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丹
(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55140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3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向沿海开放城市转移。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改革尚未完成,外出务工人员无法获得城市户口,再加上收入较低,难以享受城市的公共教育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2 000万左右,规模较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1]。因此,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然而农村留守儿童的高中升学率相对于城市较低,很多农村孩子初中毕业以后就出门打工或者闲置在家就业,部分考上高中的农民工子女,也因为基础差而无法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进入大学继续学习[2]。
留守儿童很多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祖父母的溺爱抚养下长大,由于大部分农村父母及祖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并且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另外,农民工外出打工非常艰辛,把改善经济条件看成是最重要的,对子女的责任心有所欠缺,有些父母甚至在外多年不回家,也很少与孩子联系沟通,主动过问孩子成长的情况。因此留守儿童长大后普遍素质较低,很多甚至由于长期无人管教而出现违法犯罪等行为,据统计,未成年犯罪中以农村留守儿童居多[3]。
大部分乡村教师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很多年轻教师也都是大专毕业生,由于很难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不得不在农村到农村工作,并且很多农村教师也不是师范专业,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缺乏经验。大部分只是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问题。
不仅留守儿童的父母和监护人疏忽了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学校方面对孩子的培养也不够重视。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减负政策以来,农村孩子的学习负担越来越轻,在学校没有把基础打好,回到家里也没有增加额外的学习时间,再加上父母没有意识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辅导,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很差,导致农村的孩子升学率较低,很难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与城镇同龄学生相比,农村孩子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城市教育资源丰富,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非常重视,即使孩子在学校没有学扎实,家长也会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监督,增加孩子课余的学习时间和寻找培训机构进行补课。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错综复杂,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经济的落后。近2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前所未有发展速度,但是也带来了城乡发展不协调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向城市转移[4]。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必然导致教育的落后,这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家庭的氛围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与价值观。大多数农民工父母文化素质偏低,很多处于小学到初中文化水平。大部分家长意识不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之中的重要作用,更不懂得如何引导和教育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广大的农村缺乏相关的教育机构来对进行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指导。许多家长以为只要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尽了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至于孩子能否成材完全靠孩子自己的天赋和学校教育。家长们虽然认识到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认识到孩子的学习是需要父母和学校共同监督和辅导的。有很多农村父母对自己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和教育孩子持消极态度。具体表现为:(1)孩子遇到问题时才联系,平时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2)对孩子的学习只是嘴上说说,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是需要家长监督的,所以大部分农村父母即便在家也很难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辅导,因为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孩子学习是学校和孩子自己的事情。
调查显示,农村教师队伍普遍老化,素质和教育观念落后。大部分乡村教师是45岁以上,年轻教师较少,并且很难招收新的年轻老师[5]。一些小学基本上一个老教师要上几门课,他们年龄大、身体差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更难有精力去有效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除了观念以外,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经费不足、教师收入低下等问题,使得学校关注的重点在于学校的正常运转,很难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成长问题上。
近年来,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量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变得越来越少,使得留守儿童的数目也在减少,很多农民工子女会选择将子女在城里入学。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被边缘化,难以成为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工作重点。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差,因此很多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工作,导致农村缺乏优质的教师资源,并且农村教师待遇较差,收入低,很难吸引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农村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