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敏,金 琳,吴 燕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528200)
肠癌是一种受累于人体直肠、乙状结肠、盲肠等部位,以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等为主要致病因素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病情加重出现消化不良、便血、腹部包块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对于未发生明显恶性肿瘤转移以及处于肠癌早中期的患者,临床以手术治疗最有效,但受术前健康指导不当、术中缺乏系统性干预等因素影响,患者术后常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不仅影响其早期康复,患者易出现负性情绪,影响预后,所以在患者手术期间积极开展系统性手术室护理,对术后并发症预防、促进身体康复可发挥重要作用[2]。本研究探讨医护一体化手术室综合护理在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我院114例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8、2019年版)》中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诊断标准;未发生恶性肿瘤明显转移;无精神意识障碍,可独立完成量表;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疾病;患低蛋白血症;手术禁忌证;存在凝血功能障碍[4]。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男32例、女25例,年龄56~69(62.85±3.11)岁;受累部位:结肠35例,直肠22例;TMN分期:Ⅰ期35例,Ⅱ期22例。观察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54~70(62.48±3.03)岁;受累部位:结肠33例,直肠24例;TMN分期:Ⅰ期32例,Ⅱ期25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手术室护理。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流程、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给予心理疏导,确保患者以愉悦心情接受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前做好手术室环境管理,保证温湿度适宜,术前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术中全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保暖,避免受凉。术后仔细清点手术器械,保存病理样本[5]。
1.2.2 观察组 行医护一体化手术室综合护理。①组建医护一体化手术室护理小组:小组组长由1名胃肠外科主治医生和手术专科护理组长担任,组员由4名年资8年以上手术室护士担任。组建后开展小组培训,通过手术室情景模拟训练,提高医护配合度和协调沟通能力,逐步形成稳定的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医护人员一同参与临床查房、病情讨论、信息核查、指标监测等工作内容,结合患者手术治疗方案、疾病了解程度及心理状态,为其制定个性化手术室护理措施[6]。②术前护理:通过图文并茂、视频短片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致病因素、发病过程、治疗方式及预后等知识,评估营养情况和麻醉风险,据此将手术治疗方案调整至最佳;护士需要在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流程和注意事项,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据此调整手术室护理方案,通过谈话明确导致患者发生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并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排除患者负性情绪[7]。③术中护理:医生根据手术进展向护士传达体征与指标监测中需要注重的项目,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向护士提出建议或作出相关指导;护士术中实时监测患者体征与指标,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手术方案或暂停手术;麻醉医生据此调整麻醉方案,术中加强温湿度管理,针对皮肤暴露面积过大患者使用保温毯,术中输液、血制品等液体加温至37 ℃,预防术中低体温;针对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提前放置抗压垫,防止压力性损伤,术中小心使用器械与设备,避免对患者造成机械损伤。④术后护理:医生完成手术后观察患者有无异常情况,并评估手术完成情况;护士术后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数量和药物使用情况,保存术中获取病理标本并送检,高质量完成手术器械设备清洁与消毒工作;观察患者麻醉苏醒期体征变化,评估其呼吸和意识状态;整合医生与护士的手术效果评估结果,通过医护讨论,为患者制定系统性、个性化的术后康复治疗与护理措施[8-9]。⑤持续性改进:手术结束后医生对护士术中护理操作及工作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手术室护理中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记录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每月底对相关问题进行整合,结合医生给出改进建议,通过小组会议对当前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与优化[10]。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SAS、SDS包含20个条目,采用1~4分评分法,SAS中15个条目正向评分,5个条目反向评分,以50分为界限,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情绪越严重。SDS中10个条目正向评分,10个条目反向评分,以53分为界限,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情绪越严重[10]。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早中期肠癌患者多数未发生明显恶性肿瘤转移,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术后联合应用化疗,即可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甚至治愈[11]。但相比疾病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切除手术难度大,容错率低,手术操作不当、手术室护理不当、医护配合不默契均可影响手术效果,对患者身体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肠癌患者手术过程中实施科学系统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尤为重要[12]。“医护一体化”理念是指医生与护士组建固定诊疗团队,并以医护小组形式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医疗服务的理念,医生与护士相互依靠、相互学习,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医护双方既接受各自工作内容和责任范围,医护双方在分工合理基础上可为实现共同目标团结协作、相互提升,医护之间信息传递与交换也能在这种理念下得到有效保障[13]。
早中期肠癌患者虽然未出现明显临床表现,但由于实际病情相对严重,加之恶性肿瘤疾病在人们固有思想中属于难治之症,患者常在确诊后产生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此外,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缺乏正确认知,术前易发生不良心理变化,导致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变化,增加手术难度[14]。传统手术室护理医护双方并非长期搭档,多为随机指派,医护默契程度不足,增加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对手术进展和患者术后康复均造成严重影响。
医护一体化综合手术室护理模式下,医生会利用自身专业性知识在术前将肠癌、手术相关知识讲解给患者,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改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护士术前对患者心理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抓住关键影响因素,并以此为患者展开针对性心理疏导,从根本上消除其负性情绪。此外,在此护理模式下构建的医护一体化手术室护理小组为一个整体,组员通过模拟情景训练,提高小组整体性和协作性,相比传统手术室医护配合,前者默契程度更高,一定程度上避免配合失误现象,加快了手术进展,减轻了患者损伤,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
综上所述,肠癌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开展医护一体化综合手术室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负性情绪,加快手术进展和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