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珍,1999年4月出生,2017年9月入伍,2020年9月入党。现为海军某部军医,2018年获得上海“军民携手、挺进深蓝”半程马拉松赛女子组冠军,2019年获“双拥杯”驻沪部队健身赛“跑步射击联项”冠军,获国家专利1项。
“发现眼镜蛇!”听到对讲机里的呼声,海军某部卫生队军医庞珍,立刻带领3名卫生员前往指定地点,动作熟练地铺防蛇带、洒雄黄粉……
2021年11月中旬,海南三沙,骄阳似火。庞珍汗流浃背地参与救护处突训练,闲暇之余,发挥摄影特长,记录官兵在军营的成长。
一头清爽的短发,一双清亮的眼眸,说话语速快、动作敏捷,往队列里面一站,一般都留意不到庞珍是女兵。
庞珍自小就是个军事迷,喜欢观看军事题材影视节目、翻阅军事画刊。庞珍爷爷两兄弟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爷爷经常哼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那激昂的旋律伴着她长大。上中学时,庞珍向往军营的念想愈发强烈。
庞珍的父亲在外地务工,母亲全职操持家庭。尽管是家中独女,但父母对她并不娇生惯养,理解并支持她的梦想。2016年7月7日,父母专程带正上高二的庞珍来到上海吴淞军港,参观海军上海博览馆。那天,她脖子上挂着相机,开心地拍摄了很多军舰照片,做了详细的参观记录。当晚,庞珍在日记里写道,“我渴盼未来成为‘浪花白’里的一朵,奔腾在南海之疆,守万家灯火明亮!”
2017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庞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海军军医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夜,她激动得彻夜难眠。
进入军校校园,新训刚开始时,庞珍满怀激情,却在第一天就因中暑倒下并摔伤。新训第二个月,因膝盖伤和腰伤复发,她甚至没能走上学校国庆的阅兵场。
“我不比别人差,既然别人行,我也一定可以!”庞珍在心里为自己加油。
为了证明自己,庞珍下足了功夫。她主动请求进行康复训练,还常给自己加码一个3公里……新训结束时,庞珍被评为“队列标兵”和“内务标兵”,体能也有了质的飞跃,从一开始的3公里,逐渐增加到5公里、10公里、半程马拉松……
新训刚结束,一口气能做12个引体向上的庞珍,主动要求加入学校“红十字勇士突击队”。
“一个女学员,能承受水陆两栖训练压力吗?”看着庞珍,面试官面面相觑。盯着庞珍倔强的眼神,勇士队的主教练邵林决定,让这个不服输的小姑娘试一试。
经过严格考核,庞珍顺利入队。定向越野、武装泅渡、翻越阻绝墙……她在训练中一遍遍摸爬滚打,即使遍体鳞伤也从不退缩,成为勇士队最出色的队员之一。2018年,学校组织战术战伤救护大赛,庞珍还与男队员们一起夺得了团体一等奖。
每当有人好奇地问庞珍:“红十字勇士突击队”训练究竟有多“魔鬼”?她总会轻松地回答,其实挺简单:周一、周五,基础体能;周二,技能训练;周三,10公里跑、耐力跑;周四,游泳;周六上午,2000米着装热身游,下午,操舟、奔袭;周日,射击、定向越野……
在校期间,从基础课、专业课到各类课外活动,庞珍共获得26个各类奖项,称得上是“全能”学员。她还申请加入“红十字战救学员突击队”,学习了战场救护与特效化妆技能,还考取了国际通用的急救技能证书。凭着对所学药学专业的热爱,她参加上海市大学生中药炮制技能大赛,获得“银铲奖”;参加未来战争医学防护技术在校学员创新项目,成功申请“野战便携式输液泵”国家专利。
庞珍胆大心细、临危不乱。大二寒假期间,路遇一饭店煤气罐起火蔓延,她果断冲到隔壁商店拎来灭火器,冒着危险与同乡战友一起将火扑灭,让群众的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2021年7月,毕业选岗时,庞珍取得了综合成绩第一的排名。她没有选择更舒适的单位,而主动要求去远离陆地的驻岛海军某部当了一名军医。她在《支边申请书》中写道:“我家族前辈中有两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受英雄感召,我申请到祖国海防最需要的地方去拼搏,去实现青春抱负。”
上岛之初,细心的庞珍发现岛上经常有蛇出没,她立即组织卫生员开展防蛇工作。
2021年8月海训,2名战友在海滩边捡拾到一个淡蓝色气囊状海生物,不一会儿就浑身皮肤红肿、刺痛难忍。庞珍闻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指导冲洗红肿部位,再根据不明海洋生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判别,确定为僧帽水母,随后根据处置流程涂抹药物,有效缓解了中毒过敏现象……
“谁说女子不如男?”毕业半年来,庞珍始终以一名特战队员的姿态战斗在工作岗位上,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蛟龙出海的韧劲劈波斩浪,热心为兵服务,初步实现了由一名军校学员到一名合格基层军官的转变。
(作者单位:海军某部)
我部远离祖国大陆,官兵长年在孤岛上忍受风吹日晒,与艰苦环境作着斗争。庞珍以“全优”学员身份分配到我部,是我部成立30多年来的第一名女军人。她来岛后,在干好军医本职工作的同时,和作战队员一起训练,考核时也主动要求按照男兵标准评判成绩,提升了部队的士气。她有理想、有作为、有血性,是强军兴军征程上的一名突击手。
——海军某部政委于茂强
编辑/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