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宏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3)
国务院在2015年5月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确立了到2020年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明确了“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基本原则。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在未来职业院校中会全面开启[1]。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培养人才来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职业院校的办学基础,办学定位及自身的特色,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专业结构,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有效适应现今社会、行业、企业的创新发展对各层次、各类型人才的需求。以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例,探讨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培养过程,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期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创新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行业引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以培养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为了促进人的创新而开展的教育就是创新教育。创业的思维、技能、意识等素质的教育则是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人才培育中运用使用多种方法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联结,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形成独特作用的一种教育,目标是既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使其创业才能得到提高,最终能够实现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的同步发展和提高。目前为止,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了一项巨大且创新性的任务,不是简单的教育环节相加,它包括通过教育提高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个性才干、文化素质和创造力。创新是创业的源泉,创业是创新的表现[2]。总的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努力做到“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进入20世纪以来,职业院校通过调整优势、明确方向,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在大学期间对于大学生而言,需要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这类的教育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本身基础弱,还存在有几个主要问题:
1.缺乏创新创业模式化教育
现在,很多的职业院校对于创新创业这类双向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在校期间,学校只看重专业教育,及后期的就业率,但是对于双向创造性教育往往都是忽略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一,双创教育并未得到学校的重视,并非学校的必修课程,只是作为一些类似选修课模式下进行;二,在学校的不同科目中,双创教育主要依靠老师进行,很多大学有关创业性的教育只限于就业指导。三,形式只限于商业竞赛模式及创业竞赛活动中,但是仅依靠这类的活动看不到实际效果。
2.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有待改善
课程涉及的课程十分的广泛。如:融资、企业的建立、管理和营销等,包括“基础创业”“企业领导力”等。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对于二元教育类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十分有限且零散。就算设立了课程也并不专业,实践课程与基础课程融合程度不足,缺乏综合性教育。即使部分职业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从数量来说远远不够。另外,在调查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业教育类的课程十分缺乏,完全跟不上现代发展状况;二是部分创业教育课程缺实际设计,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需求。
3.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有待加强
近十年来,我国教师的实力明显提高,同时,老师的素质不高和人员不足问题,依旧是很多职业院校面临的重大教育问题。在学校里,很多的大学教授虽然从事着管理教学工作和创业教育工作,但是大多数的教授没有相关的创业经验,对于理论培训方面缺乏系统性。因此,在平时的课程教育当中,无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分享。另外,老师的范围并不广泛。很多职业院校为了让学生吸收更多的创业知识,积极创办讲座并邀请企业管理层、投资家、社会成功人士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但是,大多数的学校没有邀请企业家来学校指导学生的相关活动,而且有些请来的企业家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所以讲座的效果并不明显。
4.需要改进创业创新教育的评估模式
双创教育中最关键的一步是评价双创教育,但是这一步往往被忽视。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并没有创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框架。目前,关于大学创业教育评价准则依旧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对于学生而言,大学依旧是衡量企业能否创立或盈利的准则。第二,职业院校及地方政府对于创业老师的评价体系各不相同,未能统一性。传统教师评价机制的存在导致创业型老师无法关注于创业实践研究。相反,他们在校内的传统评价机制上花费了大量精力,如教学科目、项目的研究、绩效评估等,这些因素根本不利于创建复杂性的老师队伍。
5.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体系建设不健全
双创教育的全面发展不可能一步就成功,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对于大学双创教育政府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可操作性、宣传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以及政策执行力不强。其次,风险投资不足。各地政府及学校缺乏风险投资,无法解决学生创业的金融性需求。最后,创业园的设施并不完善。运营模式、园区发展及管理模式有限,无法让学生创业教育得到实践,看不出实际教育效果。
目前职业院校水利类专业主要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等专业。目前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明确反映水利类专业是要培养水利类专业人才,但到底培养什么样的、具有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表述笼统,方向不明,范围也太大,结果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广而不专”的问题,理论知识精、操作技能强的学生难以培养出来[3]。
