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鹏
(邵阳学院 湖南邵阳 422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其发展面临全新的环境与挑战,大学生能从发达的网络中接触到和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也充满着利弊。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思想形成、信息接触等个人价值观形成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难题。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老师,是学生人生方向的引路人,这远比传授学生单纯的学术知识更为关键。我国经济飞跃式的发展,是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他们以满腔的爱国情怀,把自己的才华全部用于祖国,用于社会,只要从思想道德上教育培养好了学生,才有可能培养出卓越的新时代祖国建设人才,如果思想道德培养出现了问题,那么其他学识即使再丰富,也无法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我国从恢复高考,就一直强调,回国几十年的教育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在新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又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广大从业者认真思考,客观面对。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重点,对大学生的塑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根本任务,也是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不可或缺的品质要求[3]。一直以来,品质和思想对社会意识形态起着决定性作用,进而对社会的价值形态产生影响,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各种新思潮开始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许多国外的反中势力,利用一切手段,将别有用心的思想观念慢慢地渗透到大学生中来,青少年在大学期间,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如不能尽早地树立起牢固的思想政治观念,就极易被外国势力引入歧途。因此,要坚守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红线,落实思政教育的职责,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纵观我国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进程,能深刻了解到,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一代又一代的为国奋斗者,他们一心为国,前赴后继,为了祖国的发展,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这样的爱国光荣传统,在建党之初,就体现得淋漓尽致。无数的革命先烈,用汗水与热血筑就了祖国和平与统一的长城。历史的丰碑告诉我们,没有他们的热血奋斗,没有他们的不怕牺牲,哪来现在的和平而美好的生活,他们是新时代的奠基者。无数的革命先烈如今虽已逝去,但他们的高崇品质始终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错综复杂的新时代背景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更需要大学生后果负起历史的使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这也就需要新时代建设者必须具备崇高的社会思想道德品质,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趋向。当今社会,大学生来断接触着外界方方面面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也充斥着许多不实的负面宣传,作为大学思政工作者,更应该时刻提防,严把思想关,为大学生提供正确思想观念形成的苗圃与温床。大学是当代青年思想和习惯养成与定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他们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学习什么样的思想,对今后人生的价值观念走向起着奠基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更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也意味着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努力完善自身的教育素质,进而能够切实把握好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以及观念的升华。确保以高标准、严要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使我国在当前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大刀阔斧地前进,以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如今正以真抓实干为导向,努力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的新时期,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者,都应当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更积极的姿态投身到现代化建设当中来,以切身行动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这些个过程中,青少年大学生必然将成为建设的新生力量军和开拓者,这也要求他们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也是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本素养和重要职责。因此,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对于现阶段的教育更应该理清思路,发现其重点与难点,寻找适当的形式,在教育方式改革中谋求创新,积极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国际发展和社会发展,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传承以前教育前辈留下的宝贵经验,结合新时代、新背景的教育特色,发展适时的教育理念,开辟新时代背景下与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适应的新路径。
大学生社会实践包含着通过学校组织以及学生自发组织形成的团体及个人,通过加强个人合作协调、团结互助、专业技能、科学文化水平以及个人品质道德等多方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通过参与到社会生产、社会调研、社会服务、社会文化建设和传播、创新创业实践等社会活动,最终实现自我能力提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验证理论学习效果的目的的活动[7]。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提前接触社会,通过实践形式来验证学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它通过社会的调研、生产、服务等多样的形式,如大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实施产教融合、进行三下乡社会调研、开展志愿服务、实施大学生创业计划等等,让学生面对一个最真实的大学课堂。在学校参加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预备段阶,为未来真正走向社会做好铺垫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政教育元素是指大学生在参与到社会生产、社会调研、社会服务、社会文化建设和传播、创新创业实践等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物质载体、所开展的行为活动、所接受的精神洗礼,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功能,其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有思想观点、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党和国家发展需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8]。
目前的社会实践教育其地位还不够明朗,其开设的课程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的体系往往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部分缺少相应的规范性。“大学生实践活动是一门以育人为目的的课程,这就要求该课程必须对定位、设计和实施做到精准、精心、精细三方面,就如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对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等要有着严格的要求”。然而,差别的受重视程度与保障性投入的现状,往往使得更多依赖于共青团组织为载体的项目开展受到制约,而对于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严格规范的项目,也会因为教学单位缺乏相适应的考核要求,而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时常步入了“有组织的无序性”。
“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这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所需要培养的。然而,许多情况下,其实践育人和目的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彰显。“娱乐化”“形式化”“精英化”问题丛生,既没能真正贯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系,推进理论联系实际,又没能很好发挥大学生在深入基层和群众中观察国情、了解民意的作用,也就没有有效彰显“育智”的教育功能和“育德”的引领功能。表面的轰轰烈烈事实上缺少对专业教育、思想德育的真正内嵌,育人的最终效果实质上难以发挥,由于个别舆情事件以及形式主义的不良影响,有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声誉,削弱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治理的角度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治理方式不够精细、精准。
在深化课程思政改革的同时,要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积极融入学生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去,积极对接党政机关、画业单位等组织,挂牌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目前为数不少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各个部门,没能开成统一的合力,时常各自为政,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思政实践教学资源,难以形成思政课资源整合的局面。
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模式,通常是以参观烈士纪念馆、当地博物馆以及革命遗址等方式进行,或组织学生以志愿报务活动的方式,然后撰写心得体会或集体讨论收获。这种方式虽然常用,但也缺乏创新,单调与枯燥容易使学生对实践活动教学缺乏兴趣,更多的是以游玩的心态在参加,以应付老师的形式摘抄一网文或报告,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许你高职高专院校淡化了思政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多地放在了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上,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思政课实践平台少、实践机会少,甚至直接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使之作为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的载体。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各种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硬件设施也更加完善,这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不断增强,从而彰显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能。然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却不具备这些优势,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学场所不固定,没有像思政课实践教学那样的固定场所,并且在时间安排上也没有规律性,这就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第一,实现实践教育载体共享。在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当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提供给大学生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教学资源物尽其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既提升了专业水平,又受到了思想的洗礼。第二,实现教师指导的网络化。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超星学习通、钉钉等网络通信手段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全天候的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有效克服了现场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使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新时代,必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育人作用。让学生带着课题、带着问题深入社会生活中,以项目化的方式,打破专业壁垒、整合团队资源,在实践中,要有深入的调查、科学支持以及实践证实等方式在实践中感受祖国的日益强盛,通过基层服务的方式使自己的业务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载体。只有专业老师的广泛参与进来,才能增加其专业属性,尤其是青年专业教师师,更要通过政策引导与鼓励,参与到学生的实践生活中来;凸显专业属性,项目化教学是必经之路,通过立项帮扶团队进行实践的方式,为大学生的实践的视野聚集到与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的专业知识学习上做好导向作用,力求在实践中解决困惑、解决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良好。为了充分挖掘其思政教育元素,发挥其思政教育功能,需要社会、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活动过程中需要充分参与、有效指导,各角度充分挖掘其思政教育元素,有效地实现实践育人的效果,为实现新时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贡献青春之力量、青春之方案、青春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