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 浙江 宁波 315000
目前的“媒介”作为一种社会化场域重构了个人与社会的权利关系与地位,而作为主流传播形态的信息化网络传播以一种个人控制取向的复合连接模式构建着信息化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权利格局。当用户向移动端的迁移基本完成、社交化新闻传播正在主流化、新潮信息化技术得到用户的一定认同,传媒业的原有边界将发生怎样变化,显然值得所有新闻创业者、守业者、继往开来者关注。
近年来,全球新闻传播领域出现了有“全媒”、“融媒”向“智媒”、“浸媒”的更新迭代。这里的智媒,指媒体的智能化,或是用机器集成人的智慧。今日在信息化新技术的推动下媒体已出现智能化趋向,主要表现为万物皆媒、人机共生、自我进化。
在信息化智媒时代,新闻发展也有新模式:个性化新闻、机器新闻写作、传感器新闻、临场化新闻、分布式新闻。在气象服务领域,我们该怎样有效地利用这些全媒体智能化属性,完成我们的气象智媒服务呢?
常见的有“个性化信息推送”,这是系统基于“用户洞察”的个性化信息智能匹配,即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和过滤机制,根据个性化需求聚合相关的信息和应用,并以此对进行深度智能分析。例如生活中很多软件,如抖音等,基于大数据运算和信息化技术,匹配用户习惯,便会推送个人倾向性视频。
基于此媒体技术的运用,大数据时代气象信息亦可精准个性化气象信息推送。根据个人的社会角色定位,通过机器学习判定用户潜在的气象信息需求,从而实现千人千面的气象服务,而并非日常的气象推文等。我们的气象预报已经可做到精细化预报,接下去就是要实现精细化精准推送。
气象智媒服务的实现逻辑离不开自动化。其中包含了预报自动化、人群自动化、区域自动化、时间自动化。利用现有的网格化预报可实现预报自动化,已经有了大量的预报产品,接下去我们可以将这些预报产品进行分类整理,根据个人的社会角色进行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及不同需求的精准推送。例如以小编的生活为例,起床出门送孩子,天气直接影响着出门的穿戴,一段实况信息及时送达,直接解决穿戴问题。再者上班路准时的气象推送,各路段气象交通堵塞指数预计会如何等信息,都会节省上班时间。上班室内外的气温湿度等将影响人的体感,对比服务推送可以有效加固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1]。
气象智媒服务的实现逻辑也离不开信息化。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人工智能的写稿,将是未来必要及肯定的重要发展趋势。机器成文写作,是指运用算法对输入或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自动生成稿件的计算机程序,其最大特征就是信息化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遵循“抓取数据—分析数据—套用模板—生成稿件—人工把关”这一模式化的生产流程,可以在几秒甚至几毫秒内生产出一篇稿件。现在,气象智媒完全可以运用信息化新技术实现智能机器写稿,但不仅仅只是一篇简单大众的天气稿件,而在未来信息化大数据的支持下,实现精准个性化气象信息推送,不再是统一的一篇文稿而已。
每个人的气象需求是不一样的,对于一篇气象报道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人们对于气象服务的概念更是不一样的。而小编,目前除了新媒体等的服务,更要思考每一个社会角色,他们对于气象信息的需求和理解。这就是我们小编的自我修养之一,需要去理解每个社会不同角色对气象信息更精致的需求。做到代入式的自我理解后,再借助信息化技术输送给人工智能,才能给人工智能创造一个学习的基础条件。
传感器新闻使用数据来讲述新闻故事,而数据的采集来源于传感器,因此,数据获取方式成为传感器新闻的重要环节。基于气象信息的实况与预报可以很容易触发某条已经有预见性的气象信息的制作。
常见的预警发布,其实就是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简单的“传感器”新闻模式。因为有了触发预报,程度到了一定的量级,才有了预警的发布。而平时写文中,不论是高温、台风、寒潮等,都将触发传感器新闻模式。例如大寒潮来袭,对于全国地区的影响程度必然是不一样的,仅只是“寒潮”两个字,就可以触发众多文稿,对于东北的影响如何,对于宁波的影响又如何等。而寒潮仅仅只是一个强冷空气的代名词,寒潮下的数据,一个个都是触发点,甚至预报和实况都可以成为不同的热点。
传感器新闻模式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不仅仅只是做到数据触发这么简单,我们还可以重构辟谣模式,通过爬虫软件抓取本区域的网上热词,发现谣言,自动触发传感器新闻模式,自动推送辟谣信息。另外根据小尺度预报信息利用该模式也可以实现精准个性化推送。这就是我们小编的修养之一,我们需要穷尽所有天气现象可能触发的所有信息化模式,不论是谣言还是气象热点,做好基础的气象新闻模式,提供给人工智能学习,作为另外一种基础的学习条件。通过“人机协作”的采写模式帮助小编从数据、历史、热点、谣言中挖掘潜在的趋势和选题,自动完成稿件写作并推送,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2]。
信息化新技术将创造媒体用户与现场的新关系:“临场”,即进入现场。信息化新技术从不同方面推动新闻用户在事件中的“临场感”或“进入感”。具体而言,临场化新闻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即网络视频直播、VR/AR新闻、VR/AR直播。
也许精细个性化气象信息推送未来离不开人工智能,气象数据激活传感器新闻模式也离不开人工智能,但是临场化新闻类直播等,脱离人工智亦能健康发展。它离不开小编的综合素养,在一场天气直播过程中,对环境、天气等的感知,对预报数据及现场的融合,对现场突发的及时整合等,都是小编的自我修养。
在分布式新闻模式中,其实意义也是一样的。社交媒体的应用,使得新闻生产逐步趋向分布式,即多种主体在自组织模式下共同参与某一个话题的报道。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分布式新闻生产的普及,甚至分布式生产的参与者将扩展到物体。在分布式新闻这样的模式中,各种主体的资源发现和整合,报道任务的分配与报道过程的协同,是发展的核心。
作为一个有脑洞的小编,需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创造热点。至少在融媒体服务上,我们可以去推广、互动、科普等,实现另外一个维度的直播。这个直播并不是视频面对面,它更是一种陪伴,让气象服务围绕身边。不论是气象生产,还是交通气象、旅游气象等,都可以是一种维度的直播,丰富语言、形式、性格特点,都将是小编们该需要的自我修养,才能更好地做好气象科普服务,特殊天气服务,甚至是气象人文关怀服务。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仍是进行时,但建设目标是清楚的,即再造平台、改进生产流程、适应用户信息接收及解读的偏好等。由此,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新型主流媒体的四大要素应该包括为“四全”:全时段——监测社会环境的变动,在以秒为单位的竞争中,争取首发权。全方位——涵盖国内外重要领域的重大事件,既有动态追踪,又有深度解读。全媒体——采用最新的传播技术手段,结合多元传播形态,提升用户新闻体检。全覆盖——覆盖全媒体公众,既有大众传播,又有小众化、个性的分众化传播。
这也可以说是气象智媒服务的主要内容,更是小编的自我修养。理解每一个社会角色,理解每一个气象数据与热点,提供应尽的所有气象信息服务模型,实现“四全”,实现气象智媒服务。
虽然智媒服务在内容战略上呈现出新的观念及思路,然而目前缺乏长远整体规划。气象智媒服务可以作为一个特定领域下的小尝试,气象智媒服务与智慧城市服务发展共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