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向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的老年大学,要保持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地发挥老年文化建设主阵地作用,为老年文化事业培养生力军。
(一)把文化建设放在老年大学的重要地位,是由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老年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树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方面,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数量上讲,老年人占比都十分巨大,因此,具有很大作用和优势。老年人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高的社会威望,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可以起到抓一代、促两代、带三代的示范效应。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涨,老年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发挥老年大学在老年文化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加强老年文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满足其文化需求,增强其文化自信,是老年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
(二)把文化建设放在老年大学的重要地位,是由老年大学办学宗旨和目标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老年人“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要求,就是老年大学的宗旨和目标,这一要求是政治要求,也是文化需求。有作为,不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实践者、传播者、传承者和监督者;有进步,最根本的是老年人要不断学习,与时代同行,在树立共同理想、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下,以理性平和、善良守正、积极健康、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生活、融入社会,积极投身现代化信息化大潮;有快乐,老年人的身心快乐不仅是衣食无忧的快乐,更是一种有文化、有修养、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引导和培养老年人做到了这“三有”,从国家和社会层面上,就解决了文化养老的问题。老年人过上了“三有”生活,意味着他们过上了高质量的生活,成就了高质量的人生,文化自信就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更能根植于老年人的心底和行动中。
(三)把文化建设放在老年大学的重要地位,是老年教育多年成功办学的经验总结。老年大学在兴办之初,基本上定位为追求快乐、满足兴趣、增进健康的康乐型。随着办学进一步深入,逐步认识到老年教育还具有拓展交往、补偿需要的功能。老年人退休以后,借助老年大学这个平台,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拓展社交范围,重新构建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开启新一轮的社会化;同时,老年人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在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自由发展,弥补年轻时留下的遗憾,这就是补偿需要。随着办学的不断深化,大家普遍认识到,老年教育虽然有自己的特殊性,但从本质上讲仍然属于大教育、大文化的范畴,具有教育和文化的一般属性,即教书育人、以文化人,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做适应新时代新生活的新老人。在提升老年人的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中,老年大学是大熔炉、主阵地、催生器。
(一)坚持思想政治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要探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与集中学习教育有机结合的措施,加强对老同志的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活动、进团队。把坚定“四个自信”纳入老年人意识形态工作之中,宣传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讲清楚成就背后的理论逻辑、制度原因,增强老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和底气。把凝聚老年人共识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解决实际需求,又解决思想问题,做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责任明确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和机制,加强思想政治督导工作,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观念。
(二)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老年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老年大学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老同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以“树长者风范、做文明老人”为目的,提高老同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要强化信仰信念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引导老同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坚持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大力推进老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强化老同志的社会责任、奉献意识。
(三)主动担起社会责任,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老年大学要主动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认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努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结合老年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渗透贯穿到老年大学的课程和活动安排中,具体化为学员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让中华文化在老年大学结出丰硕果实。
(四)坚持教学与活动相融合,培育人与出产品相结合,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事业。教学与活动相融合,教学为活动培养人才,提高活动质量;活动为教学展示成果、扩大教学影响,这是老年教育出产品、出成果的必由之路。要在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形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育更多更高水平人才的基础上,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文化产品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节目,让老年文化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感召力,为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做出贡献。老年文化的创作和展出,要坚持高格调、有品位、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要坚持老年文化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经常性地组织文化节目下基层、进社区、进学校,感召他人,奉献社会。
