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环境清洁与用户环境保护大数据的应用

2021-12-28 23:57杨晓东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图书馆环境

杨晓东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河南 漯河 462000)

目前,经过举国上下共同努力,新冠疫情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从科学角度来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状态将长期存在。作为人员流动指数较高的图书馆,针对用常规方法无法控制的危害因素,应该运用大数据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本文结合新时代图书馆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本馆、本地的实际情况,分析在环境清洁、用户环境保护和应对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暴露出的问题,探讨运用大数据实现环境清洁与用户环境保护系统的最优控制策略。

一、图书馆环境与大数据的关系

(一)图书馆特殊的环境问题

与古代藏书楼相比,现代图书馆虽然办馆条件有了很大提升,但是馆藏体量更大,文献流通率更高,如果储存方法不当,或者保护工作不到位,极有可能造成病毒、霉菌的污染或其他有害生物的侵扰。在馆人员防护若疏漏,可能会患上皮炎、鼻炎、哮喘等疾病。此外,图书馆对声音、光照、温度、湿度等指标都有特殊的要求。图书馆作为社会公众学习场所,仅靠人力去解决环境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运用大数据技术,研究最先进的解决策略。

(二)图书馆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必要性

图书馆通过采集服务器所产生的巨量数据,可以对阅读行为、阅读终端、阅读关系等读者要素进行精准把握,实现对服务框架和读者阅读信息的获取与研判,最大限度地让读者实时感知,拓展以Feed为核心的个性化服务[1]。因此,图书馆拓宽大数据运用的范畴有雄厚的技术基础支撑。数字化技术的升级换代使得读者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图书馆对于提高环境清洁与用户环境保护水平却存在“集体式选择性忽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倡导运用大数据解决问题的策略,呼吁图书馆建立跨界融合、连接一切的服务模式[2],并努力为图书馆环境建设构建蓝图。

(三)大数据在解决图书馆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图书馆应用大数据解决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以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一是提供高效能的服务。服务效率与读者热情度呈正相关关系;设备越先进,越能够抵消读者因为时间成本而产生的焦虑。

二是打造人本图书馆。徐传杰等专家通过人因工程建立图书馆环境模型,论证清洁度、采光、色差、声音、湿度、温度、季节、空间,以及桌椅高度、硬度等因素对读者心理、阅读效果的影响,回应读者反馈从而形成线形图,指出将读者对环境的感受融入大数据研究中的必要性[3]。通过研究得出前述各种环境因素引起读者身心反应的阈值,即读者的身心接收到刺激信号时,超过某限度时做出反应、可视可感知的界限值。图书馆借此追踪到不同类型读者在多样环境中的情态。通过这种用心的观察和追踪,营造性价比最佳的阅读环境。

三是发挥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想象力。在读者座谈会上,有多学科的教师读者建议利用大数据通过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角度预测读者对阅读环境多样性的需求,构建富有想象力的阅读场景,以满足读者的“主角”体验。如建设“研究小间”,让读者有学者的感受;建设“浪漫书屋”,让读者与爱人有共读的空间;建设“书声竹林”,让读者体会徜徉在竹林读书的乐趣等等。另外,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跨地域交流,或通过读书协会助力读者成为信息和资源的主人,让读者能够体会到大数据所提供的无限想象力。

二、图书馆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策略

马比(Mabe)和艾希莉(Ashley)发现图书馆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认知在转变,提出“安全避风港”的概念[4]。

(一)大数据托举自助服务

在图书馆大厅、馆舍周边、街道口、校园等场所,可设立图书自助点,并集中管理。自助点有即时消毒、馆藏检索、自助借还、一键续借、违章查询、打印复印、书刊分拣、自助缴费和机器人搬运等服务。漯河本土的范例是近两年建设的“城市书屋”,以及多部门联合打造的以“字圣书苑”为主题的“15分钟阅读文化圈”。“城市书屋”与社区人群紧密结合,小巧精致,清洁保养非常方便。“城市书房”有完善的智能化借阅设备与成熟的社区服务体系,配备直饮水、空调等便民设施,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城市书房”和市图书馆实行“一卡通”制度,实现通借通还[5],后台大数据统一进行可视化管理,既可实现人员分流,减少疫病传染,又为读者节省大量时间,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增加读者黏度[6]。

