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伟伟
妊娠期由于肾脏血容量增加,集合系统(肾盂、肾盏、输尿管)扩张等,会使肾脏体积增大。集合系统扩张为一个明显改变,约妊娠6周时出现,后逐渐明显,多至产后12周恢复正常。集合系统扩张,将导致尿液的潴留,由于尿潴留及输尿管扩张将利于滋生细菌,因此妊娠期患急性肾盂肾炎或反复慢性肾盂肾炎的情况较易发生。
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可能会伴发菌血症,且较未妊娠女性更易遭到细菌内毒素损害,并可导致急性肾损伤。无症状菌尿妊娠女性,应行尿培养检查,必要时应进行治疗,应根据尿培养及药敏情况,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药物抗感染治疗,但药物选择需要谨慎,要考虑对母体及胎儿的安全性。
妊娠期肾脏处于高灌注及高滤过状态,加之肾静脉受压,将会导致其尿蛋白排泄较正常人增多。因此妊娠20周后,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至200~300毫克,但大于500毫克则考虑为病理性尿蛋白。此外也可能有假性蛋白尿,此时就要注意清洁,避免分泌物污染导致假性蛋白尿。
妊娠蛋白尿主要易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首先为妊娠前就有慢性肾病病史,妊娠过程中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肾功能恶化等。妊娠合并高血压是最常见原因,其导致尿蛋白量轻重不一,其程度的轻重与肾脏损伤程度及胎儿预后呈相关性。既往存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加强监测血压及肾功能,尿蛋白情况,当然不同病理类型,情况也不相同,如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是我国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应根据病理分级判断疾病对妊娠的影响。血糖亦是妊娠女性需要关注的内容,此期间容易出现高血糖,因而糖尿病或糖尿病肾病患者更需严格监测血糖变化。对于存在自身免疫性肾病的患者,原发病多和体内激素水平相关,因此妊娠后易诱发疾病,故应行抗体筛查,必要时尽早治疗。
妊娠期肾脏也会产生一些生理性改变,首先为肾脏血流动力学及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其次为肾小管功能改变,由于肾小球重吸收原因,将导致尿中氨基酸排泄增多,妊娠期女性易发生糖尿,这是由于滤过的葡萄糖增多,而肾小管重吸收相对减少。无论如何要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评估肾脏病变风险,监测相关指标,切不可盲目乐观,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