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介绍人,不仅是党的理论宣传员,还是入党审查的检查员,更是培育合格党员的辅导员……”2011年6月,我的入党介绍人尚志勇班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可以熟练背诵《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任一章节,并且知行合一。当时,我是军校大四学员,加入党组织的那天晚上无比激动。如今,我已经是介绍了十多人入党的“老介绍人”了,但他的教诲我始终没忘。
其实,每一名正式党员都有义务做好联系群众和入党介绍的相关工作。2014年12月,因工作岗位调整,我从驻守县城连队的排长岗位,调到一个偏远的独立哨所担任哨长。哨所方圆10公里都没有村屯,几乎与世隔绝。长时间在哨所生活,文化生活匮乏,很多官兵感到枯燥、寂寞,对党组织的理解也相对单一。作为哨所的3名党员之一,我有责任主动宣传党的理论。为了使大家更快接受理论知识,我把会唱歌、会吹口琴的几个战士叫在一起,组成一个小乐队,在文化娱乐中,巧妙地加入党史知识,用大众化的方式宣传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士官魏科(化名)新训结束后就来到哨所工作,一干就是5年,专业素质过硬,但很少传授其他同志经验。交谈得知:他一方面觉得传授他人需要时间,怕麻烦;另一方面希望保持自己专业上的“优越感”。后来,经过反复沟通交流和日常进行理论熏陶,他认识到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主动担任教员,带领战友们一起成长。2016年初,我介绍他加入了党组织。在入党志愿书“培养考察意见”一栏中,我写道:从自己是“边防通”到培养十多名专业骨干;从个人优秀到整体过硬,体现的是个人党性觉悟的树立和提升。那是我第一次介绍他人加入党组织,感觉是一次教育人的实践,也体会到一种引路人的光荣与快乐。
两年后,我调到某连任指导员,担任入党介绍人的机会多了起来,但我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有一年,连队发展党员,大家都认真撰写入党申请书,战士王鑫(化名)显得格外积极,每个月都会按时写一份入党申请书和一份思想汇报。后来,我找他了解入党动机,他说得很直接:入了党,退伍后能找个好工作。
对于他的回答,我感到惊讶,也更多地反思如何做好入党动机教育。当好入党审查的检查员,一定要把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了解透。
随后,我在连队组织开展“入党为了啥”大讨论,渐渐地纠正了一些同志功利化的入党动机,让“为人民服务”成为向党组织靠拢的真正动力。之后,王鑫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工作中脏活累活抢着干,还时常鼓励新战友好好服役,把青春奉献在祖国边防。面临走留选择时,他主动递交留队申请,决心长期在边防服役。2018年7月,经我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连队的司炉工王海鹏,一到取暖季,每天晚上要工作五六个小时,把宿舍温度烧到20℃以上,而那时的室外温度在-30℃左右。每年冬天,他都很辛苦,但他毫无怨言,常常乐呵呵地向官兵征求取暖意见、建议。2019年1月,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不过,王海鹏的弱项十分明显,就是文字表达能力差。他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潦潦草草的一页纸上出现了十多个错别字。于是,我让他在工作之余,坚持抄写、背记《中国共产党章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对党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理解,而且文字水平进步了,离党员标准更近了一步。2020年7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介绍人是引路者,更是实践者。每当介绍他人入党后,我都会带领他们进行宣誓,宣誓的地点大都选择在驻地附近的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的气氛,让人触动,教育效果也更加明显。
我还时常提醒身边的每一名党员:加入了党组织,并不是努力的终点,而是加倍拼搏的起点。
如今,我已是一名营级干部,在基层党委的领导下履行自身职责,做好党务工作,继续担任入党介绍人的角色——吸收优秀青年官兵,一起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作者单位:32112部队)
编辑/张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