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林 菁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张嘉欣
“大智移云”背景下,新型商业模式、产业政策不断涌现,企业管理结构不断调整,会计岗位得以整合,衍生出了大量新型会计岗位,其对应的能力需求与传统会计存在较多差异,现有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输出还不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在“云财务”背景下的需求。因此,本文在“云财务”背景下通过对新型会计岗位人才的能力剖析和能力需求挖掘,如何优化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专业人才展开专项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在此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应提出强化“云财务”概念,结合市场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时更新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与现实时代背景相匹配的课程,培养具备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随着“中国制造”转变升级为“中国智造”、“中国质造”,大量简单操作性技能人才已经逐渐为时代所淘汰,财会基础岗位需求大幅减少。因此,基于现行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回归重点关注解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两个方面。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企业对于会计岗位人员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素质、职业品质职业道德。
(1)职业素质:包括对岗位专业知识的掌握与所在行业相关技能知识的学习和拓展能力,又可以细分为专业素质与拓展素质。“云财务”背景下,数据信息更新频繁,尤其强调财务人员不仅仅要能够灵活应用已学的知识处理问题,更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思考新出现问题、分析解决策略,并具备面对突发情况从容不迫的应急能力。
(2)职业品质:“云财务”的时代背景下,大量传统繁琐的人工操作都被财务机器人与数据集成平台处理了,工作的压力更多来自于对提升效率的要求,无论是从心理健康还是工作效率的角度来说,从“量”中解放出来的员工都需要有足够的抗压能力以应对企业对流程优化或管理需求等在“质”上的提升要求。
(3)职业道德:财务岗位是企业的核心私密岗位,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稳定性高于其他岗位,公平公正核算营业额、部门和个人业绩、管理收支等,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校除了培养前端财务人员的基础能力以外,同时也要储备一定的中后期财务人员应具备的高水平信息处理能力和财务制度设计、管理会计思维,以应对会计岗位的深层次要求[3]。
虽然现在各大高校都进行了教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都有所突破,较之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人才培养理念应始终是动态变化的,需要不断地更新保持与时俱进。具体来看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从理念到执行方案和执行人员存在的问题如下所示。
现行大多数会计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者缺乏行业最前沿能力需求的直接认知,导致制定出来的方案过于专注学生职业专项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时代关于新技术、新平台与互联网的深度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更需要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如创新品质、综合素质、业财一体化思维和对财务共享中心的深度了解等。
(1)教材内容陈旧。“云财务”的新鲜知识被留在了“云端”。首先,许多教师教学过程过分依赖已过时的纸质版教材,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脱节。其次,许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将最新知识及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目前,将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融为一体的教材在应用上不够普遍或者不充分。
(2)教学方式导向型不足。改革与创新教育理念,需要院校与教师充分认识到改革的迫切性并克服改革的种种困难。在“云财务”背景下,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学生“画流程、讲方案”等,能够有更多个性化的思路性引导教学。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基本都具备了计算机、网络、智慧教室等信息化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但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使得信息化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很有限,无法导向培养具备信息化处理能力和“云财务”意识的人才。
(3)课程设置拓展性不够。当前各校诸如财税共享、智能财税、财务云智能技术应用、财务共享流程管理与设计、财务共享业务处理等新型会计课程较少涉及。“业财一体化”的普及实现了信息对接的速度提升和战略管理基础的相互融合,会计人员可能需要同时处理远距离的多家企业的多种业务,接触到的会计主体也将更加多元化,业务也必然更加多样化。学生需要储备更多的除核心会计知识以外的知识,以应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的专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应占比过半,会计专业“理实融合”的特点决定了它更离不开兼备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的“双师型”教师。“云财务”下的财务共享中心等新型数据中心的实操训练与学习对于兼职人员来说尚不容易,对专职教师来说可以接触到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4]。
针对上文所述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在现时期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结合“互联网+”思维并融入“财务共享服务”现行成果,探索在“云财务”背景下编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考虑的几方面意见。
“云财务”背景下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盛行,Python编程应用普及,重复、低效的工作完全由财务机器人取缔。对新型会计岗位的技能要求需要具备能够利用财务、业务数据实施分析的能力。因此,高校需结合毕业生主要就业情况和自身办学特色将智能财务的技术、理念融入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恰当评估、合理定位,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定制“四有”培养方案(有办学特色、有学科理论、有职业技能、有完整体系)。
(1)进一步推进教材改革。积极配合推进教材改革,鼓励自编或者开发本校适用教材。灵活选用电子教材、工作手册式、活页式等多种形式的教材,以课堂建设为中心,依据行业、岗位需求发展的前沿与趋势,以会计实践为依据,编撰操作求“真”,应用求“实”,创新求“是”,自成体系或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出能体现“五新”的教材(“五新”包括新知识、新政策、新方法、新技术、新流程),从而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
(2)构建“三位学堂”。搭建“三位”一体的课堂。“校内课堂”作为第一阶梯,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储备。同时,各种互联网教学平台层出不穷,教师完全可以借鉴较为成熟的平台搭建个性化课程资源库,进行在线课程、在线测评,搭建第二阶梯“网络课堂”,并在此对第一课堂的知识点展开模拟仿真实操,同时加以拓展延伸,再通过第三阶梯的“企业课堂”将理论成功过渡到实务,进而发现新问题,回归课内知识点提升新知识点。
(3)优化教学方式的反馈机制。受益于“云技术”的发展,如今学生在操作业务时,教师端也能够通过权限的授予实时观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于教学节奏的把控有很大的作用。教师通过学生技能操作的日常表现,客观评定学生的实践工作成果和实践报告,同时让同学间自评、互评,征求企业单位给出的反馈信息,保证每一个优秀的教学成果都能够被发现和肯定,每一个实践教学的不足也可以被及时发现和整改,以实现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长效目标。
“云财务”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依据《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指示,鼓励专职教师更多地参与到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产教融合的多元培养培训格局中、完善“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同时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等具体方案的实施中,让“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在教学中凸显。
“云财务”环境下技术的快速变化对专业相关知识的需求量显著增加,教师应适当拓宽学生综合实力,以“专业群”为核心增设选修课程,通过学科拓展与跨学科延伸,更好的丰富其知识层次与能力结构,以满足学习者个体的全面发展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对学生毕业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另外,增设计算机应用、网络安全类课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业务设计原理,甚至具备开发自用的信息系统的能力,就毕业生的就业拓宽了渠道,增加其从事职业相关拓展岗位的能力。
财务是天然的数据中心,“云财务”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层面,是在财务组织深化变革基础上所建立的组织模式。我们需要做的是为社会培育出更贴合新时代的背景的新型会计人才,使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更加贴合经济发展的现状,同时符合行业企业发展的期待,搭建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行之有效的人才最优培养路径,实现学生毕业后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够做到“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