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市教师发展中心 张会超
和我一个办公室的陈老师告诉我,上午有两拨孩子来找我,都是为了同一件事——就是如何去解救“小荷初露”楼门口房檐上的无主小猫咪。
我赶紧跑过去看,发现那个小东西正在高高的屋檐上望着地面嚎叫,想跳到地面上来却又不敢。我和几个孩子围拢到一起,伸出手呼唤它,可它依旧因为它所在的平台距离地面太高而不敢跳下来。
于是我连忙找来后勤的师傅们帮忙,一番周折之后,小家伙终于平安落地了。不过这还没完,就在放学之后,一帮孩子又来找我,想要把小猫带回家去养。我告诉他们,养猫很不容易,现在看着好玩,清理排泄物可就没那么美好了。再者,没有家长同意,他们是不能随便带动物回家的。
几个孩子泪眼婆娑地走了,可没过多久,学校办公室的电话来了,原来有一个孩子征得了家长同意,可以领养小猫咪。就这样,这只刚刚还在嚎叫、无依无靠的小猫咪开始了新的生活。
一只小猫咪,牵动众人心。救助猫咪事虽小,但其中有大爱。一个爱猫如此的孩子,内心肯定是柔软、善良的,和暴力、凶残那些晦暗词汇搭不上关系。待他将来长大成人,想必也会是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他人的人。
放眼教育界,将培育一个内心充盈爱的人作为教育目标的学校和教育同仁为数不少,但在教育实践中,他们之中有些却往往违背了初衷。
现实教育中,肆意延长孩子的在校时间、缩短孩子的吃饭时间和睡眠时间、无限加重孩子负担、让考试成绩成为孩子唯一追求的例子比比皆是。什么家国情怀、同窗之谊、学会爱人统统靠边站,漠视教育应以爱为基础。这与素质教育的方向背离,更与学校要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相左。如此教育者,口口声声说是对学生负责,不如说是对自己的“业绩”负责——把考上重点学校的学生数量当作教育的终极目标,并视作教育生涯的“高光时刻”。
这不是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时代新人,这更不是我们所向往的教育图景。教育,应该包含感知、创造和传递爱的过程。因为妒忌同学成绩好而将其刺死,这样的案件已不止一例。凶手年纪轻轻却那般残忍,丝毫不顾及同窗之情。但凡行凶者心中稍有仁念、稍有同理心、稍有爱人的能力,他们便不敢、也不忍刺出那夺命的刀。心胸如此狭隘、学习压力如此之大,很难说这种人格的形成与分数极致追求模式无关。
一只小猫咪,一段小感悟,只言片语而已。我们的孩子,又何尝不像那站在高处、心惊胆战、不知该何去何从的小猫咪呢?在素质教育已经写进法律、写进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大背景下,蓄意违背者依然大有人在,并为以考试为教育唯一目的的教育模式站台、唱赞歌,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教育者反思吗?
希望有更多有识之士为实现真正的教育鼓而呼,唤醒更多教育者对孩子们情感生活和道德发展的关注,让更多像小猫咪一样无助无辜的孩子被“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