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海军陆战队某旅防化连战士王禄尧、王禄涵军旅生涯的第五年。
2011年12月,王禄尧、王禄涵从辽宁丹东入伍;2012年3月,被分配到了海军陆战队某旅防化连,后来成为两名优秀的“喷火兵”。作为孪生兄弟,他们一起评先进、一起入党……很多事情都意见一致,然而这次在走留选择上,两人却有了分歧。
“部队不仅教给咱专业技能和为人做事的道理,还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历,好男儿就要立志建功军营。”王禄尧对弟弟说。
“哥,咱们在部队里确实学了不少东西,正是这样,我们也可以在地方建设上大有作为。而且,我更希望未来的日子里能有一些‘风花雪月’。”
…………
那段日子,兄弟俩常常围绕“走与留”的问题进行讨论,但说来说去,依然是——王禄尧决定要留,王禄涵打算要走。
与此同时,单位和某国海军陆战队联演联训的任务即将开始。作为单位的业务骨干,王禄尧和王禄涵都被选中参加任务。当年6月,他们乘挂着五星红旗和海军军旗的军舰一路南下,当登陆舰缓缓驶入某国军港时,兄弟俩内心非常激动。
“小涵,这一趟,咱们可得好好表现!”王禄尧拍拍弟弟的肩说。
想到这次任务可能就是自己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次重大任务了,王禄涵心里有些五味杂陈。身着军装踏上国外的土地时,骄傲、自豪涌上心头,对于“走与留”的问题,他心中竟然开始摇摆。
没过几天,一场多国联合登陆演习如火如荼展开。突击、破袭、进攻,他们所在的穿插分队抵达指定位置后,立刻展开战斗队形,猛烈攻击“敌军”。
“喷火兵”肩负着摧毁堡垒、打击火力点、清理甬道等重要任务,兄弟俩“执掌”的武器火焰喷射器,是短兵相接时的“战场收割机”。喷火组主射手王禄涵和副射手王禄尧背负着重重的储油罐,反复穿梭在战场上,让一个又一个火力点“化为灰烬”。
兄弟俩默契的配合受到外军观察员的肯定,演习后一名外军指挥官还专门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刻,为国争光的荣光照进了兄弟俩的心里。王禄尧握住弟弟的手,王禄涵也不再纠结于走与留——相比于未来的“风花雪月”,他更热爱眼前的“海水火焰”。
2016年12月,王禄尧、王禄涵同时晋升中士。
2019年1月,兄弟俩同时有了一个新身份:班长。
“你们都是专业骨干,各方面能力都很强,要当个好班长,做好‘传帮带’,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喷火兵’。”军人大会上,连长李祖帅对王禄尧、王禄涵兄弟说。
王禄尧被任命为防化连某排一班班长,王禄涵被任命为同一个排二班班长。从此,兄弟之间除了互帮互助,还多了一丝“火药味”。
武装实喷训练场,一班与二班开展“小比武”。一班的两名战士穿上主、副射手的装具,二班则是班长王禄涵带着一名刚下连的新战士出马。
两组人马不分先后,连贯通过100米障碍,跃进到射击地线,然而就在这最后一步,一班落后了。当两名战士还在急促地装填燃料时,二班已经完成射击,并且成功击中目标。
“小涵,这次我输得心服口服,看来是我们班的默契程度还不够高。”比武结束,兄弟俩一起总结训练经验。
“哥,重要的并不是默契,而是用心!”弟弟的话让王禄尧有些摸不着头脑,“哥,咱们当战士的时候能做到优秀,是因为亲兄弟足够相信彼此。现在做了班长,‘亲兄弟’就不能局限在咱俩之间了,要用心把班里的战士都当成自己的兄弟。”
王禄尧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只顾追求训练成绩,生活上大大咧咧,忽视了与班里战士用心交流,而这恰恰是心思细腻的弟弟所擅长的。另一方面,王禄涵的带兵方式虽然更加感性,但在血性磨砺上略逊一筹。你来我往间,两个班实现了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020年初,王禄涵接到了参加随舰远洋任务的通知,而王禄尧却被选派参加某专项任务,即将赴西南某基地参加强化训练。
从军以来,兄弟俩先后参加过十余次重大任务,从水际滩头到高山海岛,从热带丛林到大漠戈壁……他们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不论什么场合,两个人都是“一同出马”,即使当了班长,也是在同一个训练场摸爬滚打。但这一次,兄弟俩即将分开执行任务。
“以往有任务都是兄弟俩一起上,现在咱们单位任务多头,更需要你们单独出击了。”临行前,营长汤月秋看着将要前往各自战场的兄弟俩,语重心长地说,“分开执行任务,既是工作需要,又是组织对你们的锻炼,相信你们一定能在各自战位上挑起大梁。”
西南某地,天气早早炎热起来,王禄尧与几名喷火兵全副武装奔袭在丛林之中。在这里,他不仅是战斗员,还是喷火兵教员,更是防化组组长,除了日常训练和专业教学工作外,同时肩负着分队防化参谋的责任。
“此次进攻战斗,我们分队首先要用优势火力打击蓝军的第一道防线……”指挥所内,王禄尧站在沙盘旁阐述战斗计划。在这里,他是唯一的士官,当拿起指挥杆时,却丝毫不输军官。
“小涵,等咱们任务结束,你一定会对哥哥刮目相看。”这是王禄尧经常在心里说的一句话。
在远方,在茫茫大洋上,王禄涵对外联系仅仅是每周使用一次卫星电话。但他不急于与哥哥分享自己的感受,因为自己创新的战法还没完全成熟。
“在突击时,整体呈前三角队形,喷火组在中间。一旦遇敌,两翼一定要保持火力……”太平洋某海域,王禄涵率领队员们反复推敲自己创新的战斗队形。
这次远洋任务中,喷火兵的作用虽然有限,但王禄涵并非“等闲之辈”,他一次次带领队员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战法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战斗队形,让队员保持高昂的战斗状态,不断提升战斗能力。
“哥,你肯定会被我所做的事震惊到。”一次难得的通话中,王禄涵激动地向哥哥分享自己的生活,“你肯定不敢相信,咱们喷火兵在大洋深处还有这么大的用武之地。”
数个月后,王禄涵远洋归来,他捧着厚厚的战法研究笔记,等待着哥哥归来时一起讨论。
2021年是王禄尧、王禄涵兄弟参军的第10年,从列兵到上士,从连队学习室到海外演训场,兄弟俩在军旅时光中收获了向梦想前进的力量。
这对“火焰兄弟”正在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作者单位:海军陆战队某旅)
王禄尧、王禄涵兄弟从军近10年,始终保持着向好向强、追求卓越的信念。作为专业骨干,在一次次重大任务中勇挑大梁;在国际军事舞台上,用烈焰绽放出不一样的军旅风采——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火焰兄弟”。
王禄尧不断学习,成为百里挑一的士官参谋;王禄涵坚持研战向战,有效提升了专业兵种的战斗效能。作为一线带兵人,他们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新一代喷火兵成长,培养出一茬茬烈火精兵。
——海军陆战队某旅防化连班长、四级军士长史作佩
编辑/张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