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岳 王惠霞 刘锡基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515)
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是高职院校最基层的党组织,具有立德树人、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的责任,落实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和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影响高职院校的科研发展和党建工作[1]。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因素,提出一些新的举措,在从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重视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工党支部的创新活力。
当前高职院校是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但是教工党支部还存在着一些不能适应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地方,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削弱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2]。
高职院校是以所在二级学院或者专业教研室为单位设置教工党支部,形成了纵向的基层党组织管理体系。当前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活动日益活跃,各类工程技术中心、课题组、科技创新团队、高水平专业群等多样性组织纷纷建立,教工党支部也应根据基层技术服务组织设置方式的变化来做出与时俱进地调整。专业间的相互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形成了跨不同的专业、院系和学校,甚至突破学校间的界限而组成的教师创新团队,教研学协同在不断推进,更需要有灵活的组织形式。经统计,在党支部设置的问卷调查中有48.7%的参与者认为党支部设置合理,符合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际,规模适度。有46.15%的参与者认为设置基本合理,与实际工作脱节,仍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整。还有5.15%的参与者认为党支部设置不太合理,影响了教师党员作用发挥。由此可见,调查中据师生反映的情况,教工党支部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活动主要是集中教工党员一起学文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等传统方式,致使相当多的党员对党支部的活动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教学等业务工作是一个学校的主要工作,所以高职院校很难保证教工党员有固定的集中活动时间,实际上出现了重业务、轻党建工作,使得党建和中心工作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多数党员普遍认为支部组织的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较为枯燥,效果不太好,因此相当多的党员参与党内活动兴趣度不高[3]。通过调查,有34.6%的参与者认为组织生活有一定形式,内容不丰富,有22.82%的参与者认为组织生活形式单一。42.58%的参与者认为组织生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比较丰富。由此可见,仍有57.4%的支部存在说教多,形式不新颖的问题。
高职院校党建的一个重要难点是青年教师党员发展。随着教师结构的变化,对发展党员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在一些高职院校的高层次、高学历教师中发展党员,困难较大。部分青年教师不愿意入党,甚至也不太愿意参加支部组织的政治学习。党支部工作形式简单、内容单调,脱离了青年教师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还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党内活动不能发挥引导服务青年教师的作用。
教工党支部支委主要由专业教师或者二级学院副院长兼任,没有设置专职组织员。当前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工作压力越来越重,支委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兼顾党务工作,进一步导致支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同教学、科研等工作分离的“两张皮”现象的出现,削弱了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调查发现,27.56%的参与者认为所在党支部的班子政治素养高,但缺乏精力;有64.5%的参与者认为自己所在的党支部的班子讲政治、年轻、有文化,结构比较合理:有7.94%的参与者认为班子不团结,政治素质不高,不能及时开展党支部活动。由此可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党支部班子缺乏活力,没有发挥应有的战斗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教工支部支委存在党建理论知识薄弱,一些党建工作职责不明确,导致党建工作效率较低。由于大部分教工党支部支委没有相应待遇且党建任务重,导致支委稳定性不足。支委的工作积极性比较低,对党务工作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降低了党务工作的效果。
客观来讲,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来自于多方面,既受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大环境的客观影响,也有高职院校教工支部支委主观能动性不够等诸多因素。但归根到底,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学、科研工作和专业建设等是“硬指标”,而党务工作是“软指标”[4]。因此业务性工作成效明显,可以进行比较和量化;党建工作没有具体客观标准,无法直接量化的工作,价值易被忽视。在高职院校的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党建工作重视不够的倾向。
教工党支部的支委大部分是业务干部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党务知识的培训,对于党建的含义、开展的方式等关键内容也不熟悉,没有形成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手段。有一些党支部学习、汇报、民主评议等往往流于形式,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正常,甚至除了表决、参观考察外,很少开展其他组织生活。部分支委不愿做党务工作,缺乏精准提升业务的动力,对党建工作仅仅被动去做,对党务工作也没有激情和动力,不注重学习党务知识。
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没有完全落实、没有计划,因此比较随意。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到位,民主评议党员不规范,民主生活会形式主义现象明显,支部工作活力不足。有的党支部仅仅满足于开会和发文件,有的支部在党员管理上不敢动真格。党员的教育管理比较弱,对党员数量发展重视,而对管理和教育党员比较忽视。党内活动学习的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方式单一,效果较差。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责任落实的关键,是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支部考核评价。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党支部的责任考核评价体系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缺乏具体的考核机制和实施细则。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高职教育也步入了内涵式发展的“双高计划”建设的新阶段,适应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新需要,党支部全面从严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指导下,教工党支部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实现党组织功能覆盖、党建工作全面过硬。
