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 好生态换来好“钱”景

2021-12-28 12:58杨涛利
绿色中国·B 2021年2期
关键词:阿克苏地区阿克苏草畜

杨涛利

冬日的天山脚下,寒风萧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柯柯牙镇戈壁新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以前这里是戈壁荒滩,现在变成了果园。”阿克苏冰雪蜜脆园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红说,得益于地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她在柯柯牙绿化工程基地建设7800亩现代苹果简约化栽培示范基地,享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红利。

柯柯牙,维吾尔语意为“青色的崖壁”。昔日,这里沙砾密布、寸草难生,自柯柯牙绿化工程启动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奋斗,植树造林,孕育了“柯柯牙精神”。如今,柯柯牙已成为地区的一张生态名片。

沙化土地减少、国土森林覆盖率越来越高,空气质量逐渐好转……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不仅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态屏障,而且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特色林果成为富民产业

“‘三个百万亩’生态工程全面完成、防沙治沙取得重要突破、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说起“十三五”期间阿克苏地区荒漠化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阿克苏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委书记李新斌如数家珍。

“十三五”期间,阿克苏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相继启动实施了阿克苏河流域、渭干河流域、空台里克区域“三个百万亩”生态工程,在广大党员干部及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于2020年秋季全面完成,面积343.19万亩,荒漠化治理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森林覆盖率提升,土地沙化得到遏制。

如今,阿克苏地区森林总面积由1340.1万亩增加到1752.9万亩,增长30.8%,森林覆盖率由6.8%增长到8.9%,森林面积的增加使得降雨量增加,风沙日由原来的100多天降至30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43.7%。

昔日黄沙漫漫,如今绿洲果园。李新斌说,坚持以林养林,坚持荒漠化治理与经济林建设并重,发展特色林果业既让戈壁荒漠变成果园,也让农民尽享生态建设红利。

“林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成以上,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林果成了‘增收果’‘致富果’。”李新斌说,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等,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好生态既换来了好风景,更为村民换来了好“钱”景。

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阿克苏地区林果种植面积450万亩,产量达249万吨,总产值达156.46亿元,农民林果人均收入达5121元,较上年增长106元,占人均收入的30%左右。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特色林果成为富民产业?李新斌表示,今后要做好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大文章,不断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在织密农产品收购销售“两张网”中,阿克苏还将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延伸其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草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不仅推进荒漠化治理,“十三五”以来,阿克苏地区还大力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及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生态修复项目,天然草原得以修复,基本达到草畜平衡,天然草原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

截至目前,阿克苏地区累计投入退牧还草、退耕还草等项目补奖资金8.3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奖资金1.58亿元。实施退化草原补播改良44.2万亩,退耕还草3.5万亩,建设草原围栏206.2万亩、人工饲草料地3.8万亩、牛羊棚圈4250座等,让昔日退化的天然草原恢复生机和活力。

草原有“地球皮肤”之称。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阿克苏地区积极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综合治理和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生态修复项目。随着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天然草原生态退化现象初步得到遏制,草原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能力显著增强。

据悉,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落实并取得显著成效,草原植被覆盖率由2016年的33.6%提高到2020年的36.7%,大量牧区牲畜转移至农区饲养,草原植被得以恢复,天然草原自我修复能力逐渐增强。

阿克苏地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天然草原面积和牧草鲜草总产量逐年增加。截至目前,阿克苏地区天然草原面积达5308万亩,产草量由“十二五”末的711.55万吨增加到2020年末的798.15万吨;理论载畜量295.66万只羊,较“十二五”末增加67.22万只羊。天然草原基本达到草畜平衡。

“十三五”期间,阿克苏地区全面落实禁牧、草畜平衡政策,实施禁牧835万亩、草畜平衡3794万亩,涵盖96个乡镇752个行政村,目标任务完成率达100%。另外,草原禁牧补助标准由原来每亩5元提高至6元,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由原来的每亩1.5元提高至2.5元。据统计,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为主的政策性收入占到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的13%以上。

生态修复引来众鸟齐飞

寒冬时节,在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的水面上,成群的灰雁、野鴨或飞翔觅食、或嬉戏栖息,宛如一幅动静相宜的美丽画卷。

“每个季节的景色都很漂亮。”1月5日,在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巴格其村,看着环境优美的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村民高大仕感慨地说,环境越来越好,心情也好。

生活在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附近几十年,高大仕见证了这里一天天的变化,由原来的小沟渠到如今的水面宽阔、众鸟齐飞,成了居民休闲赏景的好去处。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阿克苏地区大力实施湿地保护工程,特别是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乌什县沙棘林湿地公园、拜城县康其湿地、沙雅县湿地公园等湿地工程的建设完成,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来此栖息和繁殖的候鸟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

“十三五”以来,阿克苏地区湿地面积由2016年的315万亩增加到2020年的518万亩,新增湿地203万亩,相继建成湿地公园及景观水系等工程35个。目前,湿地内栖息的野生动物达270种以上,野生植物520种以上。与此同时,绿洲森林覆盖率达22%,城市(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4%。

2021年阿克苏地委(扩大)会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传承和弘扬柯柯牙精神,推动生态治理示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猜你喜欢
阿克苏地区阿克苏草畜
宋尚有局长在甘南调研草畜平衡等工作
浅谈原州区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阿克苏诺贝尔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基于NDVI的干旱区绿洲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
河南省优质草畜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自然灾害对阿克苏地区农业影响的分析
宁夏海原县草畜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