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独伊:爱国是我的使命

2021-12-29 00:00:00朱德华
军嫂 2021年7期

瞿独伊,原名沈晓光,汉族,浙江萧山人,1921年11月出生,1946年8月入党。2021年6月29日,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

2021年6月2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瞿独伊获授“七一勋章”,这是党对她一生坚守初心使命的最高褒奖。

瞿独伊是杨之华之女,瞿秋白的继女。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座乡间别墅中召开。当时只有7岁的瞿独伊,随父母秘密进入会址,开会时为代表做掩护,休会时为代表表演节目。

1930年7月,瞿秋白和杨之华奉命回国工作。考虑到国内白色恐怖严重,只好忍痛将瞿独伊留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

1935年6月,14岁的瞿独伊偶然在《共青团真理报》上看到了瞿秋白牺牲的消息,顿时头晕目眩,昏倒在地。瞿秋白高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英勇就义。如今,瞿独伊仍会清唱《国际歌》,追忆往昔。

1941年,瞿独伊结束了13年旅居异国的生活。然而,她在随杨之华回延安的途中,竟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扣押囚禁。在一次审讯中,敌人对瞿独伊说:“你还年轻,只要答应我们的要求,出狱后会很快给你找一份工作。”

瞿独伊愤怒地回答:“我决不单独出狱,也不会为你们工作,我们无罪!你们必须把我们全体无罪释放,并把我们送回延安!”

1946年,中共中央将她们母女俩及部分同志救出来送往延安。

在历经磨难、重获自由后不久,瞿独伊便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苏联生活了13年,瞿独伊能讲一口流利的俄语。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瞿独伊作为俄语播音员,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播报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回忆起那段经历,瞿独伊说:“能够向世界报告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当然觉得自己很光荣。”

1950年3月,瞿独伊与丈夫李何被派往莫斯科筹建新华社莫斯科分社。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外建立的第一个新闻机构。瞿独伊夫妇扛起重任,身兼数职,任劳任怨。他们多次担任周总理和中国访苏代表团的翻译,还主动提出降低薪资,将在国外发表文章所得稿费,大多作为党费上交。

1957年,瞿独伊与丈夫奉调回国。不久,她调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1978年,她调到新华社国际部俄文组从事翻译和编辑工作,直至1982年离休。

杨之华于1973年10月20日因病去世。有人问瞿独伊,什么是父母留给她最宝贵的东西,她的回答是——爱祖国。

(据2021年7月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文章《与党同心与党同行》及网络资料整理)

编辑/牛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