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 媛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宜兴 214206)
和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化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等方面能力相对较弱,综合素质偏低。这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认知度不高。一些大学生频繁跳槽,给用人单位留下不诚信的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针对这些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突显的问题,高校在日常教学管理及毕业生教育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诚信意识。如何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素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够抓住社会给予的机会,迎接社会的挑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观上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巨大的劳动力和有限的就业岗位的矛盾日趋强烈,下岗、失业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在工作经验缺乏的情况下,就业过程中难免碰壁。其次,社会价值多元化导致大学生择业时的价值取向更加务实,过分追求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工作,而不是考虑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最后,大学生价值观中的个人因素突出,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此认识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有的学生宁愿等待,也不愿在与自己薪酬差距较大的地方或部门工作。就业观念的偏差,造成就业难度更大,学校面临的困难也越多。
高职教育发展以来,校企合作的力度在不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和高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给高校,导致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高校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不能有效对接,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企业招不到合适员工两难的现象。[1]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毕业学生,就业面较窄。我国陶瓷艺术在创新与发展过程中速度较慢,起步时间比国外先进国家晚。目前,国内部分大部分高校未设立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普遍是美术学校和陶艺技校,另外还包括学校自己设立的陶瓷艺术设计科目。尽管目前有很多学校增设了陶瓷艺术科目,然而实际上陶瓷艺术专业在各个高校开设得并不多。学生如果要找到和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多数集中在陶瓷产区,如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等。[2]
高校要加强就业宣传教育,制定就业规划。学生进校开始,各教研室主任、班主任、辅导员及每一位任课老师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教育活动,帮助在校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并了解学生的就业期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班主任和辅导员一定要定期跟踪调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定期发布招聘信息,及时组织相关的就业教育讲座、就业案例宣传等活动进行就业指导,让学生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正确的看法,帮助他们尽快认识自我,端正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
高校要关心学生的就业情况,应重视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高职教育发展以来,校企合作的力度在不断加强。各专业负责人一定要组织足够的力量帮助学生联系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陶瓷艺术专业作为服务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支撑了江苏陶瓷艺术发展。学院可充分利用产区优势,推荐毕业生到相关陶瓷厂就行顶岗实习;专业老师、实习指导老师也要多与用人单位沟通,推荐他们到与自身专业相符的单位应聘、实习或就业。
1.加强课程改革力度,推进项目式课程实施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建设以来,进行了专业市场调研与分析。专任教师与企业专家一起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讨论制定了课程体系结构,修订并完善了专业课程标准与项目设计方案、实训基地建设等。课程设置方面,学院增加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课程,比如增设《茶道艺术》课程,通过对茶艺的了解与认识,加深学生对紫砂壶艺的理解,更好地把茶文化融入到陶文化当中,对学生的综合设计制作有所帮助,带来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这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高校要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场地进行实践训练,调动学生对专业的热情。一方面,学院可以通过择优聘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到学院兼职授课、与校内专任教师合作上课,开办专业或就业讲座、陶艺展览、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对陶艺专业的认识与兴趣;另一方面,学院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参观、调研、实践、实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的陶艺工作环境,对陶艺的生产流程、制作方法等有个全面的了解,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习空间,解决学生实习或就业单位不对口的问题。
3.加强双师素质培养,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高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通过“拜师学艺”的形式,让青年教师与企业大师结拜为师徒,经常下厂实践锻炼,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再通过国内、外培训进修、学术交流、参展办展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其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
许多毕业生工作后,从单位对其更高的工作要求中才认识到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足,后悔在校没有用功学习,导致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