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慧
(甘肃省平凉市实验小学 甘肃平凉 744000)
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将要教会学生识字辨音,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转换能力,促使学生从文字中分析出深层的信息,并通过对文章中已知的背景和条件的了解,加强对未知的内容进行拓展性的逻辑推断,在长期的这种训练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常是与实践相比较来说,思辨其实是一种运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主动的一方和被动的一方是在时间上有区别的,而做与做不到之间却不是同时发生的。在思辨概念中,主动的一方和被动的一方在时间上是统一的。思辨,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式,其与外界不相关,甚至还可以不用符合逻辑。思辨从本质上来说,指的是一种思考、辨析的能力,而思考又可以解析为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进行思维上的辨别。[2]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心智和身体都发育得都不够成熟,在进行语文基础性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使学生形成独立的观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十分依赖教师的讲解。在教师进行课文的分析总结过程中,学生只会照搬教师对课文的理解,而没有形成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见解,缺少对文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无法辨别教师的观点是否正确。因此,小学生在信息的摄取过程中,只会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无法对文本中隐藏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如果长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拓展,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也得不到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而其本质实际上是培养学生接收并分析外界信息的能力。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只停留在让学生识文断字和简单写作上。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仅要加强学生对汉字文化进行传承,还需要让学生积累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明辨是非,在面对一件事物时,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3]并且,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地发展,社会对具备思辨能力的学生需求量较大,而且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增加了识别信息的难度,学生在面对各种信息时,很容易混淆,不能快速地辨别出有价值的信息,思辨能力是当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和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经是已经刻不容缓的事情,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在以后走入社会时,面对复杂的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会认真地筛选信息,分析信息,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学生能够在社会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进行思辨能力训练的素材内容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筛选出来的教学素材需要满足教学目的,又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促使筛选的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和科学。[4]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由易到难,也可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来加大训练强度。在进行语文思辨性阅读的训练过程中,促使学生对思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从五年级正式开始进行训练。这个阶段,强度不宜过大,难度不宜过高,等到六年级时就可以加大训练强度。另外,在对素材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偏向简单化,让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诗歌的思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对作者生平事迹以及生活背景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为后面的思辨能力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选择诗歌作品时,可以多选择学生接触较多,较为熟悉的作者的作品,例如杜甫、李白的。通过选择这些学生熟悉的、个性鲜明、特色比较显著的诗人的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训练。
要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辨意识,促使学生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强思考与判断,在长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点,还要让学生掌握获取该知识的方法。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带着作者的思想和观念进行思考,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来形成独特的观点。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提出疑问,只有学生提出了疑问,才能证明该学生真正地进行了思考,而进行了思考,就产生了对事物的判断。例如,教师在教学《观潮》时,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一遍,然后给学生扫除生字生词,让学生能够从字面上可以对该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再通过讲述作者的生平背景以及创作这首诗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自由地推断出这首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就能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提高思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诗歌、文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思辨的意识,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人。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多动笔去积累,将产生的疑问及时记录下来。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对书中的某些观点和言论产生一定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加强思考,激活学生的辨思辨能力。而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及时地将产生的困惑、疑虑用笔记录下来。然后集中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虑和想法,教师通过集中解惑,让学生讨论,畅所欲言,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判断、爱动笔的好习惯。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先进行一个深入的思考,对写作的主题进行一个判断、辨析。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列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先进行头脑风暴,让各执一词的学生进行一场辩论赛,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灵感,增强学生自我反思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完《桥》之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通过让学生围绕这样几个问题:①这个难道是他们没有预见到的吗?②他们把村落建立在水库的下面,就应当具有防备意识,村长是伟大的,但是他却没有防范风险的意识。通过分组,让学生通过围绕这样两个问题进行对立辩论,促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加强对桥这篇文章的理解。促使学生在写读后感时能够加强思考,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写出自己的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交流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提高了思维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文章中大量的字词和语句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赏析和评鉴。让学生通过辩论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教学《白衣天使》这一课时,首先带领学生梳理整篇文章的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单独提出某一个句子或者其一段让学生进行辨析。例如:南丁格尔直视着少校的眼睛说,“在我的眼里,他们是人,是兄弟,他们受伤了,他们应该得到护理和安慰。”让学生多读几遍,感受这一个句子表达的情感。大部分同学会读完这个句子,认为这个句子够证明南丁格尔具有爱心,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而少部分的同学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则不能打压他们,而是请他们进行自由的发言,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少部分学生会说道:“从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少校对士兵太过于严苛了,甚至不允许他们流出眼泪,少校认为流泪就代表着懦弱。”少部分学生会推论出这样的一个观点,能够说明都是进行了思考的,而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讨论完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再对这段话进行深入的思考,反复地读“南丁格尔直视着少校的眼睛”,从这一句话来分析南丁格尔的人物形象。这时学生通过自主的思考,可以推断南丁格尔是一个坚强、自信、敢于反驳权威、勇敢的人。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学生加强对文本中的语句进行欣赏和评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敢提出自己的质疑并能够坚持自己的看法,促使学生的思辨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意识,促使学生能够拓展思维,使学生能够保持着对事物的好奇心,从而加强自主探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