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琴
(宁化第五中学,福建 宁化 3654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这为我们在思政课上广泛开展党史教育指明了方向。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中蕴含着丰富的党史教育内容,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学校对其的帮助、引导尤为重要。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思政课程体系初中阶段的教材,《道德与法治》担负着“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育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之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党史作为思政课的定海神针,为“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在思政课中渗透党史教育,用好党史这本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让学生切身感受百年来党和国家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和优良传统。教师应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更要以教材蕴含的丰富的党史知识为抓手,启迪智慧,铸魂育人,坚定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党史之光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信念的时代新人。
早在2010年6月,中共中央就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并明确指出:“把党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教育,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特殊起点上,党史教育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思政教师,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党史教育,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力量,把正确的思想教给学生,帮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走正路,打好中国底色,传承红色基因。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时代背景下,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完成国家开启新征程之际思政课的历史使命。
一部党史就是一本本鲜活的思政教科书,就是一堂堂生动的思政教育课。初中思政教师如何运用党史上出更好的思政课呢?笔者认为应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用适当的方式将党史教育与立德树人相结合。
作为初中阶段的思政教材,《道德与法治》以人为本,紧跟时代步伐,随着党史理论和实践的深入不断调整、创新,强调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蕴含丰富的党史教育素材,还有许多凸显党史教育主题的活动设计,可视、可感、可思、可悟。如何将丰富的党史素材转化为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呢?这就需要教师挖掘、整合教材,优化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明理增信崇德,进而落实政治认同的学科素养。
教材中有关共产党的论述理论性强,如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宗旨”,九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等。这些纯理论性的结论,需要史实的支撑,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可通过讲述、展示老战士、老党员的真实经历、历史故事,以史论道,让学生学史明理。
例如,笔者在教学九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做自信的中国人”时,通过纵向比较一百年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我们的自信从哪里来;然后又通过横向比较,对比仍在疫情、贫困笼罩下的其他国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取得了抗疫、抗贫的巨大胜利,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这样通过纵、横比较讲解党的奋斗史、发展史,可以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信仰,帮助其实现学史增信。
九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关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等的内容比较抽象,教师要用好“两弹一星”元勋、“双百”人物、方志敏、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雷锋、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人物和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通过认识榜样人物的作用,归纳榜样人物身上具有的共同精神品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各种精神的来源和内涵,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让他们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而学史崇德。
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的4个出发地之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实践活动。这里是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是毛主席盛赞“风展红旗如画”的中央苏区“乌克兰”;有孔俊彪、张新华、张雍耿3位开国少将,抗美援朝老兵张桢等英雄人物;涌现出淮阳、禾口等扩红模范区。宁化的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红色资源丰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数字,绘就了宁化的“苏区红”。这些红色资源为我们挖掘党史教育元素、创新思政课堂提供了载体。教师讲好一个红色故事,就是在学生心里播下一颗红色的种子。
实践证明,贴近实际、与中小学生本人(家庭)有一定关联的历史史实和鲜活事例,往往能引起学生广泛的学习探究兴趣,也常常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笔者在教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节《凝聚价值追求》中的民族精神时,利用文字、图片、动画展示了本地的红色故事《开国将军和农夫的故事》《军号谱的故事》等,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让学生通过身边的、真实的红色文化资源来领悟什么是民族精神,并懂得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如此,化抽象理论为鲜活事例,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让课堂与真实社会、真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热情,激励其红色担当,引导其立志描绘更为厚重的“宁化红”。这样,既丰富了思政课的内容,增强了思政课的趣味性,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初中阶段思政课只有通过强化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把党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把党史素材融入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党的历程、感悟党的伟大,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在亲身体验中树信念,把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功能落到实处。
1.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展开实践活动
红色资源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党史,实物、实地、实景,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宁化有许多革命遗址、历史事件纪念馆等。为了让历史“动”起来,让理论“活”起来,营造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实物、实例、真人、真事的实践活动中感悟先辈的热血,我校组织红色研学活动,如参观革命遗址遗迹、演绎红色文化、讲述革命故事等,着力打造红色移动课堂。学生深入学习红色资源,重温革命光辉岁月,感受到了宁化厚重的红色历史,体验到了人民群众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体认到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如此,扎实推动党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凝聚共识,最终成为心中有信仰、眼里有光芒、脚下有力量的接班人和奋进者。
2.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加强青少年党史教育,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组织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教师可以依据该通知的要求,以清明节、青年节、建党日、建军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党史学习活动。教师应精心设计活动主题、活动形式,传承革命英雄的精神,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党史教育精准便捷
现代科技手段,为制作更容易让初中生接受的党史教育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让党史教育更生动、更精准、更便捷。例如,我县融媒体中心制作了《红色宁化》系列节目,借助微信、抖音等媒体平台,以图像化、情景化等方式进行传播。教师可充分利用该系列节目带动学生通过“微体验”或“微互动”来学习党史,挖掘党史中蕴藏的精神力量。这样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思政教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党史的感悟和理解,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与信仰,厚植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
百年大党,风雨沧桑;党史画卷,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就是生动的思政大课。初中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将党史这堂思政大课教育融入思政小课堂,引导学生继承我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