1.缺乏系统性
目前,国内各大职业院校对于水利专业的实践课程还缺少全面性,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对于水利类人才的培养,所用的方案各不相同,考虑的范围也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模仿其他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进行传统模块式的简单训练,在实践中没有正确的目标导向,教育方案也依旧停留于较高目标不能分层。它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全局观念贫乏,不能综合应用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应用性
学校课程内容过于理想化、简单化。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一,学校学生多,缺乏教学设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基础课就会设计得更为复杂从而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二,学生在实验中大多是轮流模式,导致实验的时间过少。学生不能达到培养目的,学生只能学习皮毛。三,所实践的教学内容没有具体数据且缺乏实际项目背景,跟不上行企业的发展。
3.未真正认识到“双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双创”计划的推广过程中,大多数的学校都是被迫性地完成相关教育工作,为的只是应付。而在实践中,老师、学生及学校三方都没有看重“双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而这种不到位的教育,再加上教学相关的考核制度不完善,老师们就无法正常开展实践教学,学生认为实际教学活动不合理,看不出好的效果,实践活动也仅仅是浪费时间。最后导致学生觉得浪费时间,活动积极性降低。
对于水利人才的培养需要综合化。培养专业性的水利人才,在培养基础水平上应该具有一定专业范围性。比如:水利管理人才应该具备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还需要有扎实的计算机、外语及数学方面的基础,而水利的基本理论知识也需要掌握好;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则可以培养水工建筑物结构、水利施工技术、水文水资源等各方面的知识。
1.开创“双创”教育的新模式
首先,大学的必修课应设置双创教育的基础课程。在这一方面清华大学的创业英才班、创业特训营等教学模式是较好的例子。其次,将专业性与基础性知识相融合,并将这一模式辐射至所有学科。最后,致力于组成“校-行-企”的产学研合作联盟。
2.开发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双创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需将学生的“需求-理论-实践”三方面有机融合。首先,创业现状、政策、人员必备的心理素质、未来或遇到的一些困难等与创业相关的基础课程以及水利类专业课程是理论课程不可缺少的。其次,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有机结合,既要开发有权威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又要有计划地在实践当中加入理论,开设课程并举办创业活动。最后,分级式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开设双创教育课程,有重点在专业方面培养“双创”能力。
在结合各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在水利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综合“创业创新”相关的目标,一步步去完善水利实践教育机制。而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中,主要包含基础教学、技能提升、综合能力三方面的实践教育。
1.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技术素质是保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全面掌握了当今时代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才能进行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教学,才能使这种教学达到技术同步性的要求;只有双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技能型人才[4]。教师可以参与到实践教学和培训活动中,鼓励教师去水利企业中体验真实的工程项目建设,并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运作相结合。可以与企业联系,并聘请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课堂讲授、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定期给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介绍在生产科研中的经验体会,拓宽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思考水利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开拓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给学生带来课本上无法学习到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可以考虑到实际问题,并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
2.丰富教学资源
内外部教学资源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无论是培训教学、实践平台的教学,资源都是很关键的因素。因此,职业院校在实施的过程中需,尽力取得政府的认可与支持,才可以更好地建立起与之相关的组织,让学生的培训机会提高。同时也可以关注与企业的合作,使教学资源建设得更丰富。
3.完善考核机制
在水利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评价学生的教学效果和创新能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它既可以站在客观的角度反映学生在创新、就业、创业这三方面是否掌握得比较全面,也可用于反馈该教学体系是否需要改进。职业院校可以为水利实践教学考核建立相应的领导班。该类型领导班就负责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个事项,比如制定指标体系和权重系数、具体要求、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在该体系中共同进步。除此之外,还要制定以目标管理为原则的“学校-学院-实验室-教师-学生”5级联动机制,把学生和老师的意见考虑在内,同时将实践评价和老师评价的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信用和参与性。培训、实践、创新和创业活动联系起来,引起师生的关注,形成实施工程管理、创新创业、激励与约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机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水利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对于水利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针对这种情况,职业院校水利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未来水利行业的实际需要培养专门人才,这不仅能够对水利行业人才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不断保障水利行业人才的供给,这对于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和长远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