(二)大数据分析数据传输

自助服务系统的核心是数据传输,直接关系到用户环境的安全。普化永道会计事务所研究证实,数据传输过程中,有75%的研究对象存在不清洁数据,有65%的研究对象对数据质量缺乏信心。抽取与整合不同来源的数据时,又形成新的不清洁数据[7]。以我馆为例,当网络拥堵时,数据库会产生较多不清洁数据和无效数据,导致报刊机、朗读亭等设备卡死。我们经过大数据分析,通过改造管理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运用大数据实现图书馆环境高水平管理

图书馆内的服务控制系统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安全管理系统,包括防疫防控、专业队伍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光照机制、水电机制等;二是读者心理保护、馆员意志塑造等子系统;三是建立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机制。

(一)安全管理系统

第一,防疫防控工作。笔者倡导防疫防控与大数据相结合,进行跨界融合,结合历史相关数据塑造工作新模型。例如,要求厂商技术人员对阅读场所进行测试,将空气净化设备、图书杀菌机与大数据结合,通过与同类同等规模图书馆的数据进行比较,做出安装设备的最优建模方案。

第二,专业队伍建设工作。图书馆将在馆人员及其工作内容、时间、效果等纳入数据化管理,在环境清洁过程中,加强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做到随时能抽取数据,随时能追踪溯源;利用大数据对环境卫生知识进行普及,对馆员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整合,围绕个人擅长领域做时间轴的比较。有关部门结合人才流动、人才培养相关的数据分析,对职称改革方向进行预测,倡导增设“职业环境指导师”支系,培育图书馆环境卫生专业人才。

第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图书馆要依据大数据科学地制定预案。《国际图联灾害预防手册》认为,灾难预防的基本方针是在灾难尚未发生时,尽可能使灾难最小化;而当灾难发生时,使反应最大化、有效化[8]。

第四,光照控制方面,我们用“光电照度计”对室内采光进行14小时不间断测量,并将光源对读者注意力、认可度的影响效果进行大数据分析。众所周知,馆情、地理、天气和季节均存在变量,仅仅依靠馆员肉眼和生活经验进行光照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研究、设计、安装大数据灯光自控软件是很有必要的。我们通过测量和观察,实时记录各种耗能数据,得出更优的解决方案。

(二)读者和馆员交互系统

第一,发挥大数据与读者、馆员的交互作用。通过大数据技术,搜索、整合跨界资讯。例如,以“全国爱国卫生月”“世界读书日”为关键词,组织举办新时代卫生防疫知识宣传活动。图书馆引导在馆人员防范传染性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主动承担防疫抗疫责任。

第二,通过大数据建模,关怀读者和馆员心理健康,发挥大数据在用户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图书馆可与教师联合组成研究团队,开展以用户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工作。例如,不同纬度的图书馆,装饰设计会有较大差异,即使在一座图书馆内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楼层,可能需要的色调都不一样。因此,可以利用大数据对色彩进行精准搭配,激发读者阅读欲望,提升其阅读幸福感、获得感。

(三)建立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四个机制

南京晓庄学院陆康等教授认为,图书馆、用户及服务商之间需要重塑权利、义务等根本性关系;图书馆需要重构立足空间、业务、资源的运营模式,形成新的因果关系和社会地位[9]。图书馆环境清洁和用户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建立社会力量介入机制、第三方机构评价机制、优胜劣汰机制、专项资金扶持机制。

第一,建立社会力量介入机制。根据读者需求,引导社会力量运用大数据的信息整合功能,对环境清洁与用户保护进行规范化、科学化改进,拓展第三方服务渠道;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及时规划部署新的线上服务系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第二,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价机制,通过读者协会、行业协会、学术委员会等组织对环境清洁与用户保护工作进行绩效评价,从而保证数据利用的公正性。

第三,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通过线上调查等方法对环境清洁和用户保护工作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成绩突出的人员、组织予以奖励;反之予以惩戒。

第四,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专项资金扶持机制。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立法授权,争取财政部门的资金支持。被评为“优级”的图书馆每年有一定的专项资金。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支持,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图书馆环境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图书馆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