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共治”构建自然生态经济系统初探

2021-12-29 11:15郭庆妮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9期
关键词:水土土壤侵蚀环境质量

郭庆妮

陕西省地质科技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56

中国是全世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引发区域生态系统退化、水域环境质量恶化、经济社会严重受损的重要过程。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显示,我国土壤侵蚀总面积294.91万km2,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31.12%;其中,水力侵蚀129.32万km2,风力侵蚀165.59万km2。中国水土流失研究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及贵州高原,涉及陕西、宁夏、内蒙古、甘肃、贵州等省区。

有学者基于2000-2015年多年气象数据、植被数据以及地形、土壤数据等,应用RUSLE模型,可以模拟得到我国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表明:严重的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及云贵高原,涉陕西、宁夏、甘肃、山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此外,辽宁、山东、重庆、湖南、江西等省区也有中、轻度的土壤侵蚀。统计显示:全国土壤侵蚀模数大于20thm-2a-1的县(区、市)共251个,面积达66.78万km2,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7.04%。其中,土壤侵蚀量在30thm-2a-1以上的区域主要位于在黄土高原核心区的陕西榆林东南部、延安北部,甘肃庆阳北部,以及位于云贵高原西部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的部分县(区、市)。在上述县(区、市)的外围地区,以及宁夏固原、中卫,甘肃平凉、定西,云南省临沧、普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以及西藏昌都地区南部,土壤侵蚀量也都超过了20thm-2a-1。由上述数据标明表明:陕西省是中国土壤侵蚀严重的省份,主要分布主要位于在黄土高原核心区的陕西榆林东南部、延安北部[1]。

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等各类污染交互影响、相互转移,环境问题往往涉及多种污染物、相邻地区、不同部门,污染防治措施也具有协同效益。一是土壤对地下水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土壤的吸附作用可一定程度保护地下水质不受外界干扰,另一方面受污染土壤在降水淋滤作用下可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我省是个农业大省,关中盆地是我国主要粮棉生产基地之一,农药化肥大面积使用。土壤对农药有机物具有吸附性,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省农作物生长区,土壤已受到农药污染,氰化物、滴滴涕、六六六均有检出,但地下水质并没有相应物质检出,显示出土壤对地下水较强的保护作用。施入土壤中的氮肥经过亚硝化和硝化细菌的作用,被氧化为硝酸盐,硝酸盐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很容易随水淋失,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磷肥可通过农田径流进入地表水中,间接影响地下水质。农田施用化肥农药、降水造成的氮、磷流失以及污水灌溉造成的复合污染,使污染组分以各种方式透过土壤向地下水入渗,将水污染源从点扩大到面,从而严重污染了地下水环境。二是地表水对地下水质的影响。我省地处内陆,地下水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主要供水水源之一。由于超强度开采地下水,自20世纪70、80年代,渭河及其支流的傍河水源地如渭滨水源地、灞河水源地等均产生了地下水降落漏斗,河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河水对地下水的侧向补给使污染物的运移具有了水动力条件,污染的地表水成为地下水的污染源,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三是地下水开采对地下水质的影响。地下水开采是影响地下水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常在,“打赢蓝天保卫战”应把焦点放在“水土共治”。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借鉴国际国内经验教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底线思维,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效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落实《水十条》,基本考虑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协同治污、系统治水。我国已历经4个五年流域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实施,当前应着力增强环境保护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统筹做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维护流域生态环境功能。对策一是实施流域环境综合管理。落实《土十条》,基本考虑是夯实基础,实施土壤环境分级分类风险管控。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应坚持有限目标,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着力探索土壤环境管理模式,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能力,牢固树立以风险管控为主线的土壤污染防治思路。推进水土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水十条》《土十条》任务安排,需要突出关键环节,加快立法进程,进一步完善水土法律法规标准,推进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制定,把水土污染防治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并着力改革完善环境治理体系,落实政府、企业和社会环保责任,提升治理成效。大力实施水土共治,精准发力提升水环境质量,分类防控土壤环境风险,全力推进各项环境保护工作,用环境质量改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还人民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承诺,也是对世界和未来的担当,体现了中国的制度和文化优势。绿色发展将成为中国新的竞争优势,也将为人类探索新发展道路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水土土壤侵蚀环境质量
环境检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东辽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陕西省汉江流域2000-2015年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岗托土壤侵蚀变化研究
基于GIS与RUSLE模型的毕节市土壤侵蚀动态变化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
故乡的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