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型骨科患者分类系统用于骨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效果观察

2021-12-28 03:21高庆云吴婷婷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4期
关键词:病区资源配置骨科

高庆云,吴婷婷,曹 林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 浙江嘉兴314000)

护理人力资源合理分配不仅是提高护理服务效率的因素之一,更是保障患者安全、改善其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1]。随着临床医学的逐渐发展,以往传统人员配置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护理理念的要求,基于理论角度而言,只有将患者需求与护理人员配置相匹配才能够切实给予患者有效护理措施,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这一目标尚未实现。目前,西方医疗中患者分类系统是分配护理人员的主要渠道,是立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性将护理人员进行分类,用以促进护理人员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从而为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供一定支持[2]。但是常规患者分类系统无法满足骨科患者护理需求,因此,本研究将因素型骨科患者分类系统应用于骨科护理人员人力资源配置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三甲医院骨科6个病区41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同意配合此次研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其中绿色通道病区65例、脊柱外科病区70例、关节外科病区68例、骨病骨肿瘤区70例、手显微外病区69例、北方运动医学与足踝病区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患者分类系统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根据骨科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对护理工作量进行仔细划分,决定所需要的护理人员数量[3]。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通过与患者相关、与患者无关、与照顾者相关及与系统相关4个维度,测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进一步为患者设置匹配护理服务人员[4]。

1.2.2 观察组 采用因素型骨科患者分类系统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具体实施方式如下。①设计因素型骨科患者分类表:将我院《护理操作指南》与RMT-PCS原始量表相结合,设计包括填表说明、调查目的及患者所需要的护理项目为主要内容的量表。患者选用的所有护理项目为包括患者9项评估项目,涵盖不同护理内容的41项护理措施,2项护理健康教育,15项配合治疗方案。由本科室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病区带教护理组长及护士长,通过对骨科6个病区41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出量表内容[5]。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4,结构效度评价采用因子分析法,主因子方差贡献率为76.33%,因子载荷>0.5,量表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1[6]。②建立护理服务项目时间测定方式:通过《护理操作指南》测定骨科护理人员所需要进行的护理工时,于6个病区中各挑选10例患者,共60例患者,取30次测量平均值计算护理人员的护理工时,7 d后得出最终标准时间[7]。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人员配置有效率及不同病区人均护理时间。人员配置有效率:根据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比较两组人员配置有效率。显效为完全满足骨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有效为基本满足骨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无效为无法满足骨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8]。不同病区人均护理时间:根据不同配置方式对患者每日需要护理的时间进行比较,护理时间包括直接护理与间接护理[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sts构建数据库、SPSS软件和Excel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因素型骨科患者分类量表 因素型骨科患者分类量表共包括67项护理操作,同时还包括不断增加的护理操作。见表1。

表1 因素型骨科患者分类量表

2.2 两组人员配置效果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人员配置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不同病区患者人均护理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病区患者人均护理时间比较

3 讨论

因素型骨科患者分类系统是基于患者的需求依次进行分类,通过对分类结果计算后进行科室内护理人员资源配置,患者分类系统不仅是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工作最好的方式,还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最理想的状态[10]。由于骨科患者及护理人员不同,实施护理时间也不同,所以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不同,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所有护理需求,就需要为其设定最适宜的护理关系。

以往常规患者分类系统虽然可以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却不能给予专门护理,患者在护理中无法满足全面护理需求[11]。而因素型骨科患者分类系统是按照骨科患者的人数与护理人员人数相加,将患者的护理需求与护理人员实际护理工作量相结合,通过不同病区患者测得直接护理时间与间接护理时间,可以得知患者每日所需的平均护理时间,从而侧面表现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促使护理人员能够满足患者每日对护理方面的全部需求[12]。通过“护士配备系数”与RMT-PCS相结合可以反映骨科病房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在调查中得知实际需要护理的患者远远高于计算出的配置结果,说明医院存在护理人员工作量极大的现象。一旦科室内护理人员数量无法满足实际病区需要的护理数量,就会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难度,不仅降低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还可能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所以只有将护理工作进行合理分配,才能够满足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基本需求。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人员配置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病区人均护理时间分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因素型骨科患者分类系统地建立,不仅可以为患者客观护理需求提供相应量化指标,还可以科学指导临床骨科病区的护理人员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满足临床护理服务的需求,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因素型骨科患者分类系统可以根据骨科病区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护理排班机制,不仅可以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还可以建立客观地量化指标,能够更好地指导护理人员人力资源配置,从而使患者获得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猜你喜欢
病区资源配置骨科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