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安春 丁发英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宏阔的历史视角和深厚的历史智慧,全面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十个坚持”宝贵历史经验。其中,就包括“坚持敢于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严密的理论、历史与现实逻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征程中孕育了“敢于斗争”的宝贵历史经验。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新征程中,需要我们继续大力弘扬敢于斗争精神,要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上下功夫。
敢于斗争宝贵历史经验的生成逻辑
敢于斗争的理论逻辑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传承。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核,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理论品格与精神特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充满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蕴藏着深厚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矛盾论与辩证否定观的综合运用与继承。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斗争的内在机理,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斗争的必然性,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斗争的复杂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揭示了斗争的要点所在。中国共产党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斗争基因的基础上,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终身的人格力量,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批判性的理论特征,弘扬了科学社会主义斗争性的实践品格。
敢于斗争的历史逻辑在于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的总结与升华。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肩负着改变中华民族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的民族使命,这就决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斗争的烙印。百年党史就是一部革命斗争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经烽火淬炼,中国共产党围绕“谁来革命、为谁革命、如何革命”的问题,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团结人民进行顽强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在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体制上敢于自我革命,设立经济特区,果断扫除阻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入新时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无数党员干部长期奋战在扶贫一线,谱写了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华彩乐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无数人民子弟兵、医护人员为夺取“抗疫”斗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实践证明,敢于斗争的革命意志是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拥有的红色基因,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百年历史。
敢于斗争的现实逻辑在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揽“四个伟大”精神面貌的展现与发展。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国际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矛盾与斗争也日益增多,进行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际国内复杂矛盾、面对重大機遇与挑战的现实需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奋斗,以顽强的斗争意志、充沛的斗争精神同一切不合时宜的发展模式作斗争,同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作斗争,同一切不正之风和党内腐败现象作斗争,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斗争。新时代,斗争精神在建设伟大事业中成为必然选择。面对重重危险与挑战,发扬斗争精神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地向前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艰辛的战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站在国家长远发展的宏阔视野里谋划未来发展蓝图,统揽“四个伟大”,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提供了脉络清晰的奋斗愿景。
新时代敢于斗争的实践路径
一是严格思想淬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就是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斗争战略思维,方能站在全局高度,审视风险和挑战,练就开阔的战略预见、严谨的战略谋划和必胜的战略自信。
二是强化政治历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管理教育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积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宝贵方法和制度规矩。其次,要创新和完善学习制度,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内容作为严肃组织生活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素养。最后,要利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发现思想上懈怠和行为上散漫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并高度重视、坚决遏制;要始终将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良好习惯和优良作风,并将其融入日常党内政治生活之中。
三是增强实践锻炼,增强敢于斗争的动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就是要维护和保障人民追求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美好生活的权利,人民群众的期待与愿望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实践方向。在总体上要做到: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让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走进群众,例如下派领导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注重在吃紧吃劲的艰苦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等。
(作者伍安春系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发英系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