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上午,“我爱祖国的蓝天——新中国女飞行员群体捐赠藏品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
第四批女飞行员封树云生前委托第三批女飞行员王嫩江代为捐赠飞行装具。封树云之子顾峰因不能到现场,请第四批女飞行员刘长珍,在开幕式上诵读他追忆母亲的文章,引得在场者纷纷落泪……
母亲封树云2021年3月因病去世,但她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眼前。母亲毕生致力于航空事业,临终前在病榻上郑重嘱托我们:一定要把她心爱的飞行用具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今天,我们实现了母亲的遗愿。
母亲出生于1953年,1969年4月入伍,1973年开始独自驾机飞行,是共和国的第四批女飞行员,全天候飞行员、机长,飞行时间长达1800小时。1979年,执行过保障许世友前线指挥战役专机、运送伤员及作战物资等任务。1984年4月,光荣退役。
在儿时的记忆中,我对母亲的印象是模糊的。5岁之前,我和母亲很少见面,一直是奶奶照顾我。有次她休假回家,我问她:“阿姨,你是谁?你怎么会在我家?”她听了止不住流眼泪。午睡时,她坐在床边想哄我睡觉,我对母亲说:“阿姨,你不要这样看着我,我睡不着的,还是叫奶奶来陪我吧。”母亲十分失落,默默地走开了。
后来,每当我们聊起这些往事时,母亲总是很愧疚,说为了国防事业,必须舍小家、顾大家,照顾不了家人,希望我能理解。
1984年4月,母亲转业,先后在上海市嘉定区区委组织部任主任科员、区人防办任副主任,最后在区残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副理事长的岗位上退休。每到一个单位,母亲就把飞行时的钻劲、韧劲和干劲用到工作上,总是加班加点,不辞劳苦。记得读小学时,我经常在邻居、同学家里吃饭、留宿。读中学时,我常常吃方便面。有一年,我得了急性阑尾炎,要住院手术。但母亲因为开会没有赶到,是父亲送我去了医院。手术过后,母亲含着眼泪,心疼地对病床上的我说:“对不起,工作实在离不开,没能来照顾你。”
飞行员是母亲毕生最爱的职业。她常说,国家培养一名飞行员不容易,不能忘记党和人民对自己的期望。母亲认为,她的一切都是国家给予的,才干是部队培养的。母亲总是带着感恩的心情回忆自己的飞行生涯,回忆执行任务时怎样沉着处置遇到的紧急情况,也始终告诫我在工作上要严谨细致,不能马虎、懈怠。
我的父亲在福州军区空军某场站任军务参谋,1982年转业至地方。从小父母就要求我独立生活、认真学习。我现在在上海市嘉定区档案馆工作,记得参加工作后他们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现在工作了,要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好本职工作。”
母亲于2008年7月退休。她喜欢养花、画画,热心公益事业……她参加了关爱失独家庭工作室,当一名志愿者,每年定期走访、慰问失独家庭,为他们送上温暖。她还关心社区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保障他们的权益。社区居民都亲切地称她为“封阿姨”。
2018年7月,母亲得了癌症。她不想给大家添麻烦,一直让我们对外隐瞒病情。8月,她手术后刚从麻醉中醒来,就让我放她最爱听的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
母亲不仅事业心强,还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自我要求严格、时刻为他人着想。伤口刚拆了线,她就强忍着疼痛在病房里跳舞发视频给亲友们。她特意避开被切除牙床及腮帮的一侧,让好的一侧脸对着镜头甜美地笑着。谁能想到在她灿烂的笑容后面,隐藏着多么难言的疼痛!
母亲在放化疗期间,头发掉光了,口腔里布满了溃疡,她以军人的罕见意志力强迫自己吃东西,好有本钱与病魔作斗争。她对我们说,飞行员的意志是打不垮的,她一定会好起来的。
但现实还是太残酷了。2021年3月,母亲在弥留之际,想的是家人和战友,怀念的是自己的飞行生涯。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全身无力,却以惊人的意志力写下遗嘱:把陪伴她飞行足迹的飞行靴,见证她战斗的慰问毛巾、慰问杯等12件物件,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留下她对蓝天的深爱,留下她对祖国的忠诚。她还嘱咐我们:她走后一切从简,不要开追悼会,人静悄悄地来到世上,也静悄悄地走吧。
母亲让前来看望她的同批战友马爱兵,联系上第三批女飞行员王嫩江阿姨。王阿姨长期从事组织、宣传新中国女飞行员的各类活动,母亲委托王阿姨两件事:一是在她离世前,来不及向战友们告别,请王阿姨代她告别战友;二是委托王阿姨把她早已准备好的飞行物件捐赠给军博。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第一时间表示接受母亲的要求,并准备立即派人前往病榻前接收捐赠物。遗憾的是,母亲没有来得及听到这个消息,也没等到前往接收文物的人员动身,就离开了人世。
一件件地整理母亲捐赠的物件时,我仿佛看到母亲穿着一身飞行服英姿飒爽地站在我面前,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本文由顾峰起草,王嫩江协助整理)
编辑/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