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
一把镰刀、一副手套、一个挎包……早晨5点刚过,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东风林场神仙山林区秋风微冷、云雾未散,今年70岁的护林员段金龙身着橘黄色工作服,走出观测站,背着挎包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
神仙山林区位于阜平县城北35公里处,太行山北端东麓的阜平、涞源、唐县三县交界处,为古北岳恒山,海拔1869.8米。段金龍1990年当上了这里的护林员,这一干就是30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起早贪黑、风吹日晒,他从未间断过。30年来,他心系一草一木,巡护3000多亩山林,确保了神仙山事故零记录,谱写了一曲热爱青山、默默奉献的绿色赞歌。
山林为伴 一片深情寄青山
巡山护林工作枯燥乏味、寂寞难耐,山上没有信号,更没有可供消遣的娱乐设施,段金龙只能每日与山为伴、与林为伍、与鸟为邻。“无聊的时候就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林子,就不觉得孤独了。”这些年他的足迹早已踏遍了林区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用心守护着大山,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每年的10月到来年的5月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也是游客上山的频发期。神仙山上共有大大小小9座庙,位于主峰的奶奶庙在附近县域颇有名气,每逢庙会期间,都会有不少游客和附近村民上山祈福。每到这个时候,段金龙的心就提了起来,“一旦烧香引起了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段金龙说,自己只能不断提醒大家注意防火,遇到不配合的,就一直跟着、盯着。正是有了这一份责任心,紧控严管,段金龙工作的11000多个日日夜夜,神仙山事故记录为零,干得年头儿长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伴儿。
扎根林区 一份执着永不悔
段金龙常年生活在林区,他从来不喝热水,就是过年过节吃饺子也不喝热汤,因为他养成了常年喝凉水的习惯,也是他巡山护林的职业病。无论天气多么恶劣,段金龙每天例行的巡山时间和路线都不会改变。一天四五个小时,步行二三十公里,一个月穿坏一双军用胶鞋,30年近400双鞋。巡到夜里,在林子深处实在找不到方向,就等到天亮。段金龙憨厚地说:“狍子等动物倒是不怕,孤独寂寞确实难熬,不过护林防火是大事,如果发生山火,那得耗费多少财力和人力?”
有一年夏天,段金龙照例驻扎山顶,一场暴雨突袭,为了保护无线电中转台的安全,他迅速冲到墙边拉电闸,拉好的瞬间,他却被闪电击昏在地。第二天一名游客发现并连摇带推地将他弄醒,醒来后,段金龙感觉身体发麻、恶心、呕吐,只好“爬”下山了,平时只需要用40分钟的路,他“爬”了4个小时。到家后自己蜷到炕上,轻声叮嘱妻子替他上山值班。“打针输液开销大,‘公家也没钱,我身体好,扛得住。”段金龙硬是生生地捱了2天,身体的麻木感才逐渐消失,第三天就迫不及待的回到了山上,按段金龙的话说,“看不到林子,就心里没底。”
竭心尽力 一生荣耀在护林
段金龙长期与家人、儿女不能团聚,他的爱人胡小丑从未埋怨过,“每天不到护林区看看走走,他心里头就不踏实,他喜欢干,我们就支持他。”也许在别人看来段金龙就是在干普通的工作,但是在他和爱人心里不这么想,这份工作担负着一种责任和使命,那就是要让这片林子里的每一棵树都活得好好的。段金龙总说,“如果能活到90岁,那我就守到90岁。一天看不见这林子,就浑身不得劲儿。”
护林员没有节假日,只有在没米没盐或家里有事的时候才下山,一次至少也要10天左右,上山时要背上够吃半个月的米、咸菜、土豆,隔五六天步行来回两个小时背上50斤的山泉水洗衣做饭……而这些对于段金龙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最难熬的是冬天大雪封山,最冷的时候零下30多度,雪厚的积到膝盖,没法儿下山。”段金龙提起往事,平淡的话语带有岁月的沉淀,“那时候断了粮,我3天吃了一点儿挂面,没有水,就化雪做饭,煮出来的粥都是黑的。”生活纵然艰苦,但段金龙的心里又是高兴的,“看着满山的雪,林子不会着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