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学习四步法

2021-12-29 20:19:25李家财
宁波通讯 2021年23期
关键词:私欲心学下功夫

阳明先生的心学,有四个阶梯,逐层递进。首先,是“知行合一”,这是门槛;其次,在“知”的基础上引导出什么是“良知”和“良知”的重要意义;继而,明白“致良知”及“致良知”的意义;最后,即是“此心光明”的境界。

第一步是入门的阶梯——“知行合一”,这是先生心学的门槛,也是学者(学习的人)最不容易把握的。先生要告诉我们的是:“知”与“行”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体两面而已。“良知”和“良行”相统一,“非良知”和“非良行”相统一,“良知”的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自喻。

理解“良知”是学习的第二步。先生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良知”是每个人本有的,不是从外面得到的,这个接近于老子讲的“自性”;第二,“良知”是不受人的私欲支配的,是“觉知”的境界,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已经内化成人的一种本能,一种自觉的意识。

那如何达到“良知”呢?这是学习的第三步,就是先生说的“致良知”。先生告诉我们,“良知”是由心上所发,所以在“致良知”这个问题上抓住“心”,在“心”上下功夫,就是学习的不二途径。既然是在心上下功夫,那么“致良知”就要不断地做减法,不断地打磨“心”。故此先生的学说被称为“心学”。

第四步是体悟先生“此心光明”的境界。学到这一步基本掌握了心学系统,但要达到这一层境界,需要的恰恰是把上面三步倒着走。先从“心”上开始去私欲;私欲不存之时,“良知”显现无碍;继而自然是“知行合一”,所思尽善,所行尽美。这就是圣贤的境界,是大公无私,是“此心光明”。

猜你喜欢
私欲心学下功夫
王阳明心学的价值担当
公民与法治(2022年7期)2022-07-22 07:12:40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论新时代构建共产党人心学的三重维度
回声
边疆文学(2019年2期)2019-11-12 20:05:16
希腊神话的内在文化精神
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
中国军转民(2017年7期)2017-12-19 13:29:25
要在精准摸排上多下功夫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经营者(2017年1期)2017-03-08 15:03:56
见心见行 知行合一 “中国蓝”新员工培训中的心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