(五)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宣传信息工作。宣传信息工作是老年大学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坚持党性原则,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大力挖掘宣传老年人“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典型事迹、老年大学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生动实践,提高信息宣传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坚持大宣传的理念,既要利用好网站、公众号、校报校刊等自办媒体搞好宣传,还要利用好上级党政传媒扩大宣传和影响;既要发挥专兼职信息宣传员、通讯员的作用,也要发动全员重视信息宣传工作,形成信息宣传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建设老年大学的精神文化。老年大学精神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文化活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整体思路、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一是明确办学宗旨、理念。这是精神文化中形而上的层面,是统领全局、指导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要求,既是对老年人的希望和要求,也应当是老年大学办学的宗旨和根本遵循。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提出的“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老年大学办学宗旨,对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巩固与提高发挥了定位和导向作用。二是确立办学模式、思路。这是办学宗旨、理念的具体落实,或者叫做老年大学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是精神文化中具有操作层面的内容。三是注重校徽、校训、校歌的打造、传播。这是老年大学的文化标识,能以更直观的图文化、警句化、音乐化的形式,体现老年大学办学的宗旨和理念,是精神文化的醒目标识、有效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设老年大学的主体文化。课程文化是老年大学的主体文化,也是树立文化自信、建设老年文化的重要依托。老年大学的“三个课堂”是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第一课堂是老年大学文化建设的源头和“蓄水池”。必须把教知识、提技能与育学员、提素质结合起来,在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上自觉与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老年特色文化对接和融合,提升教学的文化分量、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应加大文化类学科建设,避免纯娱乐性课程“一科独大”的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引导性、灌输性学科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家庭家风家教等内容摆在老年教育突出位置。第二、第三课堂是老年大学文化成果的深化、转化、输出和回馈社会的平台。如果说第一课堂是种文化之籽、培文化之苗,第二、第三课堂就是开文化之花、结文化之果、播文化之惠。老年大学要以成立活动团队和志愿者组织为依托,培育有内涵有品位有活力的文化新老人、文化新产品、文化新项目,开展文化展演展示和志愿服务活动,引领老年人文化建设,服务和促进全社会文化建设。
(三)建设老年大学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也可称之为行为文化或行为规范,也就是以规章制度、言行规范、典型示范等方式方法,不断养成教职员工和老年学员良好的日常社会行为习惯、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尊师重教崇德的道德风尚。一是建立健全规范行为的各项制度和守则。为使这些制度能真正产生约束匡正作用,要将执行情况与教学工作考核结合起来,并且能依照考核结果公正兑现。二是树立榜样和典型。要真正使制度变为自觉行动,产生制度范人、行为化人的效果,关键要让那些模范遵守和执行制度的人得到认可、尊重和荣誉,要定期组织开展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比表彰活动,大力宣传弘扬先进人物和事迹,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建设相互尊重、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奉献社会的老年大学文化。
(四)建设老年大学的媒体文化。学校媒体是老年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窗口,也是展示和促进老年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目前老年大学的媒体文化大体可以分为三种表现形态:一是传统宣传媒体。包括报纸、刊物、工作简报、招生简章、宣传册页,以及带有老年大学标识的书包、文件资料袋、笔记本封面等。这类媒体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且有纪念意义还便于保存。二是传统视听媒体。较早的视听媒体有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电话语音等,其主要特点是对传统媒体的电子化、图片化、音频化、视频化改造升级而成,这类视听媒体仍属于传统媒体的组成部分,目前仍广泛运用于教学和活动当中。三是新媒体或网络媒体。“网络媒体”又称“互联网媒体”,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捷,信息来源广泛,制作发布信息简便,具有及时性和互动性。多媒体、互联网媒体不但整合了传统媒介的优势,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传播符号和手段的有机融合,其更大的优势在于网络性、参与性和交互性,带来了传受双方的双向互动。目前老年大学的网站、公众信息平台、公众号等都属于这一类媒体。
(五)建设老年大学的物质文化。老年大学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和托盘。没有一定的物质文化基础支撑,不仅影响老年大学正常教学开展,影响对老年人的服务体验、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也从根本上制约着老年大学各项工作的长远发展。虽然一间教室的老年教育水平不一定是落后的,但只有一间教室的老年教育水平一定是有很大局限的。从政治的、全局的、长远的眼光考量,老年大学的硬件建设水平不只代表着老年教育本身的水准,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委、政府对老年人的关心程度以及落实中央涉老政策的力度。解决好老年教育设施问题大致依据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活动面积。教学活动面积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比如室内人均面积应该达到1至2平方米,配套相应的室外活动场所;二是教学活动设施适老化。教学活动设施应符合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三是教学活动设施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智慧化改造,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信息化和智能化带来的变化和惊喜,乐享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