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冬梅
【摘要】自主发展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倡导和培养学生坚持写日志,使之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就是为学生构建起自主发展的平台。
【关键词】课程改革;自主发展;日志;生活的习惯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动机,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发展是学生的核心素养。 因此,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成为教师的责任!
根据我们教育集团的课程改革规划,集团开发的早晨“朝话”(德育主题教育)课程与傍晚“夕拾”(日志撰写)课程,就如同晨钟暮鼓,交相辉映。其中撰写“夕拾日记”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善于思考,明白事理;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的,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一、“夕拾日志”的概述
“日志”一词在汉语中为“每日一记”的含义,如《荀子·强国》里记载:“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记也”。“日志”一词,最初用来记录一个人一天中可能完成的行程。后来该词被用到教育领域,理解为学习者或教育者对于一天学习、一天生活内容的记录。集团称之为“夕拾日志”,只不过特指它是教育集团课程改革之一—— “夕拾”课程的主要内容罢了。“夕拾日志”一方面,需要学生记录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记录“是什么”,这是日志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日志不仅在于记录,还在于对记录内容的反思。反思背后的意义、价值、成因、动机等。
据《论语·学而》记载,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他这样回答:“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你看,古代圣贤告诉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自我反省,积累能量,就有了自主发展的动力。
二、小学生写“夕拾日志”的意义
学生的发展不仅需要直面教材,更需要联系生活实践,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情感,去揣摩方法,去积累经验,去运用知识提高技能。用日志的形式堆积生活的素材,夯实语言表达基础,才能进一步发展语文素养。
第一,搭建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的“场”。
语言文字的符号性远离了人类生活,失去了对应实践活动或解决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性和反思性。作为小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语言文字与现实生活的具体关系,也不容易用语言文字来概括真实世界的生活。因此,建立语言文字与实践活动的意义关联,成为学生自主发展所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撰写“夕拾日志”是通過一个元认知,一个自我反思的方式,来发现现实生活中遇到哪些有意思的人和事,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明白了哪些道理,构思了哪些生动的故事……学生在自己写作日志的“场”中,静下心来记录点点滴滴,把现实生活和语言文字进行零距离接触,实现“我手写我心”个性化表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语文素养。
第二、积累了学生语言训练的“量”。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有感受但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或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究其原因,还是学生语言积累的“量”不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强,表达方式不当所致。同样,刚开始写作日志时,学生的理解可能是既单调又肤浅。无话可说,有话说不出。但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在日志写作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并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学生的理解也会更深刻,表达方式会更丰富,语言的运用会更规范、流畅。学生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日志写作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
第三、练就学生情感丰富之“怀”。
学生通过校内校外活动、媒体生活和课外阅读等途径,品味人生百态,感官社会万象,投身实践活动。然后不定时地撰写“夕拾日志”,积极地探索、构建和内化独特的情感体验。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对学生的情感自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一篇篇日志堆积起来,学生就实现了自我认识,成为情感丰富的自主之人。
我更看重的是,学生通过“夕拾日志”反思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有哪些值得记录的地方,感激哪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忏悔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做得不好之处。在实施课程时发现,有时候学生无话可说,这就会带来日志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当学生无话可说的时候,学生就知道生活或学习没有作品感,没有成就感,没有意义感。
可以说,“夕拾日志”,将因其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情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而备受学生的青睐。
三、小学生日志题材的选择
《礼记》也告诉我们:“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只有“知”“行”统一,明辨是非,才是完美的人。结合小学生写作的特点,我主要从四方面引导学生选择写作题材:
博学类——记录自己在各学科学习中印象深刻的场景,收获知识的快乐,生活中难忘的或自己感兴趣人和事;
慎思类——记录自己在读书(课内、外阅读),读图(看电影、电视剧),读人(对某人的观察),读事(在某件事的体验)过程中明白的道理,总结自己的进步;
明辨类——用锐利的小眼睛审视周围的世界,对“身边的事”“焦点新闻”“时事快讯”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方案或作出自己的评价;
笃行类——分享自己在竞赛、游戏、旅游、交往、劳动、锻炼等实践活动中的体会、成果。
四、成果初显
通过实施两年的“夕拾课程”,实践证明,让学生形成写日志的习惯,让学生对学习和生活进行自我反省,勤于思考,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的途径。
学生们写日志进步很快,从刚开始的三言两语,到现在洋洋洒洒几百字;从不知写什么,要老师牵着走,到现在写发自内心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看出孩子们的文笔越来越流畅。
其中,小栒同学给了我一个大惊喜!她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写了35篇日志,也就是说她每天都坚持写一到两篇。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呀!坚持,使她养成了写日志的好习惯。每一篇日志都写得那么认真:选材广泛、有生活情趣;语言朴实,有感染力;表达灵活流畅,有写作技巧;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文章主题鲜明,能把自己眼中的人、事、景、现象,上升到理性层面来归纳总结。这对十岁孩子来说,真不容易!这小家伙的思维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值得赞赏的!其中有五篇写她当弟弟的老师,富有生活情趣,自然流露姐弟情深。记录新疆游玩的十二篇日志,内容相当丰富,有关景点的典故传说娓娓道来,把读者带进美景当中流连忘返。每篇日志相对独立,又能巧妙地用“石头项链”串起来,有整体感。
学生的日志写作走上正轨后,为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热情,我开展“故事连载”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创作了“科幻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抗日故事”“侦探故事”“校园故事”等各种题材的连载故事。
我鼓励学生大胆地“秀宝贝”(夕拾日志),带着学生成立小社团“衔星工作室”,用FLBOOK制作电子刊物《夕拾秀》,用文字、插图、思维导图、配乐等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展示优秀作品,定期在群上发布,现在已推出18期电子刊物。大部分学生还编辑了个人作品集小册子,有的学生还印刷了自己创作的日志集,如全班的诗歌专辑《口罩外的春天》,小羲的英文科幻小说《NEW EARTH》,小瀚的《作品集》和小泽的《作品集》,小达的《夕拾日志》,小栒的《招栒专辑》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为小学阶段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些作品在班上图书角设有专柜展出,课间学生都喜欢阅读。有些学生的连载故事太吸引人,一更新就成为大家的“抢手货”,甚至要向作者“订阅”,唯恐错过欣赏的机会。读者的欣赏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所以,我欣喜地看到许多课余时间奋笔疾书的专注“小作家”,一有灵感就洋洋洒洒写几百字。
现在,写“夕拾日志”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了。对他们来说,写日志就是把握住自我价值的展示机会,就是校园生活中沟通交流的“谈资”!
从这意义上讲,教育集团的“夕拾课程”是成功的,让学生终身受益,说不定将来出几位作家、编辑、文学爱好者不在话下。真好!
【参考文献】
[1]赵纪兴.赏识与激励[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2]陈国庆,诸东涛,周龙军主编.教育科研方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