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婷 肖运强
(喀什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喀什 844000)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花卉种植、园林设计、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的需求也在逐年上涨。这为高职园林专业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认为,高职园林专业要把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进行衔接,结合当前园林人才需求来完善课程体系;结合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增加蔬菜栽培技术课时,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实施一体化教学,把蔬菜、花卉栽培技术落实到栽培实训中,培养学生独立栽培、种植蔬菜和花卉的能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到花卉、蔬菜种植、园林设计实践中;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培养作品、种植技术等进行全面评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岗位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一大教育特色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园艺专业也应该贯彻这一思想,培养学生的栽培技术、园艺设计、园艺产品加工等能力,以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笔者认为,高职园林专业课程改革要和当前园林人才需求、就业相衔接。例如,结合当前绿色农业发展理念,以及无公害蔬菜需求量的加大,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以适当增加蔬菜无公害种植、蔬菜种苗培育等课程课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蔬菜栽培、种植技术。教师可以优化菌类培养技术、花卉栽培技术课程,增加当前蔬菜市场中比较热门的杏鲍菇、猴头菇等菌类蔬菜开展教学,介绍这几种菌类种植技术,比如菌种的培育、木屑选择、温度把控等技术。又如,随着我国节日文化的盛行,鲜花成为了节日馈赠佳品,一些国外花卉成为了鲜花市场的“宠儿”,比如保加利亚玫瑰、绣球花等。高职院校可以引入一些国外花卉种苗,开展育种、栽培、种植技术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花卉种植技术,真正让园林专业教学和就业实现“无缝衔接”。[1]
蔬菜生产技术是高职农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是讲授蔬菜培育、栽培技术为主。大棚种植、无土栽培技术打破了传统农事安排,让各种新鲜蔬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高职园林专业课程改革要优化蔬菜生产技术教学,结合露地蔬菜、保护地蔬菜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等课程开展教学。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种植基地,根据季节时令开设蔬菜生产课程,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蔬菜种植技术。教师可以在学校种植基地内开设西红柿、黄瓜等无公害种植课程。在进行生菜、油麦菜等绿叶蔬菜的无土栽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划分“责任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蔬菜栽培实验,让学生全程体验蔬菜育苗、栽秧、种植等过程,实现一体化教学。西红柿和黄瓜在夏季可以采取露地种植,冬季则是要采取保护地种植。从最基本的种子培育成秧苗,学生通过栽培观测西红柿和黄瓜适宜生长温度、光照条件、花期,研究黄瓜和西红柿最为需要的肥料等。学生在亲自栽培中积累蔬菜生产和种植经验。[2]
笔者认为,高职园艺专业可以邀请企业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比如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园艺、农林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花卉栽培、鲜花花束设计、鲜花加工等技术时,可以组织学生到花卉基地、鲜花店等企业实习,跟随一线的花卉师傅学习花卉栽培技术、插花艺术、花束搭配等技术。学生在花卉基地可以学习花卉的无性繁殖技术,从花卉种子萌芽开始,做好花卉种实播种前的浸泡、刻伤种皮等工作。目前,花卉主要是采用压条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等技术。学生可以跟随花卉师傅学习不同花卉的扦插技术,比如鲜花扦插技术、绿植植物扦插技术等。由于花卉种类不同,对于湿度、氧气、温度等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鲜花由于保鲜期短,扦插中要注意温度的把控,比如玫瑰和康乃馨的扦插中要注意枝叶的取舍、温度的把控,以促进愈合组织和新根发芽,提升花卉扦插的成活率。
园艺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园艺植物生产、园艺产品加工、园艺产品质量检测,要求学生要亲近自然,能够胜任基本的种苗培育、栽培技术等体力劳动,具备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素养。高职园艺专业课程改革要关注教学评价,对学生栽培实训、花卉、蔬菜生产产量、劳动积极性、园艺设计与加工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以往园艺专业考核中更加注重理论考核,以学期书面考核为主。这种评价体系忽略了园艺专业的实践属性,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笔者认为,高职园艺专业要设立实践考核体系,考核学生花卉和蔬菜栽培技术、花卉扦插技术、果树修剪和病虫害防治、插画(花)设计等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园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园艺专业涉及了花卉、蔬菜、果树、观赏植物栽培与管理等技术,课程改革不仅要涵盖基本的栽培技术,还要融入园艺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园艺审美和创作能力,为其日后就业奠定基础。
总之,高职园艺专业课程改革要面向就业市场,把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育人模式结合起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花卉、蔬菜等栽培技术,实施一体化教学,优化育种、栽培、土肥水管理等环节,从而提升园艺专业学生岗位胜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