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建构策略的《军神》教学设计

2021-12-29 15:56
科学咨询 2021年24期
关键词:刘伯承沃克建构

周 慧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黄河分校 江苏宿迁 223800)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大变革之一是专门安排了几个阅读策略单元,说明阅读策略对于促进小学生的阅读理解非常重要。[1]这就要求教师能运用多重策略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学生实践感知,参与体验概念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概念,学生才会感到有趣、有味、有价值。[2]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饱含丰富情感的演示是使学生真正自主内化、主动建构的强化剂。语文的人文性更是无法训练的,是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的,是学生在感受之后的体验结果。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人所能了解的感情,只限于他自己感到相仿的感情。别的感情,无论表现得怎样精彩,对他都不产生作用,眼睛望着,心中一无所感。”由此可见,最佳的教学是要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演示去寻找“前经验”,既要估计学生目前所学知识,还要让语文阅读活动成为基于生活的心灵活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达到自省自悟,回归生活,沿着文本的人文价值方向,开展语言训练。

一、教学实录

《军神》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学习活动一: 回顾日知,质疑文本,激发阅读期待(略)。

学习活动二:自主阅读,汇报交流,理清故事脉络

出示PPT:

·默读课文,用“——”画出让你认为刘伯承“神”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带着感受练习朗读这些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

学习活动三:品词析句,练习朗读,感受军神形象

师:我们就按这样的故事发展顺序来交流。手术前,刘伯承的哪些表现令你觉得他与常人不同了呢?

生交流,师指导朗读。

师: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同样也会让我们长进。你们眼睛有过不舒服吗?

(唤起体验,生交流。)

师:眼睛是人特别敏感的地方,因为这里神经分布最密集。刘伯承的眼睛需要将腐肉刀刀割去,光想想……

生插话:想想就不寒而栗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那该有多疼啊!

生:他为什么不用麻药呢?

师让生讨论。片刻,生举手示意交流。

生:用麻药会伤害脑神经,刘伯承要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

生:我在课前了解过刘伯承,他指挥过很多战役,被称为常胜将军,他要继续指挥战斗,就必须要有一副清醒的头脑,所以他才不肯用麻醉药。

师:我的理解是,你们认为刘伯承不用麻醉药的原因不但是为自己?

生:是的,当时,中国还在打仗,他要打更多的胜仗,要指挥。

师:此时的刘伯承关心的不是自己手术疼不疼,他更关心的是自己必须拥有清醒的头脑,为了这点,再疼,他也不用麻药。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

学生自由读第一段课文

师:刘伯承在手术中有着怎样令人称奇的表现呢?

生:读“手术开始了,刘伯承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雪白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师:你再读这段话的时候,你心里的感受如何?

生:疼痛。

师:除了疼痛,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坚强勇敢的精神。

师: 哪些词语让你有这样的体会?

生:汗如雨下。

师:抓住了重点词句会帮助你理解是吗?

生:是的。

师:还从哪些词句看出的?

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他一定很疼,但是他忍着”(哽咽着说不下去)

生:他越来越使劲儿,把疼痛转化成……

师:巨大的力量!疼痛在加剧,但他始终忍着,一声不吭。手术三个多小时,病人始终是一声不吭。“一声不吭”怎么理解?

生:不说一句话,不发出一点声音。

师:在不使用麻醉的情况下坚持了三个小时的手术,要一刀一刀割掉腐肉,他难道真的不疼吗?把你们的感受融入朗读中去吧。

学生自由读。

师:会读书的人能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现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此刻就站在手术台边,第一刀割下去,第二刀,第三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仿佛又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交流。

师:此刻,你内心有什么感受?

生:刘伯承真勇敢。

生:我为他担心……

师: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吧。(播放电影片断)生看电影剪辑。

师:谁能把这种惊心动魄的画面读出来?

指名读,都能扣住关键词有感情朗读。

师:当我们亲眼看到了这一切,此刻的刘伯承你会怎样评价他,想和他说些什么?

生:他是一个勇敢的战士!

