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作用及发展效应

2021-12-28 12:59张舒逸
科技和产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智慧建设

宋 微, 张舒逸, 杨 婧

(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长春 130033)

1 新基建概况

1.1 新基建的背景

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新基建是在一定经济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具体包括:

1)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始终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随着社会国家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演进,原有基础设施已经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同时,中国大力推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出现了增速下滑、失业增加、通货紧缩的情况。

2)中美贸易战的影响。2017年以来,特朗普提出“美国优先”思想以及“单边主义”,实施了制造业回流、重启北美贸易协定、对主要贸易伙伴提高关税等措施。尽管中美进行了多轮贸易谈判,但紧张的贸易局势并未缓解,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中美贸易战不断升温,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美国还藉由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国家安全”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实施单方面制裁和限制,将中国优秀的科技企业列入“黑名单”,阻碍中国科技发展。

3)数字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正在加速进行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新基建与数字经济之间相互促进,数字经济拥有一个体系化的、有层次的经济组织模式,从数字化的基建设施、商业平台到应用场景,各个层级密切相连,为新基建的应用提高了丰富的场景。

4)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封城”“断航”“停工停产”使得中国经济在一定时间内停滞,航空、旅游、餐饮、娱乐、零售等行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发力“新基建”是促消费、稳增长、稳投资和稳就业的有效手段。

1.2 新基建的概念

自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概念后,中外学者对于新基建的理解和认识呈现多元化趋势,最常见的说法有“七领域说”“三方面说”。“七领域说”认为,“新基建”的组成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七大类[1]。“三方面说”认为新基建包括:①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②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③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2]。

2 新基建的战略作用

2.1 支撑经济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在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中国创新增长的主要路径。新基建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中心为主要代表内容,而这些恰恰是促进经济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基础保障。新基建能够助力数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共享,打破数据间无法关联、相互孤立的问题,充分发挥中国海量数据优势从而提升数据价值。新基建在促进数字产业链条拓展延伸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比如5G基站、智能手机、宽带等通讯产业链,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等软件产业链,数字化营销服务、现代仓储物流服务、数字化金融等电子商务产业链,在新基建的助力下会不断拓展升级,衍生出智能汽车、智能电网、数字医疗等一系列新兴数字化产业,同时促进产生新业态,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2 促进供应链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科技创新发光发亮的主要舞台。作为连续11年位居全球货物贸易出口第一的制造业大国,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仍处于附加值低端位置,而产品设计、技术标准、品牌运作、终端零售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仍由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新基建可以促进我国供应链升级,打造数字供应链,实现将供应链上的物资、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生产要素进行统一可视化管理,充分发挥大数据功能,不仅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加速数字化发展,实现供应链升级,有利于增强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实力。

2.3 拉动消费需求,优化供给侧结构

新基建能够从内需拉动方面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体现在对新基建的投资扩容。兴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新基建的投资规模预计在2.18万亿元左右,且年投资规模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的投资规模或达到3.76万亿元[3]。随着对新基建的投资,促进了云课堂、云会议、无人机配送物流等新兴行业的衍生,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创造了一定的就业,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内需。另一方面,新基建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会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提高消费需求。愈加智能化的服务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更多额外需求,创造了新内需,也使得供给侧结构愈加优化。

3 新基建的发展效应

3.1 新基建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许多重大基建合作项目已落地生根,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优质的社会公共产品,提升了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其中,新基建项目已初具规模,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是中国“一带一路”新基建的主要优势领域且未来的市场空间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中国新基建可从3个方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1)以“中国标准”引领“一带一路”新基建项目建设。在5G基站建设、特高压电网、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等新基建领域,中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接受,并在新基建项目中被所采用。

2)将新基建融入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基建项目。以中国企业为主的“全产业链”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新基建项目建设,再通过业务分包的方式带动国内科技创新型企业参与,以“嵌入产业链”方式嵌入、组链,形成“一带一路”新基建项目及其产业链。通过5G、大数据等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用于中国承建的“一带一路”境外合作园区、工业园配套建设项目等,助力中国科技企业出海。

3)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组成“联合体”方式,共同开发新基建项目。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已经深度融入各国的新基建领域中,为新基建项目中的核心装备、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等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提供技术性和基础性底层技术支持。

3.2 新基建浪潮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从2000年到2019年,常住人口从36%达到60%而预计在2030年将可能会超过70%。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重大发展战略,但与此同时,城市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交通堵塞、城市内涝、雾霾等,因此,面临城市发展问题提出了新发展思路——智慧城市。

新基建有效赋能智慧城市发展的路径可归纳为3个方面:

1)新基建升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和发展的支撑性要素,是城市开展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赖以需要的重要资源。新基建为智慧城市提供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以虚拟地理环境为数字基础,以时空信息为连接纽带,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全面整合城市各类运行数据,在数字世界中对城市进行分析、模拟、优化,再指导实际城市运行和管理。另外,新基建为智慧城市提供公共基础设施。新基建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智慧化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运用,即健康基础设施、教育基础设施、文化基础设施和智慧安防基础设施。以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管理为技术依托,在传统基础设施上构建数字空间,实现从环境信息、资源信息到应用信息等数字转化,从而为资源及服务共享提供有效支撑,提高智慧城市的运营与管理效率。

2)新基建赋能智慧城市有效治理。智慧城市承载着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智慧城市治理,就要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用好新基建的乘数效应,提升城市的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综合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支撑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推动城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实现城市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和便捷化。

3)新基建为智慧城市发展质量提供保证。智慧城市作为科技创新与应用的重要场景,应抓住科技革命的发展机遇,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积极赋能城市建设与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建设智慧城市应将新基建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承接点,提升智慧城市竞争力。通过积极探索使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新基建与智能制造、交通能源、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等诸多行业领域融合发展。通过打造“新基建+”生态体系,培育智慧城市产业生态,有效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的实时数据,切实提高智慧城市产业经营和管理水平。

4 推动新基建发展的建议

促进新基建发展已经得到国家和各省的广泛重视,其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推动新基建的发展需要在以下4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通过制定战略规划、行动计划等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重点和优先顺序,既要坚持集约高效、经济适用的原则,不宜过度超前,杜绝形象工程,也要遵循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发展要求。出台“新基建”促进政策,促进相关领域研究、确保安全、强化分析技术、鼓励产学研多方合作等多种方式促进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

2)完善协调机制。推动新基建与“铁公基”融合发展,同时加强信息、融合、创新3类基础设施之间相互照应,确保整个新型基础设施系统整体优化和协同融合,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建立并完善官-产-企组织联盟、融合平台、智库组织等的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在技术攻关、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

3)强化开放合作。有意识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吸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信息技术、装备、人才等高端要素的快速集聚,促进人力、物资、信息的高效流动,实现全球优质资源的耦合,为推动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开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推动相关企业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以开放应用场景的方式让技术与场景不断融合碰撞,以应用推动研发,同时经历实践的检验,拓展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4)创新投融资体系。财政要统筹专项资金渠道,加大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力度,保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分类分级实施名录管理,重点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的计划修编、合理布局、示范应用、模式创新等。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智慧建设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