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甜子
集美(网络用语,姐妹)、yyds(永远的神)、绝绝子(太绝了)、暴风吸入(超大口地吃东西,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事物或知识的疯狂吸入)、跺jiojio(跺脚)……不使用互联网“热梗”,现在的年轻人似乎都不会说话了!其实,生活中很多平凡的场景,文人墨客都留下了绝佳的形容,有的你曾经背过不止一遍。
场景:旅游见到美景
想要写朋友圈旅游小作文,范仲淹已经做了绝佳的示范,《岳阳楼记》写景和抒情的工整,完全是“入门级”的行文典范。洞庭湖边的美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湖水“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迁客骚人”来此留下墨宝。自然景观有风雨阴晴,而人的情怀和思想却不能囿于眼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正道。写景抒情兼具说教,想要啥句子,直接摘!这不比源自网络小说的“海蓝时见鲸”高出了许多段位?
如果你觉得《岳阳楼记》透着一股“看图说话”的味道,还有高阶版《滕王阁序》可供选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已经成了几代人的高考古诗文填空题。除此之外,古人们外出旅游留下的名篇佳句,足以集句凑出一整篇文章。“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用彩虹来做衣裳,将风当作马来骑,景色“仙气飘飘”,仿佛是神仙下凡了。
假如用“互联网热梗”描写,这段话还能有仙气吗?估计简短的一句“天姥山yyds”就能结束一切了。
场景:下雨天没带伞
下雨天没带伞,不少网友估计会 “气得跺jiojio”。但古人却远比你“心情复杂”。苏轼在《定风波》里这样写自己任性淋雨的“后悔”: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阕描述的是“淋雨一时爽”,雨点“穿林打叶”,就苏轼没带伞,周边同行的人都很狼狈,但苏轼却不觉得,偏要穿着芒鞋,拄着杖,优哉游哉看着雨景。这股潇洒劲儿,也就保持到回家为止。下阕的文字里,苏轼记录了自己“秒怂”的后悔,被风一吹,酒醒了,哎呀呀,自己不光微醺,还淋雨吹风了,怎么办?现在开始觉得冷了呢。
这段经历要是换成“互联网热梗”,大约是“淋雨一时爽,感冒‘火葬场’。气得跺jiojio,救命SOS!”,这和宋词的生动描述比起来,是不是高下立见?《定风波》写的虽然是生活,但字里行间却有着不一样的意境。
场景:送别
送别诗在古诗里已经可以“自成一派”了,由此可见,古人对于送别有多么的重视。当你还在用“小明还是走了,暴风哭泣,人家377(网络用语,谐音生气气)”来别扭地晒图发文的时候,文人留下的送别场景早已可以撑满你的整个朋友圈。比如耳熟能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同样是送别,没能留住人的画面,韩愈写得就深刻许多了。《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里,韩愈同情董邵南的怀才不遇,又不赞成他去投奔藩镇,此时,光是一句“377”肯定是不顶用的。文章里,韩愈不仅祝福了董生“必有合”,肯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也暗暗地在字里行间留人了。韩愈能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可不是光会“生气气”就能当上的哦。
送别诗能“自成一派”,显然是赢在了意境。微博上,曾有网友发起过“白话文运动”,将古人的诗作改编成白话文,虽然幽默,但瞬间意境全无。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后的版本是“故人西辞黄鹤楼,孟浩然加油,孟浩然加油,孟浩然加油”。《孔雀东南飞》也有新版本——“孔雀东南飞,兰芝别伤心,仲卿正面刚啊,阿母做个人”。
是不是看不下去了?试想一下,意境深远的送别,如果统统都变成了“暴風哭泣”……老天爷都没有这么多风给你刮啊!
(选自2021年9月6日《扬子晚报》,本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