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 焦 洁
【案例呈现】
小刚是一名性格内向的初三学生,今年14岁,是家中的独生子,他的父母都是本科学历,家庭条件一般。母亲性格强势,对孩子期望较高;父亲忙于工作,与孩子缺少情感交流,教育多以批评、说教为主。小刚从小成绩名列前茅,初三寒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家隔离学习期间小刚因沉迷网络游戏,成绩出现下滑。小刚意识到这一点时,虽然努力学习,但成绩始终不见起色,自信心倍受打击,加之父母的指责和不满,亲子间冲突不断,小刚出现焦虑情绪。
【分析与疏导】
第一阶段:建立关系,缓解情绪。
一模成绩公布后,当得知自己最擅长的数学没考好时,小刚情绪失控,在教室里大哭,被班主任领到咨询室。这是小刚的第一次心理咨询。刚进来时,小刚表现出明显的紧张和不安。
小刚一直很努力,是众人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居家隔离期间,他开始偷偷玩游戏,被父母发现并没收了手机,父亲甚至还动手打了他。此后,他与父母经常发生冲突。开学后小刚因成绩明显下滑,班主任与他进行了谈心。这次谈心让小刚意识到了时间的紧迫,心理压力很大。考试前一周,小刚几乎每晚失眠,注意力很难集中。数学是他最擅长的科目,但一模成绩并不理想,他担心再也追不上来了,因此情绪失控。此外,全班同学都看到他哭了,他个人感觉很丢人。
面对情绪激动的小刚,我主要运用倾听、共情等技术引导他表达,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反应是正常的,老师是理解和接纳他的,这样就为他营造了一个安全的诉说氛围。通过宣泄,小刚的情绪得以缓解,初步咨访关系得以建立。
第二阶段:收集资料,改变认知。
小刚自述与班主任谈心后,他就再也没玩过游戏,每天学习到很晚,但是考试成绩仍不尽人意。小刚有时感觉自己很傻,明明初三了,为什么还要玩游戏?距中考还有两个多月,小刚担心以自己目前的状态根本进不了重点高中,让父母和老师失望,甚至现在都不敢看他们的眼睛,担心他们瞧不起自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刚自尊心很强,自我要求也很高,接连的“失败经历”让他产生了深深的自责。他的观念里存在很多“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的不合理认知,如“努力就必须有进步”“我再也追赶不上来了,努力也没用了”“我考不好,老师和父母一定会很失望”等。
本阶段我是主要围绕他这些不合理认知开展工作的,通过自我澄清技术、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帮助小刚改善自我认识和评价,让他意识到是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以此减少挫败感给他带来的消极影响。
本阶段咨询结束后,我给小刚布置了一个作业:列举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下次咨询时带来。
第三阶段:挖掘资源,重拾自信。
一个星期后,小刚带着他的作业来到了咨询室,这张纸上的优缺点有着明显的失衡,缺点远远多于优点。小刚自述从小到大,很少有人夸他,感觉自己除了学习没有别的优点,现在连唯一擅长的学习也变得不好了,他对自己很失望。事实上,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小刚有许多闪光点。比如,学习刻苦努力,基础知识扎实;性格随和善良,人际关系较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等。在小刚的讲述中,我还发现他是一个很有时间观念的孩子,自控能力很强,能及时、果断地摒弃游戏等。
本阶段我主要运用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理论,帮助小刚聚焦例外资源,充分挖掘和肯定小刚的积极因素,帮助小刚找到自身的行动力量,增强其自信和自我效能感。比如,小刚说自己每次努力都无果时,我问道:“有没有进步的地方呢?”通过提问唤醒他的例外资源,让他意识到在努力之后还是有进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让小刚意识到失败背后还有很多进步的地方,增强他改变的力量和信心。
第四阶段:家校联合,携手助力。
小刚自述从小父母对他要求就很严格,批评和指责较多,很少表扬他。对于未来,父母也是给予了很高的期待,所以小刚从小就很努力,不想辜负父母,希望成为全家的骄傲。之前因为玩游戏和父母发生了很多冲突,但小刚知道父母是爱他的,所以他很自责。父母很担心小刚的焦虑影响到中考,主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家长成长沙龙,每周一次,共计四次。
沙龙中,我了解到,在对小刚的教育上,父母采用的是问题视角,更多的是挑剔孩子的缺点,希望以此“激励”小刚进步,而这恰恰造成了小刚的自卑心理。对于玩游戏这件事,父母也是想尽办法阻止、批评、指责,甚至断网、断电,忽略了小刚的感受和需要,亲子关系在一次次冲突中出现了裂痕。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父母也很焦虑,更让他们关注孩子的不足,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家长成长沙龙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帮助家长从积极视角看待孩子的行为,如孩子能主动放下手机投入学习;孩子即便没考好,依然在努力;孩子想各种办法提高成绩等。我们引导家长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同时,家长成长沙龙还通过家庭视角观,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不是单线产生的,而是与整个家庭的互动方式有关,改变孩子需要父母先从改变自身开始。
通过四次个体辅导,小刚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成败,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中考。参加四次家长成长沙龙后,小刚父母也意识到要从自身改变带动孩子成长,多多鼓励孩子,帮孩子树立自信。后来在二模考试中,小刚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案例反思】
小刚的情况不是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在初中阶段较为常见。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由于情绪具有不稳定、易波动的特点,他们很容易被情绪所困扰;另一方面由于生活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弱,在面对升学压力和成长中的各种烦恼时,他们常常不知所措,陷入自卑。因此,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都应对其积极关注、及时发现、适当引导,帮助孩子探寻方法,引导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
另外,父母的鼓励和肯定是孩子找寻内在价值感、认同感的重要来源。父母除了关注成绩外,更应该看到孩子的需要,及时关心和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