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2021-12-29 08:51孙百星李晓东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融合旅游

孙百星,李晓东

(1.新疆大学 旅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46;2.新疆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46)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能够使旅游者获得“双重体验”,又能激活和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达到“双赢”局面,提高文化旅游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获取资源的能力,从而使得竞争力得到提升。从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重组成立背景出发探讨中原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更好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原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展开研究。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名词概念,首次出现是在《启蒙辩证法》一书当中。198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行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和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2000 年,又提出“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是指那些包含创作、生产、销售内容的产业”[1]。在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修订版《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对文化产业有专门的定义,文化产业是为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创造和提供的文化及相关产品和使用文化及相关技术产品的各类文化生产和服务活动的一种集合[1,2]。

(二)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的概念,学者对其界定标准还不统一,但都认为它是紧密围绕着“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重要因素共同展开的。所以关于旅游产业的概念可以这样定义:“以各类旅游者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配套设施,满足和实现旅游者在从事各种旅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旅游服务需求,实现各类旅游者在其物质、精神层面上共同追求的一种综合性旅游产业[1,2]。

(三)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在受到技术融合的影响作用前提下,不同产业或者是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和相互融合渗透,从而最终形成一体化的新技术产业属性或同一新型产业的一种动态融合发展的过程[3]。

(四)融合路径

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一些先知型的企业在把握和细分各自产业链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借助技术创新手段打破原来的两大产业边界,将渗透或覆盖范围扩大到了对方的产业活动领域,再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实际对两大产业活动进行整合、优化、再造,逐步形成一条涵盖两大产业链核心价值活动的新价值链,经历从技术的融合到产品理念、业务融合,再到市场融合,最终实现两大产业融合。这种融合经历从低级向高级、从局域向全域发展的过程。从推进手段看,这种融合既需要有技术创新、消费需求变革、市场竞争需要等内生动力,也需要有政府管制变化、政策调整等外部推力[4]。

二、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研究分析

(一)体制改革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提供制度保障

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组建成功。同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改组完成,这表明政府全力支持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2020年5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印发的《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的意见(讨论稿)》中明确提出“两个”奋斗目标,标志着新时代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正向纵深推进。

(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河南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如世界武术“圣地”嵩山少林寺所在地商都郑州、龙门石窟所在地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洛阳、《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古都开封、太极的发源地焦作陈家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遗址”殷墟安阳、《说文解字》作者许慎所在地漯河,均坐落于河南境内;哲学文化方面,中国的三大主流文化儒教、佛教、道教也都曾在河南设立基地并由此向外发扬光大;精神文化方面,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如大别山革命老区、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焦裕禄纪念馆、任长霞纪念馆、杨靖宇纪念馆、安阳红旗渠等资源遍布全省各地;自然资源方面,五岳之一的嵩山、焦作云台山、信阳鸡公山、母亲河黄河、洛阳的洛水等众多的山川河流风光秀美,引得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众多千古佳话。

(三)文化和旅游融合依托村落、城镇等空间载体

文化和旅游融合是实现文化高效能传播的必然要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要实现文化价值,促进文化创新,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村落、城镇成为公众和游客分享文化旅游融合价值观、体验感的最佳载体,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城镇、村落等空间载体注入文化元素,增加文化参与体验项目,丰富产品供给,成为传播文明、体验文化、展示特色的重要窗口。如漯河市临颍县南街村、许昌市禹州市神垕镇等。

三、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面临问题分析

(一)文化旅游融合产品体验性不足,品牌影响力有待加强

河南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企业之间多为“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合力进行发展,无法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导致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影响力有待加强[5];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者日趋多元的旅游消费需求不相适应,文化旅游产品挖掘不充分,彰显不出文化内涵,不能对游客在文化层面上产生巨大的吸引力[4]。如华佗、杜甫、苏轼等这些被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在河南省境内都留下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但却很少能被充分的利用起来。

(二)缺乏文旅专业人才支撑

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关键在于专业人才,需要专业人才利用创新技术带动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随着文化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员数量难以满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的矛盾日益凸显。同时,在专业人才教育和培养中存在旅游管理专业的高学历教师、“双师型”教师短缺现象,旅游类从业人员后期培训强度不够,未能及时提升专业化水平和服务素养,文化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支撑不足[6]。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专业人才发展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三)公共服务不完全到位

近年来,中原地区公共服务发展迅速,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基本覆盖到全省所有县市。郑州将全面建成“米”字形的高铁综合交通网络,未来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3 小时经济圈将覆盖范围扩大到1000 公里内的城市,服务人口近7.9 亿人。郑州将会继续拥有普通铁路优势,并和高速铁路网共同形成“双十字”优势。同时,郑州机场的航线网络覆盖欧亚美三大经济区,涵盖全球主要经济区。然而,文旅行业公共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旅游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具体表现在餐位数量供给略显不足,餐饮种类多样化程度不高,产品层次水平有待提升;旅游购物设施规模化效应不足,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需要更新完善,旅游购物潜质与旅游者购物需求存在落差,购物环境有待改善;旅游交通道路设施更新换代速度不明显,旅游体验感与心理预期有差距。[6]

四、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要建立和健全宏观保障体系

1.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政府要对全省的文化旅游资源做到心中有数,提供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政策支持,做好产业发展和融合的规划,例如对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建设要做到规划先行,引导它们聚集发展,发挥聚集效应。政府要鼓励支持大型文化旅游活动的举办,提高产业融合力度和人气聚集。对于有想法、有能力的企业进行引导和鼓励,加大土地等政策支持,帮助两大产业能够快速的融合[6-8]。

2.建立和完善资金保障体系

政府要在投资、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积极帮扶,也要扩展投资融资渠道,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适当进入,整合各方力量扩大投资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资金上的援助[6-8]。

3.积极引进和抓紧培养优秀人才

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是重要保障。因此,一是要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在职员工的继续培训;二是政府要积极研究和制定吸引相关人才来豫的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和支持相关专业人才之间的流动交流,并和其他省份积极协商建立人才交流共享机制[4-8]。

4.提升载体平台

利用好各类节庆活动的同时,积极吸引国内外重大会议等在河南的落地以及举办[9],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在国际和国内有影响力的产业展会,展示企业文化,宣传河南形象,吸引世界和国内的目光聚集到河南。如上合峰会、博鳌亚洲论坛秋季高峰会议在河南郑州的成功举办就吸引了国内和世界的目光聚集到河南。

5.优化旅游各要素,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在保持郑州以及河南在全国交通网络优势地位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实施交通畅达工程,完善旅游交通建设及配置;完善特色中原餐饮体系、打造酒店、客栈、民宿、露营地等多元住宿接待体系、加快购物品牌体系建设等旅游多要素发展以深化文化旅游体验[10]。

(二)企业要加快发展,强化合作

1.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

各个企业要利用文化产业高附加值、强融合性属性,将河南文化、中原文化注入更多的旅游产品中,培育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产品,从而在市场上打响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力[7]。例如《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品牌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2.企业要深挖游客需求

文化旅游产品是能够满足游客深层次的需求,和之前单一的文化产品、旅游产品相比,它更具有吸引性和互动性。文旅企业要以旅游者的深层需求为导向,遵循消费需求的变革,创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融合产品,从内部推动两大产业的融合[10,11]。

3.企业宣传渠道要多样化,营销手段要丰富化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营销资源,加大对特色营销、新媒体营销、节庆营销等的利用,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活动、微信公众号、微博、微视频的优势;另一方面要结合传统媒体和现代新媒体,扬长避短,激发出各自资源的潜力,从而构建营销策略体系,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河南。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融合旅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融合》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旅游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