打造“1”个品牌服务活动:“党员服务先锋岗”,以先锋岗授牌和宣誓仪式来强化教工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担当意识、带头意识,让学习教育真正发挥出作用。运用“机电学习先锋”、“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来引导广大教工党员学习党的理论、在平台上讨论交流观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5]。同时通过线下的集中学习,引导教工党员在学懂弄通、入脑入心上下功夫。支部可以通过上述两个学习平台来管理党员,从而实现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集中学习的无缝对接,党员教育管理全程覆盖。在平台上,支部也可以积极组织学习和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决策和部署,引领教工听党话、跟党走,把教工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支部通过“讲党课、学党史”、“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教工中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而有效抵制各类错误的文化思想,保证教工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方向和原则,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又红又专的搞技术技能人才[6]。制定“3”个党员制度“上墙”:深入落实教工党员联系学生,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使党建文化“上墙”;教师党员佩戴“党徽”,使党员身份“上墙”;将先进党员事迹张贴至线下宣传栏,并推送至线上宣传平台,使党员事迹“上墙”。
将党的建设与教书育人、科研、服务社会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使党支部成为先进思想的引导者,特色载体的推动者,典型示范的辐射源,中心工作开展的强大助推力。通过“1+1+1”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支部在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上不断取得成效。在人才培育方面:通过推行1名教工党员+1名学生党员+1名学生的“导师制”,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抓手,开展学生科研导航活动,教工党员担任科研导师,开放实验室及科研课题,促进师生共成长。在教学科研方面:通过推行1名党员教师+1名普通教师+1门课程或1个课题的结对形式,以“教学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为中心,以共同申报项目、撰写论文为抓手,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开展科研活动,攻克科研问题。服务社会方面:通过推行1名党员+1个企业+1个企业难题的服务形式,主动与企业对接,为地方服务。
组建以专业为依托的专业建设党小组,由专业主任(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通过研究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内容,融入党建内涵建设,将思想引领、政治引导和国家荣誉感树立等内容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构建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完善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方案,培养有正确世界观的创新人才。通过研究党的政治思想精髓,凝练成知识模块,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建设课程思政,形成标准化教学流程,并将该知识模块和教学流程融入专业知识体系,指导教师教学中实施,保障课程育人和日常教学相互融合。加强教师课程育人能力的培养,强化教工党支部对各专业建设党小组课程育人成效的监督与反馈,搭建课程育人共建、共享的平台,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强化专业建设党小组的作用,建立专业重大事项决策前必须先经过党小组讨论通过方可执行的机制,同时,专业建设中的难题也应优先由党小组成员承担。
进一步深化以教师发展方向为引导的教科研党小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教科研能力互馈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攻关能力和第二课程育人能力,把党员培养成优秀的骨干教师,创新教学和科研组织方式,通过搭建教科研交流共享平台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并融入党的思想政治体系,通过第二课堂、创新服务活动、技能竞赛、项目进课堂、社团协会等渠道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成才。
支部要充分利用党章等规章制度规范党员行为,遵守师德行为规范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格监督党员履行义务、遵规守纪情况。支部要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支委之间、支委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每年谈心谈话不少于1次,支部要及时掌握了解党员思想动态。通过每年的组织生活会,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摆和解决问题。党支部每学期末向党总支汇报1次学习、思想和工作情况、党支部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支部要以师德建设为切入点,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表彰激励,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一是以教学技能大赛为载体,强化师德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为契机,在全院教师中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和岗位练兵活动,开展“传帮带”活动,教育和感染青年教师,使他们开阔视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二是加强老中青教师的交流协作。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通过教学研讨等活动,加强老中青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学术交流和协作,在活跃教师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高尚师德。
全面从严治党与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密不可分,在开展党支部建设工作时,要落实“从严化”“从实化”要求,不断增强教工党支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面对新时代,教工党支部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了解和掌握广大师生党员的思想动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通过教工支部的建设,对照标准改进,打造党建样板党支部,全面提升支部的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