际生活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距离,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课堂导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节优秀课堂的保障,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提条件。因此,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究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需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导入课堂、运用讲故事导入课堂、运用生活化的实例导入课堂,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进而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