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之间:谈区域游戏中教师的介入策略

2021-12-29 00:59江苏省海安市长江路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4期
关键词:身份宝宝游戏

江苏省海安市长江路幼儿园 彭 燕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可能会存在这样的困惑: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想进行指导又怕有直接教授的嫌疑,想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又怕场面失控。于是,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深入学习,教师要不要介入、什么时间介入、用什么方式介入就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 要不要介入

区域活动中,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时是需要介入的,但教师必须知道自己的定位,可以以同伴、朋友的身份润物细无声地参与幼儿游戏,蹲下身来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命令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必须以这三种身份在活动中与幼儿互动交往。

案例:好玩的水宝宝

小班科探区内,米米一个人在玩水宝宝(一种圆圆的、软软的球体)。她看了看周围发现一个小朋友也没有,又抬头看了看我说:“老师,你最喜欢哪个颜色的水宝宝?我最喜欢蓝色的水宝宝。”说着,她拿出一个放大镜,把蓝色的水宝宝从瓶子里一个一个捞出来摆在了放大镜上,嘴里嘟囔着:“蓝色的水宝宝我最喜欢了。”她这个动作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我轻轻地问:“水宝宝摸着是什么感觉呀?”听了我的提问,米米的注意力从简单的取放开始转向探索,她用手拿起一个水宝宝轻轻地捏了捏,微笑地对我说:“老师,水宝宝是毛茸茸的、软软的。你想试试吗?”“好呀!”听了孩子的建议,我也拿起一个水宝宝,做出捏的样子,说:“还真是软软的、毛茸茸的呢!你还有其他感觉吗?”米米又继续捏了捏说:“我觉得还有点滑滑的、凉凉的!”“你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呢?”“像泥鳅、像皮球、像花朵、像……”“哦,我要把水宝宝拼成一个漂亮的花朵。”说着,米米就专心致志地开始用水宝宝进行拼图了。

整个活动中,教师能够满足幼儿的交往需求,在幼儿没有伙伴的情况下,以同伴的身份和幼儿一起玩耍,并以欣赏的眼光来观察幼儿、耐心地等待幼儿。当孩子因为年龄特点知识经验缺乏的时候,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及时介入指导,用暗示性的语言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其找到突破口,培养其良好的、积极的探索习惯。

所以,教师以学习者、合作者的身份介入游戏,目的在于保护孩子的探索欲望;如果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介入游戏,就应该追随孩子的想法,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适当给予支持;如果教师以倾听者、欣赏者的身份介入游戏,就可以在与幼儿共同分享中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 什么时候介入

有效的观察是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活动的前提,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才能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分析,继而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兴趣是否浓厚、材料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支持和帮助。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师往往会准备很丰富的材料,可是却并不一定适合幼儿的年龄段,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观察这些材料是否是幼儿喜欢的,观察幼儿是否能够驾驭这些材料,如果看到不合适就可以适时介入并增减一些活动材料——难度高的就减去难度让幼儿更容易探索,难度低的就增加难度以适合幼儿的提升。教师的介入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行为、习惯。

案例:小吃店

小吃店里,“服务员”们都在嘀咕:“今天我们的生意一点都不好,‘菜’都卖不掉。”我问:“是怎么原因呢?”小夏:“是厨师烧得不好吃。”豆豆:“不是我,不是我,是服务员没有招待客人。”愉快的游戏气氛被破坏了。我说:“那该怎么办呢?”于是,“小吃店”挂出了暂停营业的牌子,大家开始了讨论:点心店要不要继续开?“要、要、要!”“那有什么办法让客人变得多起来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想了很多办法:增加食物种类、设计菜单款式、增加外卖服务……我充分鼓励他们的想法,从“物质”上给他们提供支持。

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行为是很重要的,只有更好地观察孩子,才能看到他们的内在思想、情感表达。教师需要耐心地观察,根据幼儿的经验和需要,适时地介入,从而让幼儿在每次的活动中都有所收获。

★ 什么方式介入

㈠介入的方式

1.平行介入法

当探索存在难度,活动不能深入时,老师可以悄悄地进入游戏,玩与幼儿相同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起到暗示的作用,小朋友也自然而然地跟着老师一起做了,这种方式在科学探索时最直截了当,也是运用最多的。

2.交叉介入法

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他们确实无法解决的困难需要教师介入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夸张的表情和语言故作悬念,提出开放式问题,给予幼儿一定的暗示,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利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引领幼儿去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或途径,走向有效的探索方向。

3.垂直介入法

活动中,当幼儿确实遇到超出他们能力的困难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给予一些帮助和支持。此外,当幼儿出现了可能导致不可控的危险行为时,教师也可以直接介入,对幼儿的危险行为进行干预并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容易破坏游戏的气氛,在无特殊必要时一般不宜采用。

4.行动介入法

面对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索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赞许的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对他们表示肯定;对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以用手势或摇头等动作表示否定。在材料缺乏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需求适时地进行材料的增补和支持,还可以通过氛围的营造和创设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使游戏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㈡介入的语言

1.跟随孩子的兴趣,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多给孩子探索的时间

如在“哇,掉下来了!”科学活动中,老师可以这样引导:“你们觉得羽毛、纸片、树叶、棉花这些物体,掉下来的时候会是什么情况呢?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孩子们积极地进行猜想、讨论并探索,一遍一遍地操作、验证,不停地为自己的发现欢呼雀跃。这样的提问让孩子经历了一个从自由猜想到操作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更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刺激孩子的思维,注重问题的启发性,提供孩子思索的空间

如在“认识蚯蚓”活动中,教师可以问“蚯蚓是怎么运动的呢?”“蚯蚓还有什么秘密呢?”。教师不断地向孩子们抛出一个个适宜的橄榄枝,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尝试,让他们在观察探索中得到满足,寻求更大的收获,体验成功的乐趣,也培养他们不断进取的探索品质。

3.丰富孩子的词汇,注重问题的参与面,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如在科学活动“甜甜的彩虹糖”中,教师用“和水做了好朋友的彩虹糖像什么呢”进行询问,让孩子们发挥想象,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回答——像太阳、彩虹、地球、彩色的丝巾……由此可见,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是多姿多彩的,他们对于物体的认知或来自于自己已有的经验,或来自于自己的想像,还有的来自于经验与想象的结合。因而,利用有效的提问可以最大地激发孩子的潜力。

科学活动中老师的“介入”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不断思考、不断琢磨,才能切实有效地参与并指导孩子们的活动,提升孩子们的游戏经验和探索能力。

猜你喜欢
身份宝宝游戏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可爱宝宝超级秀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