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

2021-12-30 05:27仉文平
内蒙古统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华辅导员政治

○ 文/仉文平

工作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凝练,逐步成为了如今我们最珍贵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成为了我们前进的基石和强有力的后盾,它能有效地帮助高校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担当历史使命、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传统文化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发展的方向,其中很多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都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助推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无论是从思想还是行为都能教育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举止,二者之间的融合可以在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同时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实质。

19世纪中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具有理论研究意义。意识形态层面上的改进才能从根源处解决国家所面临的困境,聚集人民群众的力量。在这条路上,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彰显中华民族特色的同时也成为了其发展的重要基调。习总书记强调“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势必成为一种规范学生行为、提升道德素养的有效手段。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表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特别是理性认识对于实践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因为人的各项实践活动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2]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从而获得积极的实践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互作用联系,从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机整体。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教育的精髓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机结合,进而传承国家文化。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能正确指引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有效地规范人们的行为与思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沉淀,凝聚成独特的民族精神,从宏观角度来看,它指引着国家的前进和发展;而从微观角度来说,它又时刻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处事之中。因此,对亲从孝、对人从信、对国从忠,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特征。当代高校希望能培育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在时代中争做强者,继而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有利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一朝一夕能将其掌握理解,需要高校对其精细研究,逐渐渗透、引导学生,使其更好地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魅力;同时在对其进行剖析传播过程中也要秉持扬弃精神,从而将文化精华留给大学生,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二者之间的互助性能有效为大学生提升素养、获取知识创造出更严谨、便捷的渠道。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

自习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之后,各个高校开始响应国家的号召,对文化的传承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但在融入的同时也会暴露出许多问题,将问题罗列出来并剖析原因,对于高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具有助推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数量较少

中华文明共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变得越来越少,而收录于教材中的更是少之又少。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材中并没有体现出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只是导入一些典型的事例或针对某种情况加以说明阐释,形式化现象较为普遍。当然,课程教材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的系统性原则也没有很好地实现。高校之间所持教材的版本或内容皆有不同,二者相辅相成的前提是必须要做到真正融合。但照目前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采取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学生对研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不足,进而导致融合进程缓慢。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比重不足

目前高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尚未实现全覆盖,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较其他课程来说所占比例依旧未达到均衡。就近几年各个高校的实施结果来看,虽然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实施方案不足,在融入中缺少与之配套的条件保障,导致教育内容的呈现不完整、不连贯。从课程设置的比重来看,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仍然不充分,导致学生无法通过课堂的正规渠道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同时,由于出版编纂传统文化教材的学者其本身传统文化素质水平高低也有待商榷,导致教材修订与课程设计也可能随之产生滞后性。一系列的难题导致所得结果差强人意,如近几年所关注的大学生诚信缺失、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这些都或多或少反映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未在学生群体中得到良好吸收,暗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实施力度仍有待加强。

(三)教育者拥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尚且不足

素质教育的推行给我们国家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从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来看,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仍然缺乏创新。首先,若教师一味地僵硬灌输基本概念,这对学生接纳传统文化没有明显帮助,甚至可能会造成反作用力效果。单一的教育方式使得本身对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太感兴趣的大学生更加望而却步,这体现出教育工作者在运用传统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缺乏创新意识。其次,实际中单向的课堂教学也会造成学生对文化吸收不足的现象,师生之间找不到契合点,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地将其记忆,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内在修养,长时间便会遗忘。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的信息不断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当代大学生由于身处于这样一种信息发达的时代,他们的处事方式也变得灵活多变。因此,高校在对文化继承的同时也要结合时代特征,在面临融合困难时要冷静处理,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生动性和创新性,从实践教学中进一步积累经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创新高校思政课程

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课堂模式呆板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因此,各个高校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强化教材实时性、感染性以及生动性,从根本处调动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应着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方式,高校可以将目光转向双向模式或多样化模式,网络技术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教师开展课堂内容,增强其生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将实际生活与课堂内容将结合,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使学生打开封闭的状态,真正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由来、发展及传承意义并学以致用,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进一步探索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感受及接受程度。其次,在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之后着力完善教材,要求教师在讲解的同时紧贴实时信息,针对国际国内要闻与学生共同探讨,以培养他们统筹全局的思想意识。

(二)强化思政教育队伍

辅导员——作为高校典型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们基本能熟练掌握学生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他们所担负的责任是巨大的。因此,要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辅导员的学识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高校应着力加强辅导员的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高校辅导员要以身作则,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的内涵及意义,这样不仅能够加强辅导员本身的文化修养,更能使他们从中学到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虽然时代在变迁,但我国传统教育方法时至今日依旧有效,因此,辅导员们要认真学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也是需要注意的。根据时代要求,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不能一味的言语灌输,死板的方式会起到反作用。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教育教学方式会给辅导员们增添独特的个人魅力,他们可以及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与学生的情感共鸣,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有针对性。

(三)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好的环境对人的各方面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可以将一些名言警句、名人字画等张贴在楼道、校园公告栏等触目可及的场所。同时,教育工作者应时刻鼓励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多交流,共同探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信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会产生一些心得体会,之后可以倡导大家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会、征文比赛或辩论赛等,分享各自的体会,从而将其产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不仅要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更要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教育工作内容,以期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代性和吸引力的目的。另一方面,网络即时性的特点也可以成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我们要善于把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或时事政治进行关联改造,从新的视角探讨大学生身边出现的热点话题,日常琐事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热议,在交流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困难,并于另外的时间妥善处理解决,从线上线下两个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化高水平高校。

猜你喜欢
中华辅导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