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老年大学精神的培养、实践和弘扬

2021-12-29 02:22□李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爱生争先敬老

□李 兵

老年大学要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有所作为,老年大学精神的培养、实践和弘扬必须放在重要位置。笔者认为,新时代老年大学精神,不仅要具有老年大学的特点,还应该突出时代的特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要求,更应该很好地落实党和国家对老年大学发展的期望。

当前,我国对老年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以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为关键,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整合社会资源、激发社会活力,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

笔者认为,新时代老年大学精神在实践层面可以从“学校的核心”“管理者的服务”“教师的奉献”和“学员的作为”四个维度构架。

学校的核心精神:改革创新、争先创优

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的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

改革创新是老年大学科学发展的催化剂。不改革则生弊病,不创新则落后。中国老年大学的四十年就是不断改革创新的四十年,就是在改革创新丰富成果基础上不断持续科学发展的四十年。

争先创优。争先创优是老年大学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以争促建设,以创助提升,一直是老年大学的主要工作思想,也是卓有成效的传统做法,应该传承。

管理者的服务精神:敬老爱生、人性服务

敬老爱生。老年大学的特殊性是“老”,针对社会属性的“老”要敬,而针对学校的“老”要爱。没有“敬”就没有老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老年教育,没有“敬”和“爱”就没有老年大学。

人性服务。管理就是服务。学校就是要以服务育人。老年大学不同于普通学校,应当根据学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人性化服务。在心理方面,要以和为贵,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办学方面,要改善教学条件,尤其要进行适老化改造,还要开设学员喜欢的专业,竭尽全力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

教师的奉献精神:乐于奉献、诲人不倦

乐于奉献。奉献是发自心底的自愿付出,是善行、是信仰、是追求、是境界。以奉献为乐是老年大学教师的崇高精神境界,同时也是老年大学教师管理的正能量导向。除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外,老年大学最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奉献精神。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在老年教育中也具有积极意义,这是由老年学习心理与教学方法而决定的。在教学中实践开心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做到八个“一点”,即精一点、少一点、慢一点、板书多一点、多重复一点、多巩固一点、多练习一点、多辅导一点,都是十分有益的。

学员的作为精神:自信人生、老有所为

自信人生。自信是一种胆略,自信是一盏明灯。在老年时期,如果缺乏自信,就不能继续前行;如果丧失自信,前途将会一片黑暗。不少老年大学都有一句口号是:“跨进校门就年轻”,就是鼓励学员正确看待晚年,倡导学员树立积极老龄观,规划好晚年人生,做到自信、自立、自强。老年大学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应当传播自信文化,帮助学员树立走向第二人生的自信。

老有所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习总书记将“有所为”放在首位,既为老年人如何积极看待自己、以积极心态过好自己的“重要人生阶段”指明了方向,也鼓舞老年人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实践中,老年大学要将“有作为”作为学员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办学目标,处理好学、乐、为的关系,摆正三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

因此,我心中的老年大学精神应是:改革创新、争先创优;敬老爱生、人性服务;乐于奉献、诲人不倦;自信人生、老有所为。■

猜你喜欢
爱生争先敬老
踔厉奋发守正创新勇争先奋楫扬帆清风正气开新局
省委统战部第十三党支部争先举措
国和一号 创优争先
篆刻
“葡萄哥”的敬老情
敬老爱老防跌倒
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展出多种无人机产品
教师品德修养浅谈
要以争先创优实际行动落实十八大精神
勤劳致富 敬老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