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丰
(陕西省清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陕西 清涧 718399)
陕北清涧县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较大,是当地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为探究马铃薯种植中播种时间和种植密度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试验。
试验品种选择克新一号。克新一号属于中熟品种,株型直立,分校数量中等,茎粗壮,叶片肥大,结薯早且集中具有高产抗病耐旱耐瘠的特点。
试验地在榆林市清涧县李家塔镇辛庄村,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风沙严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平均气温7.9℃,年降水量316.9 mm,无霜期约141 天。生态条件与隔离条件良好,无检疫性病害[1]。
选择优质的出窖种薯,除去不同损伤的薯块,使用薯皮光滑、细腻、新鲜、整齐的壮龄薯,选择5±1 g 的种薯。
种薯经过长时间低温储藏,低温抑制了生理机能,出现休眠状态,出窖后立刻播种出苗不整齐。脱毒种薯应在播种前20 天置于阳光无法直射的室内外地点,平铺2~3 层,温度维持在10~15℃,5~7 天翻动1 次。晒种目的是快速令种薯停止休眠,提高发芽率。薯皮呈现绿色、芽眼萌动时立即切块或整薯播种,每个芽块的最佳质量是30~50 g,注意控制切块大小,避免小薄片芽块。及时挑除腐烂种薯,以0.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切刀。芽块最好随切随种,切块后避免长时间堆积,防止出现烂薯、烧伤幼芽、出苗不旺、细弱发黄等问题。
播种期设6 个处理,重复3 次,随机分布,小区面积为24 m2,独立行起垄种植,每小区播种180 粒。各个处理播种时间:3 月5 日;3 月15 日;3 月25 日;4 月7 日;4 月17 日;4 月27 日。
种植密度也是马铃薯产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密度太大会导致数量大单个薯的重量小,密度小的结果是数量少单个薯的重量大,影响总体产量。播种密度设7 个处理,3 次重复,随机排列,单行起垄种植,每亩分别种植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 粒。
播种前对试验地块进行深翻耙耱,在头年秋天深翻,保证土壤熟化和接纳雨雪,预防发生病虫害。深翻20~25 cm,深翻后立刻耙压,确保地平、土细、上虚下实,为马铃薯创造较好的生长环境。
100 kg 块茎需从土壤中获得纯氮0.6 kg、磷0.2 kg、钾1.2 kg。按土壤质地和土壤肥力计算施肥量,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2500 kg、尿素25 kg、复合肥30 kg。播种前,深翻撒施[2]。
播种前,基施复合肥52.5 g/m2、有机肥1800 g/m2。4 月15 日第1 次追肥,清粪水与尿素15 g/m2兑施,氯化钾9 g/m2混合中耕培土。5 月10 日第2 次追肥,清粪水与尿素10.5 g/m2兑施。以50%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80 g/亩防治晚疫病。
不同播种期产量详见表1。根据表1 的Ⅰ、Ⅱ、Ⅲ中A~F产量数据可知,播种时间不同,产量的差异较大。其中E 和F处理产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但是C 和D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A、B 产量相对较高[3]。
不同播种时间单株马铃薯结薯数量详见表2。结果表明,C与各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E 和D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B 和F间差异不显著。其中C处理单株结薯量最佳,其次是D和E处理,A 处理单株结薯个数最少。
表2 不同播种时间单株结薯数量(单位:个)
不同播种密度马铃薯产量详见表3。结果表明,平均产量最高的是处理C,与处理B 不存在显著差异。而D、E、A、F、G处理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处理G 平均产量最低。由此可知,马铃薯克新1 号繁育最佳密度为3000~5000 粒/亩。
表3 不同播种密度的马铃薯产量
表3 中单窝结薯数的平均数量表明,试验区组间无显著差异,处理C 单窝平均结薯个数最多,明显超过处理D、E、F。由试验结果可知,密度不超过5000 窝/亩时,单窝平均结薯个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密度超过5000 窝/亩时,单株结薯个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马铃薯的播种时间以3 月5 日~3 月15 日为最佳种植时间,种植密度以3000~5000 粒/亩为最佳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