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功勋模范精神,奋进伟大复兴征程。
2021年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授予“七一勋章”的决定》,授予29名同志“七一勋章”。其中,有浴血奋战的革命前辈;有退役不褪色的顶尖专家;有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戍边英雄……在此,我们向全体“七一勋章”获得者致敬!
王占山,汉族,河北唐山人,1929年12月出生,1947年入伍,1948年8月入党,河南省安阳军分区原副司令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战功赫赫的百战老兵,参加过辽沈、平津、衡宝、两广等战役,后参加了抗美援朝等。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英勇杀敌,曾4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在抗美援朝金城战役中,带领战友坚守阵地4昼夜,打退敌人38次进攻,歼敌400余人,获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离休后,情系国防事业,宣传红色文化,曾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等。
吕其明,汉族,安徽无为人,1930年5月出生,1940年入伍,1945年9月入党,上海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原副主任。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一生坚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劳动人民。70年来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焦裕禄》《雷雨》等200多部(集)影视剧作曲,创作《红旗颂》《使命》等十余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300多首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歌曲广为传唱。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和“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孙景坤,汉族,辽宁庄河人,1924年10月出生,1948年1月入伍,1949年1月入党,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原第一生产队队长。
永葆革命本色的战斗功臣,参加四平、辽沈、平津战役,参加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和抗美援朝等,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多次,获“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等。作为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退役后毅然回乡带领群众改变家乡面貌,是共产党员吃苦在前、公而忘私崇高品质的典范。
李宏塔,汉族,河北乐亭人,1949年5月出生,1965年8月入伍,1978年4月入党,曾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典范。退役后,在民政系统工作18年,视孤寡老人为父母、孤残儿童为子女、民政优抚对象为亲人,每年至少一半时间在基层度过。共产党人革命传统、优良家风的传承人,始终坚持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从严治家,秉承着“革命传统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的信念,不断取得新成绩。
吴天一,塔吉克族,新疆伊犁人,1934年11月出生,1950年10月入伍,1982年5月入党,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原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当时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80多岁高龄仍带着心脏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开展科研工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辛育龄,汉族,河北高阳人,1921年2月出生,1937年入伍,1939年入党,中日友好医院原院长,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战争时期,曾与白求恩并肩战斗,多次冲上前线救治伤员。和平年代,长期致力于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是中国人体肺移植手术第一人,在胸外科领域多个方面取得“从0到1”的突破,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陈红军,汉族,甘肃两当人,1987年3月出生,2009年4月入党,2009年6月入伍,2020年6月牺牲,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分队长。
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坚守高原边防10年,带领官兵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2020年6月15日,奉命带队前往一线紧急支援,在同外军战斗中,英勇作战、誓死不屈,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壮烈牺牲。被追授“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
柴云振,汉族,四川岳池人,1926年11月出生,1948年入伍,1949年12月入党,2018年12月逝世,生前为四川省岳池县财政局副县级离休干部。
九死一生的战斗英雄,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被称为“活着的黄继光”,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原型之一。1951年在抗美援朝朴达峰阻击战中,浴血奋战到孤身一人,歼敌百余人,获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被朝鲜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2年伤残复员回乡务农,从不提及自己的功绩,为党和人民默默奉献了一辈子。
郭瑞祥,汉族,河北魏县人,1920年12月出生,1936年入伍,1937年3月入党,贵州省都匀军分区原副政委。
矢志坚守初心的红军战士,16岁投身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冀南战斗、反扫荡战役、肖渠战斗、曹县东南反顽战役等,作战英勇。解放战争时期,在部队成分不纯、形势非常危急的情况下,及时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健全组织,有效挽救危局。离休后生活简朴,始终保持红军的政治本色。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崔道植,朝鲜族,吉林梅河口人,1934年6月出生,1951年入伍,1953年12月入党,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处原正处级侦查员。
我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60余年刑侦生涯,检验鉴定7000余件痕迹物证,参与办理1200余起重特大案件疑难痕迹检验鉴定,无一差错。研发现场痕迹物证图像处理、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80多岁高龄仍忘我工作,参与破获久侦未破的系列案件。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魏德友,汉族,山东沂水人,1940年11月出生,1960年8月入伍,1983年6月入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退休职工。
兵团精神的典型代表。把家安在边境线上,为国巡边50多年,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管控区内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他的家被称为“不换防的夫妻哨所”。巡边总里程达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5圈,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称号。(详见本期第14页《“活界碑”魏德友》)
(本文根据《人民日报》刊发相关报道等整理)
编辑/牛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