生:他什么痛苦都能忍受。

师:就像沃克医生所说,他就是一块——

生:会说话的钢板。

师:他就是一个——

生:真正的男子汉!

师:一向镇定自若的沃克医生在手术台上此时表现还是一如既往地从容吗?

生:读沃克医生的反应。

师:他没做过这种的手术吗?他的手为什么颤抖?他的额上为什么留下滚滚汗珠?

生:他第一次做不用麻药的手术。

生:刘伯承的坚韧意志让他震撼了。

师:原来作者从沃克医生的角度侧面描写是为了烘托出刘伯承坚韧不拔的精神。

师:可是更令医生不敢相信的是,病人在手术时还在做了什么?

生:数刀数。

师:多少刀?

生:七十二刀。

师: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要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文字,一只眼睛看文字背后的内容。

生:体会到了刘伯承的坚强。

生:普通人早就受不了哭喊了,而刘伯承在数刀数。

师:你们平时有被刀割破过手或其他部位受伤的经历吗?

生:我被针刺过,挺疼的。

生:那次我妈妈切菜时把手切个口子,还掉眼泪了呢!

师:但是这种摘除眼球腐肉的手术比平时疼上千倍,而且是在不麻醉的情况下,这七十二刀每一刀都让人有入骨的疼痛,而刘伯承却一声不吭,难怪沃克医生说——

生:你是真正的男子汉,你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学习活动四:回扣课首,整体体悟,深化文本主题

师:学到这里,你们提出的问题现在明白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示意按照板书“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顺序讲。)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刘伯承在做眼部手术前拒绝使用麻醉药,手术过程中忍着疼痛一声不吭,还能数出刀数,手术后还能自如地和医生交谈,他真是一位军神!

生:我明白了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原因是他有着超出常人的意志力。不仅不用麻醉药,手术中甚至一声都不吭,还数出刀数,他不愧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是令我们自豪的军神!

师:此时,刘伯承爷爷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心里。他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播放滚动资料)

师:他,不愧是一位军神!(将课题后面的“?”擦去,改成“!”)

师:在那个艰苦的战争年代,像刘伯承爷爷这样的“军神”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怕伤痛,不怕流血牺牲,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十大元帅》等书里就介绍了许多这样的英雄。今天,让我们首先记住这一个伟大的名字,军神——

生:刘伯承!

二、案例反思

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表达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习得”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还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创设宽松而又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3]教学中,无论哪个教学环节,教者都只是立足于“启”和“导”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初读文本,整体感悟。目的是从整体入手感悟文本,主要任务是疏通文句,了解文章的大意。其次,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技能去充分地朗读教材,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试着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并找出自己疑惑的地方。第二课时,研读文本深入感悟,主要任务是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其表达形式。学生充分地读书,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军神”的形象,学生思考、琢磨、推敲、玩味语言,潜心会文领其意,这也是本课时费时最多的地方。主要从正面描写刘伯承的语言、动作去体会,然后由学生自由交流发表意见。学生交流时,教者重点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策略悟意、悟言、悟法,并对学生的“悟”要进行梳理、归类,起到“导”的作用,提高“悟”的质量,实现“得意、得言、得法”。最后,通读文本,丰富感悟。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是精神的内核,《军神)》仅有“形”、有“境”、有“情”、有“理”。作者对刘伯承这一具有非凡意志、超人毅力的“神”的崇敬和赞美是“军神”的文本价值所在,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勇敢无畏、顶天立地的中国军人的杰出代表形象。处在和平年代的孩子,意志薄弱是普遍现象,他们正需要“军神”的感染和精神力量。因此,教学中,教者不但努力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文本意义的探寻、感悟和理解,更重视创设情境,努力实现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人物之间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使得本课教学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中相互渗透与融合。

这种基于自主建构策略的教学模式强调自己的领悟,不是在短期内能解决的,但当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教学模式的迁移作用会很大,和其他阅读策略相结合,一定会促进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猜你喜欢
刘伯承沃克建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未来科幻城
脑壳落了都不怕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脑壳落了都不怕
脑壳落了都不怕
快递爱情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世上最美丽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