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 顾 玮
现阶段,卫生类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毕业生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就业指导有利于促进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提高,卫生类高职院校借助展开就业指导,可以将学生今后就业中的出错率有效降低,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当前,就业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极大。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卫生类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最近几年,我国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卫生类高职毕业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卫生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好坏以及就业率的高低充分体现了其院校的办学水平,既妨碍了学校招生形势以及生源质量,还与学校持续、稳定发展之间息息相关。基于此形势,卫生类高职院校怎样高效、规范、科学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质量以及就业率,属于现阶段相关教育人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借助调查近些年新生入学动机和专业了解程度可知,因为考试失利被迫选择职业学校的人占比在50%左右,其中听从父母安排的占比最大;很多学生并不了解所选择的专业,职业目标也不明确。由此表明,诸多学生并不了解自己今后从事的职业,对所学专业不敢兴趣。卫生类高职院校经常忽视了学生选择专业的被动性,一些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中,不仅未“成人”,也没有实现“成才”的目标,并未将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获得,这是对就业质量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
现阶段,卫生类高职院校并未构建起完善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首先,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构建负责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部门,同时缺少充足的就业指导教师[1]。一个院校中,可能只配备一到两个专业的就业指导,一些院校之中的就业指导教师属于由其它科目教师兼职的;其次,就业指导教育课缺乏系统性。大部分卫生类高职院校尽管每学期均对就业指导课进行了设置,但其并未发挥实质性作用,形式化严重,学生也不够重视此门课程,只是在学生快要就业之时,才会对其展开突击教育;最后,没有构建学生跟踪机制,只注重在校学生,而只要学生毕业后,无论他们有没有成功就业,院校也不会实施跟踪指导更相关工作,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
大部分卫生类高职院校当前运用的就业指导形式十分简单,通常运用的是政策宣讲、发布就业信息、课程教学授课、招聘会等,未立足于卫生类高职院校实际状况,提升指导活动的个性化以及精细化。这种就业指导十分简单,难以给予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帮助,使其将职业规划切实做好,已经不能使当代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需求得到满足。
在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中,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大部分就业指导教师并未接受过系统性、专业性的教育,通常是由其他学科教师负责此项工作,其不仅要对学生展开就业指导,同时还要组织学科教学。此类教师在就业指导方面专业知识不足,通常并不了解社会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就业需求等,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基本上也是完全照着就业指导教材教学,实效性不足。
卫生类高职院校不只是需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重视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帮助其形成科学的就业、创业以及择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自身定位予以明确,有效转化社会规范、角色权利和社会责任,为自我、社会价值的实现,奠定建设的基础。卫生类高职院校应对专业发展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进行协调,明确实习实训方面的目的,并积极学习和积累先进实训经验,立足于细节,掌握行业发展情况,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2]。卫生类高职院校需引导学生加强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素养,立足于专业就业指向性,确定行业规范与技能,设计合理的就业方案,保证职业素养能够与专业技能实现统一发展。同时,卫生类高职院校还需注重专门性就业指导,将学生的就业潜力最大化发挥出来,促进其就业竞争力增强。
学生就业和学生今后的发展与生存息息相关,一个健全的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所以学校必须积极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系[3]。就业指导并非只是把就业流程和就业信息介绍、提供给学生,而应将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开展,围绕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各系负责把专业就业信息提供给学生;各班级应就学生就业情况的三级工作制引起密切关注;学校负责关注学生,加大新就业渠道的开拓力度;往届毕业生负责对用人单位信息予以密切关注;借助学校指导,各任课教师负责对学生的思想变化予以关注,指导学生就业。
为更好的开展就业指导,就一定要分层分类的进行,并保持一定的个性。第一,将就业指导的阶段性目标明确。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先引导其适应高职学校生活,对其专业兴趣予以培养,帮助其把职业意识树立起来;到了二年级,则可引导其深入卫生行业,在把视野拓宽的同时,缩小职业选择范围,促进职业素养的提高,展开职业定向,对职业发展目标有一清楚的认识;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则需引导其将合理的就业观念树立起来,把就业创业方面的技能进一步提高,在入职适应与就业指导方面予以加强。第二,增强个性化指导。正确使用职业测评系统,立足于学生具体工作信息,评估学生职业兴趣、能力以及价值观等,同时立足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让具体状况与行业需求能够结合在一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实行分类个性指导。
新时期,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除了事业心、责任感较强以外,文化知识结构也一定要丰富,且能够很好的获取、处理信息,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预测能力,另外其它方面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少,如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对此,就要求学校把卫生类高职生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并结合教育管理理论,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给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使之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关职业指导的资格认证考试,获得人才测评师、职业咨询师等职称。除此之外,还需把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规定落到实处,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毕业生与就业指导人员的配备,秉承全员广泛参与的原则,让所有师生均参与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去。
现阶段,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需求日趋多样,卫生类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学生具体需求以及行业特点,增强就业指导工作具备的多样性、综合性,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给予以学生帮助,使其充分了解就业形势,促进其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技能增强,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进而夯实学生就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